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伯南克表面果断,其实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并努力在通胀上升和经济衰退的两大风险夹击下小心应对。对于当前高度敏感的市场来说,伯南克一招不慎,其带来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文/本刊特约记者 刘宜弘 发自华盛顿
2007年5月17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我们认为,次贷市场不会对其他经济领域或整个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影响。” 三个月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世界各大金融市场无一幸免,投资者损失惨重。2007年最后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毫不客气地把伯南克的这句大话列为当年“十大最失败预言”之一。 现今,随着次贷风暴愈演愈烈,以及黯淡的美国经济数据,伯南克频频挥舞利率大棒。3月18日,伯南克领导的美联储宣布,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75个基点,此举是美联储有史以来最为激进的降息举措之一。“1·21”股灾当日,伯南克更是破天荒地紧急降息救市。“反通胀斗士”伯南克,在全球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频繁降息,是将美国经济推入深渊,还是将其从衰退边缘拉回? 严峻的局势 长脸、秃头,花白络腮胡,伯南克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学者。用词严谨、不事张扬是他的个性。但与其前任格林斯潘相比,他也因过于严谨而被认为是一个缺乏个人魅力的领导人。 每逢他演讲、作证,一些媒体记者往往就叹气:他讲得太过直白,清楚不假,但既乏幽默感,也无想象空间,自然难以望格林斯潘含糊其辞的“格式风格”的项背。 但在敏感的资本市场,坦率有时并不是美德。言辞过于直白的一个糟糕后果,往往会引起市场的恐慌,进而在股市卷起滔天巨浪。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财政部长保尔森要清楚许多。这位前高盛集团的董事长在最近一系列讲话中,虽然承认美国经济面临困难,增速会下降,但总会话锋一转地强调,美国经济仍富有弹性,经济基本面仍是稳健的,美国不会陷入衰退,最终会渡过难关。 坦承不太熟悉资本市场的总统布什,也多次信心满满地宣示,美国经济虽然面临困境,他仍对美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 但事实胜于雄辩,从今年初布什政府的一系列举动——紧急出台一揽子刺激经济法案,紧急约见国会领导人商讨对策;再到美联储最近连连出台紧急救市措施,都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不容乐观,衰退并非杞人忧天。 美国经济有衰退之虞,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近期一系列的经济数据显示:次贷危机仍在恶化,且正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方面,冲击到美国整体经济走势。首先,房市降温仍在持续。2007年的新房开工量同比下降了25%,是自198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今年1月份新房销售量已降至1995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 其次,收入减少、消费不振。计入通胀因素,工人平均每周工资12月份同比下降了0.9%,为199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财富》杂志的调查显示,48%的被调查者在过去一年已经减少消费开支。美国是一个“消费型”社会,个人消费开支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消费不振,美国经济自然更加疲软。 但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则是美国失业率陡然上升,12月份美国失业率跃升到2005年11月以来的最高点5%,今年2月份就业岗位更减少6.3万个,创过去5年来最大减幅。 2月份就业数据一公布,坐不住的美国总统布什就紧急召开记者会,在承认美国经济处于困境同时,也安抚民众,政府正在尽一切努力刺激经济。 在房市降温、次贷危机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低失业率几乎已成为美国经济唯一的心理支撑,而失业率陡然上升,将使人们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从历史经验上看,在上世纪9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美国两度经历经济衰退前,失业率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主席、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基于失业率的快速上升,美国经济可能将陷入“长期、深度和严重的衰退”。 美国前财政部长、同为哈佛大学教授的劳伦斯·萨默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持类似看法,他并且警告:“衰退一旦发生,其程度之严重很可能导致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局面”。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则说得更加干脆和直接,他认为美国正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因此,在关系重大的经济衰退与否的问题上,再诚实的政治家都不可能诚实。深谙此道的格林斯潘,正由此创造了“格式风格”的言辞,并以此作为安抚市场的有效手段。 遗憾的是,一贯表情严肃的伯南克,并不具有这种政治表演天赋。 比如,不久前在国会作证时,伯南克用词相当精准,他坦陈:自去年夏天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变得极为不利,房市降温仍在继续,信贷危机日趋严重,就业状况也在恶化。这一系列消极因素使美国民众与企业对消费和投资变得更加谨慎,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的放缓。 他警告,如果美国住房和劳工市场环境继续恶化,信贷环境继续出现紧缩,美国经济前景将变得更加糟糕。 或许,同为犹太人,格林斯潘身上展现的是这个民族的精明、聪慧和应对危机的老练;伯南克更多的是传统、严谨,以及处理危机的从容不迫。当然,能否真正“从容不迫”,尚有待伯南克以行动来回答。 格林斯潘后遗症 但不管是格林斯潘还是伯南克,身为美联储主席,在经济出现重大变动时,其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 回想过去20年经历的多次经济危机,美国经济最终仍能恢复生机,白宫的决策固然重要,但更多的人则将功劳归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格老也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与中国央行决策体系不同,美联储主席虽由总统提名,但其具体决策不受政府影响。一般情况下,降息提息等重大决策都由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决定,该委员会一年8次例会,因此美国的降息提息日期基本也都固定。 但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也让伯南克见识了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如前所述,他曾在危机来临前信心满满地说,次贷市场不会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但随后次贷危机全面恶化,并使美国经济有衰退之虞,则给他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也使许多人对其掌控经济的能力感到担忧。 当然,哈佛大学毕业的知名经济学家伯南克毕竟也非等闲之辈,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动荡,他迅速采取降息、注资等一系列手段,稳定金融市场,避免美国经济因流动性不足而变得不可收拾。 对伯南克来说,他可能有苦难言的一点是,次贷危机跟格林斯潘有莫大干系,当然他本人也脱不了干系,因为在其执政之初,也是“萧规曹随”般地遵循格老的政策。 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发生后,格林斯潘主导的美联储为刺激经济,实行减息政策,低利率促使美国房市持续繁荣;房价节节上升的同时,房市泡沫也为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该贷款收益高,风险也大。但在房市火爆时,一心向钱看的贷款机构乐此不疲,美国监管机构也把关不严。 当美国随后进入格林斯潘和伯南克共同主导的“加息周期”,高利率促使美国房市急遽降温——2006年初房市出现“拐点”,并随即急转直下,房市泡沫破裂,进而导致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保尔森多次承认,房市降温和信贷问题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而且房市降温仍是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威胁。 道理很简单,房市降温对房价造成压力,房价下降则意味着房屋资产缩水,老百姓荷包干瘪,消费支出自然减少;另外,贷款者资不抵债,让金融机构也背上沉重负担。 随着次贷危机的恶化,美国房市降温也随即外溢至美国经济各个层面,但次贷危机还远未到谷底。因为按照放贷时间推算,很多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拖欠还贷高峰尚未出现。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将是非常关键的时期。 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损失严重的金融机构惜贷成风,导致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信贷之于经济,犹如血液之于生命。如果个人和企业难以获得信贷,那么,消费和投资就难免受到抑制,并进而危及整个经济体的正常运行。 这也是为什么伯南克在降息同时,更大程度上将注意力集中在注资方面。这就好比是在治病,注资是预防性的药物,可以稳住市场;而降息则是猛药,后遗症也大,不可轻易用之。 从去年下半年的经济表现,美联储总体上稳住了金融市场,但不承想,这种暂时的稳定,不过是更大规模震荡前的平静。 能否创造传奇? 跨入2008年,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开局不利,布什虽公布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救市计划,但并未起到立刻安抚市场的作用。全球股市因美国经济衰退恐慌而出现连环暴跌,彻底打乱了伯南克按部就班的救市步骤。 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又爆出流动性“显著下降”并有破产之虞,利空消息使华尔街和整个世界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恐慌。最后美联储不得不启动大衰退时的救市程序,最后决定由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美联储则向贝尔斯登大幅注资。 从贝尔斯登股价就可看出次贷危机的凶悍。去年3月14日,每股贝尔斯登股票价格为145.29美元,而根据摩根大通的收购决定,现在每股价格不过是2美元。让人后怕的是,中国中信证券(爱股,行情,资讯)此前曾拟投资10亿美元入股贝尔斯登,如果已经成交,损失将只能以惨烈形容。 如果说拯救贝尔斯登并避免华尔街崩盘,伯南克还主要使用的是注资这一快捷工具;但面对风雨飘摇的市场形势,伯南克开启的“降息周期”也如暴风骤雨。 1月22日,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在伯南克的召集下也紧急行动起来,通过电话会议达成一致,并赶在当天美国股市开盘前降息0.75个百分点。 降息作为美联储的杀手锏,影响深远。伯南克此举也果然不同凡响,紧急降息使全球股市骤然止跌回升,一度欲哭无泪的投资者终于可大舒了一口气。 但美联储的果断出招也遭到外界的批评,因为此前的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月底的例会上降息至少0.5个百分点。 英国《经济学家》网站就发表文章说,美联储提前一周突然降息,确实显得过于惊慌,“在人们对经济越来越忧虑的情况下作出这样大的反应可能是对的,但是选择的时机让人迷惑。” 持同样看法的英国《金融时报》也表示,大幅降息是有道理的,但是伯南克明显是对市场作出了过度反应,这是危险的。该报说:“这种紧急降息有可能给人造成美联储惊慌失措的印象。” 一些经济学家则担心,伯南克主导的大幅降息是以牺牲经济的长期健康为代价,只能起到短期促进作用,因为廉价货币会鼓励愚蠢的投资,美国此前的科技股泡沫就是一个例子,导致次贷危机的房地产泡沫更是一个直接的教训。 在当前通胀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持续降息在增加市场流动性的同时,也会促使通胀进一步加剧,而如果应对不慎,美国有可能重复上世纪80年代初经历的“滞胀”局面。 伯南克也承认,当前油价和食品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如果这种通胀趋势加剧,将使美联储的回旋余地大为减少,“央行未来应对(经济)增长不佳的政策灵活性将受损”。 伯南克无疑正面临着其上任美联储主席以来的最严峻考验,对于他的果断出招,喝彩者少,批评者多。 倒是他的前任格林斯潘虽经常批评布什,但对伯南克则颇多维护。在去年次贷危机突然恶化、伯南克果断开启新一轮“降息周期”后,格老就公开表示,伯南克的决定非常不易,因为人们很难对未来进行预测。 可以说,现在的伯南克表面果断,其实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并努力在通胀上升和经济衰退的两大风险夹击下小心应对。对于当前高度敏感的市场来说,伯南克一招不慎,其带来的影响将可能是灾难性的。 但换个角度看,按照索罗斯的说法——现在美国正经历二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但美国股市至少到目前尚未崩盘,那么也可以说,伯南克并非一无是处,误判虽偶尔有之,但其总体应对之策还是颇为高明的。 经济危机也往往造就传奇。想当初,格林斯潘刚接掌美联储,也曾碰到股市崩盘危机,他沉着应对,最终让美国经济化险为夷。正是资本市场的大风大浪,奠定了格老“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的威望。 伯南克在进入美联储前,曾被誉为“神童”,是一个造诣深厚的经济学家。他能否力挽狂澜,在次贷危机中续写格老的传奇,或许他自己也未必清楚,现在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但假如他真能做到这一步,用一些经济学家的话说,那他的历史成就将可能超越格林斯潘,成为美国央行行长中的“世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