■林鹰 红周刊 非意料外的报道与非意料中的辟谣,这种不新鲜的情节在本周一的暴跌后不厌其烦地再度上演。3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刊发的《周小川:“港股直通车”仍在推进》一文,在经过周末的“消化”后,顺理成章地可以被理解为3月10日暴跌的推手。然而,3月12日的暴跌呢?3月13日的暴跌呢? 一位在一线打拼过多年的券商研究员,上周已将其MSN上的签名改为了“‘两会’期间也敢大跌?”,这周则添加成为“‘两会’期间也敢大跌??!!”然而,不管加多少个问号和多少个感叹号,大盘走势确实与胆量没什么必然联系。至少这一次,管理层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一手拿打气筒,一手拿灭火器”的屡试不爽的调控之手,似乎失去了神奇的功效。沪指从6124点开始引燃的“调整之火”,在燃烧了5个月、焚化了2000点的股指后,不仅没有油枯力尽,反而在5批新基金连发的“放水”下,烈焰嚣张,炽烤着在会议期间的众人的心。 不管怎样讲,“港股直通车”的字眼在“暂停”了近半年后居然在这个节骨眼“兴风作浪”,“曲解”了央行行长周小川原意”的外媒记者,必须认可他们并不比屡屡“曲解”的中国同行更高明的现实。本周的另一个现实是,3月11日,美联储以及其他四大央行联合救市,纽约股市应声而起。而次日,中国股市在“自做多情”地大幅高开后,继而以继续下跌、再探新低仓惶收盘。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外患”可以作为暴跌的借口? “什么时候万科不跌了,大盘就企稳了;什么时候平安不跌了,大盘就企稳了;什么时候中石油不跌了,大盘就企稳了。”在周三的编辑部例会上,代表《红周刊》研发部发言的阮国宸一口气说道,而且这三个条件似乎缺一不可,万科的高价增发,早在去年与中信证券前后脚抓紧完成,当时已有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两家公司的好胃口摇头叹息,拔脚开路。1个多月后,中石油A股“上吊式”的上市开盘,直接成为沪指跌落的滑绳。而本次股指反弹至5500点左右时,平安的巨额增发终于使A股市场轰隆倒地,并且,增发预案在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正是在“两会”期间完成。既然在这严肃的当口,公司也有胆量“圈钱”,那么,大盘又凭什么没有胆量不暴跌呢? “如果在创业板出来前还没有让市场信心恢复的举动,那么,大量资金将出逃到创业板去,至少那里没有恶性圈钱的短线担忧,而目前的主板将成为一座死城。”一则激进的评论如是说。也许,抛开那些形形色色的“外患”理由,恶性圈钱这个前一段时间被千夫所指,但近期已被转移方向的“内忧”话题,依然值得深思。 看到CPI、PPI与股市指数迥异的表现后,如今再也听不到自欺欺人的“结构性通胀”说法了。是继续用通胀来“抵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是用“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来缓解通胀?进一步推动个人海外投资成为通胀大背景下的政策解读之一,但“默认人民群众对通胀的忍受力在提高”的背后,是新任央行副行长易纲“有信心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的表态。种种种种,通胀之下,是为官者的不易,还是为民者的不易?
![分手不需要借口 暴跌不需要借口](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40545087371.jpeg)
《红楼梦》中凤姐有个明白的说法: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两年多了,股改成功的喧嚣已如此遥远,但大小非解禁套现与上市公司圈钱的欲望才刚刚得到释放的出口。看看那些不争权而夺利益的辞职以套现的高管们吧!看看上市公司们那迭出的融资方案吧! 警惕啊!为官者和为民者,都不应被目前还残留的成功和残余的盈利冲昏头脑。从大里说,“黄金十年”不容质疑,但单从股指的结果来看,1996~2006年这张股市的冷脸,是不是也贴得上“十年牛市”的热屁股?而在滚滚淘金者里,被“一浪又一浪”淘掉的,岂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