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和2007年,中国股市高歌猛进,让人想起了供不应求的老话。一家公司的A股股价常常是其H股股价的两倍,甚至更高。 同样的股票,不同的价格,反映出两地投资者的差异,虽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票都是一样的。A股对H股的溢价反映出两个问题:一家公司的股票只有一小部分上市交易,同时内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太少。香港投资者不像内地投资者那样受资金管制之限,因此投资选择十分广泛。 光大证券投资咨询部经理滕印说,比如我在美国想吃一碗中国的牛肉面,但这碗面条的价格比在中国高出10倍,于是我就没买,那我就要饿肚子了。内地投资者和A股正是这种情况。 一年前中国平安在上海上市时,大机构持有者被禁止立即出售所持股票,但现在禁售期即将结束。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该公司计划增发最多12亿股的A股,以及最多412亿元债券,该计划已于2月获股东大会批准,但尚未实施。

随着中国股市重挫,投资者争相找机会抄底,而中国平安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因为H股股价被认为是底价,也如实地反映了其价值。上周早些时候,中国平安的A股股票首次跌到H股的水平,引得上海股市的投资者蜂拥抄底。上周五该股甚至还上涨了8.5%。 中国石油上周四公布的2007年收益略低于分析师预期。但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说,引发投资者上周抛售中国石油的正是其A股和H股的巨大差价。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说,中国投资者认为自己现在可以再次买进中国平安了,因为其A股价格已经低于H股。另一方面,中国石油A股股价几乎高出H股一倍,又吓得投资者纷纷抛售该股。 上海证券公司分析师郭燕玲说,以H股价格为A股的心理支持有点荒唐。但她又说,这种想法可能会在相对不成熟的中国投资者群体中站住脚。 而西南证券同样名叫张刚的分析师说,在眼下没有其他形式的清晰指导时,H股股价更像是种心理支持,也是一种粗略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