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很快成为现实,海峡两岸期盼已久的直航将逐步落实,“陆资进岛”及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会逐步开放,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制度化建设将提上两岸协商的重要议程
文/王建民 宋文
一场颇受关注的台湾“大选”宣告结束,代表国民党参选的马英九获得大胜,不仅预示着海峡两岸关系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新时期,而且将迎来两岸经贸关系大发展的新时代。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 其中,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很快成为现实,海峡两岸期盼已久的直航将逐步落实,“陆资进岛”及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会逐步开放,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制度化建设也会提上两岸协商的重要议程。可以预期,新一轮两岸经贸热即将来临。 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即将实现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政策的实施,台湾民众开始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每年到大陆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人数超过400万人次,超过台湾总人口的1/6。 然而,大陆民众却无法直接到宝岛台湾旅游。尽管五年前台湾当局开放大陆居民经第三地旅游转道赴台湾的间接旅游,但限制甚多,也不符合大陆的有关法律规定。近年来,海峡两岸业界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展开了多次协商,并解决了技术性问题,但受制于岛内政治环境与“大选”因素,一直未能落实。 这让经营惨淡的台湾旅游业非常焦虑,希望台湾当局尽快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以便分享大陆民众旅游的“红利”。 马英九胜选之后,海峡两岸关系大环境发生有利变化,预计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将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马英九在“大选”中提出的主要政见之一就是“立即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按其规划:初期每天开放3000人,第二年增加到每天5000人,第三年增加到每天7000人,第四年达到每天1万人。 如果进展顺利,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很可能在年内实现。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而且开放人数规模将不断扩大,不仅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人员往来的又一突破,而且将大大刺激台湾旅游行业的发展,并带动台湾整体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直航”将从理想变为现实 30年前,中央提出海峡两岸实现通商、通邮与通航的“三通”主张,而且积极推动,尽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台湾当局的阻挠与限制下,直接“三通”一直未能实现,尤其是海峡两岸空中通航仍然停留在特定“节日包机”阶段,无法实现常态化的或正常的通航。马英九在“大选”中获胜,为海峡两岸直航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希望,而且成为选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一大看点。 马英九在选举中就提出了两岸直航时间表:执政后,即“5·20”后马上启动两岸直航谈判;7月1日前实施“周末包机”,年底前实现“每日包机”;2009年6月改包机为定期班机,实现全面直航。同时提出全面扩大“小三通”。其中,“周末包机”是海峡两岸空中通航过渡阶段的一大发展,随后实现“每日包机”,则基本具备了定期航班的意义。 若不出意外,一年后,在“两岸特殊航线”定位下,两岸就会实现全面直航,期盼已久的两岸“三通”将从理想变为现实,有利于方便两岸人员往来,更有利于台海“一日生活圈”的形成。 扩大“小三通”所受限制较小,但意义仍然重大。选前,民进党当局已决定将“小三通”扩大为“中三通”,并于4月1日起实施,最重要的是允许台湾本岛居民在金门、马祖停留一夜可直接赴大陆旅行。马英九当选后,还会进一步扩大“小三通”,方便海峡两岸的人员与经贸往来。若“小三通”的人员往来与货运运输扩大,将加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将形成一个继香港、澳门之后第三个台海往来通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陆资进岛”有望打开一扇窗 在近30年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中,台商对大陆投资可以说取得巨大发展,投资项目超过7万个,估计实际投资接近1000亿美元,在大陆的台商、台干号称“超过百万人”。然而,大陆企业却无法到台湾岛内去投资,形成极不对称的单向投资格局,于是“陆资何时进岛”就成为观察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能否获得突破的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在台湾这次“大选”期间,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与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均提出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政见。如今“大选”结束,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能否兑现选举承诺,开放“陆资进岛”,颇令人关注。 开放大陆企业或居民赴台投资,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与双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民党执政后,将会兑现选举承诺,逐步开放“陆资入岛”。 但值得注意的是,“陆资入岛”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经济议题,民进党可能以“危及台湾经济安全”与冲击弱势产业为由反对开放,可能让国民党在开放“陆资入岛”问题上格外谨慎。 依笔者观察,国民党当局可能会优先开放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已有条件开放的房地产投资,接着开放已完成政策规划的服务业领域投资;然后是允许朝野均有共识的大陆金融机构在岛内设立办事处或机构。至于制造业与农业领域的投资可能还不会在短期内开放,即使未来开放,可能仍然是限制重重。 大陆一些知名企业对选后赴台投资也表现出积极兴趣。房地产界知名企业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与阿里巴巴老板马云等均公开表示了赴台投资的意愿。 从台湾的投资和市场环境方面观察,台湾虽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与一定的市场潜力,但总体岛内环境不佳,政治敏感性高,土地、租金与人力等成本高,环保争议大,因此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可能主要以市场布局为主,投资可能主要集中在不动产、服务业等领域,短期内在台设厂与从事制造业的可能性不高。 带动新一轮两岸双向投资热 至于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尽管有很大发展,但台湾当局的限制仍多,已影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布局与竞争力。 其中,台商呼吁要求开放最强烈的有两点。 一是对台商在大陆投资金额不得超过母公司资产净值40%的限制。许多大中型台商对大陆投资,已接近或达到当局所规定的投资金额标准,影响到进一步在大陆的投资与发展,因此不断强烈呼吁要求取消“40%的上限”管制。 二是未开放台湾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大陆投资设立分公司。许多台商到大陆投资发展,但因在大陆无足够的担保品而融资困难、影响经营,因此希望台湾金融机构到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而台湾金融机构也希望随客户到大陆布局发展,服务台商,扩大业务。但多年来,台湾当局的严加限制政策,成为影响台商在大陆发展壮大与台湾金融业在大陆布局的关键。 马英九在“大选”中提出的政见之一,就是放宽台商对大陆投资限制。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现行的投资金额上限规定将有望放宽。这一政见若能落实,将会对在大陆投资处于转型期的台商起到很大的鼓励作用,进一步促进台商在大陆的投资与发展,可能带动新一轮的台商投资热。 台湾金融业登陆很可能在选后出现一股热潮。台商对大陆投资范围虽广,但金融业投资却严重滞后,除了银行、保险公司等在大陆设立办事处外,仅有个别台湾保险公司在大陆成立合资公司,而没有一家银行能够在大陆设立分行或合资机构。 选前,民进党当局为制造选举利多,台“行政院”于3月12日决定开放台湾银行以海外子银行间接参股大陆银行。 其中,台湾富邦银行购并香港港基银行成立的富邦(香港)银行,已与厦门银行协商,参股20%,预计富邦银行将成为第一家参股大陆银行的台湾银行,而且计划未来进一步投资大陆其他银行。 同时,台湾的上海商业银行也规划,通过主控的香港上海银行转投资大陆的上海商业银行。可以预期,未来台湾金融业在大陆的布局与发展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除台湾银行大陆参股热外,台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业也将在这波开放潮中进军大陆,预计两岸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将进入协商阶段目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主要是由市场主导的自发形态,基本上没有双方的协商与合作机制,缺乏制度化建设。台湾“大选”之后,在两岸经贸与协商问题上持积极开放态度的国民党重新执政,预计将会依据“胡连会”发布的新闻公报达成的相关共识,启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的协商与建立。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后,发表的新闻公报提出“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在“大选”中,马英九不仅再次强调,当选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而且将建立两岸共同市场作为主要政见。尽管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将“两岸共同市场”扭曲为“一中市场”,大加攻击,但却无法改变海峡两岸致力于建立经济合作机制的大势。 国民党执政后,预计海峡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重新启动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之间的协商,对两岸经济、文化、旅游、通航等议题展开协商与谈判。 其中,讨论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将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议题将涉及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两岸投资保障与租税协定问题。这是台商一直呼吁与台湾方面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但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大陆企业尚没有在台投资与经营活动,使得两岸签署这样的协议无法建立在互惠互利基础上,而只是单方面的保护台商利益,因此可能需要在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签署这一协议。 二是讨论签署两岸金融监管备忘录与货币清算协议。两岸经贸往来的持续发展,大陆民众赴台旅游的开放,尤其是金融领域的往来与合作,迫切要求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备忘录与货币清算协议。台湾方面在选前已初步规划通过香港金融机构建立“两岸三边金融监管机制”,并据悉已获大陆证监会的同意。选后,这一问题将会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可能会提上两岸协商的重要议程,展开谈判。 三是建立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平台或机制。国共之间建立的党际之间的经济交流平台或机制,由于是国民党在野时与大陆建立的合作机制,属民间形态,因此选后可能需要调整为两岸之间的经济交流平台或机制,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功能与作用。 四是规划未来海峡两岸经济整合机制。目前,国民党倡导的建立两岸共同市场是一个超越现阶段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水平的长远目标,属经济整合的高级形态,目前甚至在较长时间内尚不具备建立的条件。而且这一模式在岛内存在很大争议,民进党更将两岸共同市场污名化,极尽批判、攻击之能事,很难在岛内达成共识。大陆方面对此也有不同意见。 最现实做法的是,海峡两岸应采用港澳模式,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在此基础上建立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未来逐步过渡到两岸共同市场。 因此,在选后甚至在较长时间内,讨论与协商建立互惠互利双赢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实现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化,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作者王建民系中国社科院台湾所研究员) (作者宋文系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理事) 链接 台湾股汇市“马上就好”? 3月22日,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获得58%的选票支持,以221万张选票的领先优势,打败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当选为台湾地区新一届领导人。 这个结果被市场视为利好。 “大选”后的首个交易日,即3月24日上午,台湾股市大幅走高,台湾证交所加权指数最高甚至达9049点,其中旅游、航运、地产等类股票表现最为抢眼。 新台币的走势也十分强劲,创下1997年10月以来的最高点。道琼斯的消息称,为防止新台币升值过快,在开盘后15分钟内,台湾“央行”至少买入了3亿美元。 不过,此“利好”消息的影响到底能持续多久,还取决于未来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