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义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无论碰到多大苦难,只要老板正视困难,不跑掉,政府原则上都会尽力救济。”浙江义乌市的“风险办”成立,或许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拯救经济的义乌模式”。
“截至2008年12月16日,已经获批的应急资金有2亿多元,转贷回来的到账资金有1.5亿元,成功帮助了20多家企业成功避免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不仅如此,一直困扰义乌经济的‘高利贷’也因此得到了有效遏制。”
说起义乌市风险企业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风险办”)成立两个月来的成绩,义乌“风险办”审核组组长叶长森颇感满意。
在过去20多年,义乌市曾经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模式”。然而,在2008年11月的一次半公开的会议上,金华市副市长金中梁透露,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金华市区、永康、武义等地的企业基本面还是不错的,唯独义乌出现的问题相对比较多。”
“做小商品钱来得比较快,义乌很多人就喜欢把这些钱投到房地产或者高利贷中去。”金中梁分析“义乌模式”出现问题的原因时说。
义乌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10月16日,义乌市抽调了包括经济发展局、银监办、财政局、建设局、国土局等11个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成立了义乌市风险企业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何美华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这是在金融危机下,义乌市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风险办”的设立,或许创造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拯救经济的义乌模式”。目前,这一模式正在被金华市、杭州萧山区等地所学习和推广。
市政府牵头设立“风险办”
说到义乌风险办的设立,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徐佶。
徐佶是银监会浙江金华监管分局义乌办事处主任。2008年上半年开始,她多次参加义乌市一些风险企业的处置工作,并召集相关风险企业和债权银行,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研究制定企业救助方案。
“义乌的企业出现风险的时间比绍兴等地都早,主要原因是前几年过度投资,造成了资金链的紧张,有断裂的危险,而且企业之间互相担保,容易形成连锁效应。”徐佶说。
因风险企业牵涉面广,关联关系复杂,救助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涉及政府多个部门,为确保救助方案的顺利实施,徐佶意识到,必须成立一个多部门组成的专业企业解困机构,并在2008年8、9月份多次呼吁尽快成立救助企业的专业机构。
2008年10月,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义乌许多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义乌市主要领导最终排除了一些不同意见,决定成立专门救助企业的工作组,并于10月16日由市政府下文成立了“风险办”,并由国资公司拨出1亿元作为企业应急资金。
“风险办”内设综合组、审核组和处置组3个工作小组。综合组主要负责收集有关风险企业信息,受理风险企业申请报告等,审核组主要负责对风险企业进行核实评审、调查处理等,处置组主要根据领导小组决定的处置方案,负责组织实施。
可以获得义乌市风险办扶助政策的企业主要包括: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主营业务稳定,因对外提供担保、履行担保义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因融资余额较大,在多家银行融资,且担保链复杂,易引发连锁反应,对行业及义乌龙头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主业突出且业务正常、资金周转产生困难的企业。
救“急”不救“穷”
“有一个概念必须廓清,”徐佶说,“虽然叫‘风险办’,但并不是只有风险暴露的企业才能得到救助。所以这1亿元的资金,不叫‘风险企业应急资金’,而叫‘企业应急资金’。”
对此,徐佶解释说,首先,一些真正有风险的企业,也就是那些主营业务状况很差,资金链又非常紧张,即便进行救助也难以起死回生的企业,风险办并不建议进行救助。她说,“我们也要保证这1亿元应急资金的安全。”其次,一些企业主营业务和资产状况很好,但资金链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一旦被戴上“风险”的帽子,反而会促使更多的银行去收贷,而企业也因此投鼠忌器,不敢去申请风险办的救助。
“比如一些去重组、收购其他企业的企业,在资金上可能会碰到短暂的困难;还有一些为风险企业做担保的企业,可能会受到风险企业的担保连累,但企业本身状况并不坏,这些企业都不能称之为‘风险企业’,但都该在救助的范围之内。”
那么如何确定企业需要救助?徐佶告诉记者说,“风险办”的信息渠道是双向的,一种是企业主动的报告和申请,另一种是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法院的诉讼、劳动保护部门对企业裁员的仲裁、银行到期贷款的拖欠等等,都可能是一个企业出现了困难的信号。一旦遇到这些情况,“风险办”就会主动深入企业调研,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救助措施。
由于企业的贷款很多是循环贷款,一旦银行在收贷之后断贷,就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所以事实上“风险办”工作的意义在于:对申请的风险企业的经营、负债等状况进行审核,并协调债权银行的利益,建议债权银行在企业归还贷款之后继续放贷。
“起初我们担心,外地的银行不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但总体来说,协调工作还是很顺利的。毕竟,一旦企业倒闭,债权银行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失。”徐佶说。
在协调工作取得一致后,“风险办”会采取“过河搭桥”法解决企业危局:“风险办”调动转贷应急资金,帮助困难企业归还银行的到期借款,银行再重新给风险企业办理续贷手续,从而解决了困难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考虑到困难企业的实际情况,转贷应急资金的借款利息以6个月的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借款期限均控制在三至五天之内。其间对资金运行进行封闭管理,资金风险极小。
“现在义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企业无论碰到多大苦难,只要老板正视困难,不跑掉,政府原则上都会尽力救济。”叶长森告诉记者说。
巧解企业困局
“风险办”成立后,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救助方式。除了上述的“过河搭桥”法,还有:
整体接盘法。很多企业的风险是因给人提供担保引起的,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的贷款企业,风险办积极鼓励担保企业进行整体接盘,同时减免相关费用,协调银行保障资金。比如,义乌一家大型文具公司曾给一家汽销公司提供担保贷款。汽销公司无法归还贷款后,银行向文具公司追偿连带责任。针对这种情况,义乌“风险办”积极介入,政府相应减免企业的一些费用,同时帮助这家大型文具公司对汽销公司进行重组。两家企业的困局不仅得以解脱,银行在两家公司的信贷资产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以债转股法。对因民间融资过高引起的困境,“风险办”多次召集相关债权人商讨以债转股,这种办法一般只能用于债务人主业赢利能力强,只是因为参与民间高利贷负下巨额债务而陷入危局。
解冻法。企业银行账户被法院查封,这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极大困难,但解冻账户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清偿债务自动解封;二是原告撤诉申请解封。对于陷入困境中的企业来说,清偿债务的可能性不大,应困境企业申请,“风险办”出面协调解冻账户。
企业账户被查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债务银行申请法院查封,一种是被民间高利发放者申请法院查封。对第一种情况,“风险办”召集相关银行、公司负责人共同协商,风险办表明救助企业的决心,同时充分运用政府财政性存款的杠杆,劝导债权银行以大局为重,与企业共度时艰,主动撤诉,给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延缓期。对于第二种情况,先由风险办出面协调,如果民间高利贷发放者不肯妥协让步,就请公安经侦部门介入,追查其用于放贷的巨额资金来源,以此逼退高利贷发放者,这也给企业获得了生机。
“现在一些放高利贷者经常会通过法院恶意查封企业,冻结企业财产,明明只有500万元的债务,却要查封其上亿的资产,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干扰。”叶长森说。
鼓励行业互助
由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工业开发区建设不规范,部分企业无法办理厂房的房地产证等权属证明,导致贷款抵押落空,直接给企业融资带来障碍。对此,义乌市敦促建设、国土、消防等部门,加快解决企业工业用房的历史遗留问题,对规范期限前开工建设的工程,在满足规划、消防、环保、人防等条件下,在办理房屋结构可靠性鉴定等手续后,予以办理相关产权证明,以释放企业有效资产,缓解企业融资抵押物紧缺问题。
此外,义乌市政府部门还鼓励行业协会建立应急互助基金,并由义乌市财政部门按基金总额30%予以配套,支持企业共渡难关。
在义乌市“风险办”,记者还看到了一份名为“义乌市无缝织造行业协会企业应急互助基金章程”的文件。这份由万羽针织、超凡制衣、赛蝶针织、恒宝制衣等20多家义乌本土企业签订的协会“章程”中,记载了应急互助基金的详细运作办法。
比如,该行业协会企业应急互助基金共3000万元,由基金成员企业2100万元,按企业自愿原则认缴,在规定时间存入基金统一账号,市财政aihuau.com出资900万元。认缴的资金,其本金为认缴者所有,但一年内不得自行抽资或减资;一年后,经基金成员大会审议,可增加出资或减资。
申请借用基金资金的企业,必须是基金成员企业,资金只能用于银行贷款的转贷,并实行封闭流转制度:借用的基金资金,由基金账户直接汇入借款企业的还贷账户,银行续贷后,从企业账户汇回基金账户。
对于基金的安全使用,该章程还规定:企业每次借用资金的金额,不大于认缴金额的5倍;企业每年借用基金资金的总额不得超过其认缴总额的15倍;每次借用时间不得超过15天;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企业提供担保;基金的成员企业,应是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等。
“无缝织造行业协会建立应急互助基金,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效果好,会在更多的行业协会中推广。”叶长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