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宋永军 事件 2007年6月底,昔日著名独立无线通讯产品设计开发商、中国手机研发旗帜性企业——中电赛龙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CECW,下称中电赛龙),正式宣布倒闭。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查封其经营场所内的财产。其中,查封的中电赛龙资产总价值仅为47万余元。据透露,中电赛龙身陷众多债务纠纷,债务总额应该超过数千万,其中仅欠物业公司的费用就高达400万元以上。 作为国内最先进的专业手机研发机构,中电赛龙曾经获得过非常的高速增长。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地设立研究中心,也曾经担负着多项国内的重要研究。2003年10月,中电赛龙还获得了总计3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辉煌时期,飞利浦、阿尔卡特、联想、康佳、TCL和夏新等国内外大品牌都是中电赛龙的客户。 而短短的几年之后,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其总资产价值只剩下47万元,而拖欠物业费就高达400多万元。这是为什么? 笔者认为,有四大因素导致了中电赛龙的轰然倒塌: 国产手机近几年市场份额的急剧下滑,导致手机研发投入压缩,整体手机研发市场的萎缩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完全依赖大客户的运营模式是中电赛龙倒闭的主因。原先中电赛龙的重要客户像飞利浦、阿尔卡特等或者破产或者被收购,给其造成了巨大的客户流失,企业的现金流遭受危机。 僵化的研发市场机制导致了中电赛龙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中国重要的手机基地天津、深圳、东莞、厦门等地出现一大批作坊式的小型手机研发机构。业内惯于将这类企业称作DesignHouse。而国内厂商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同时加上手机机型上市的速度越来越快,手机厂商往往和这些机构进行合作。一则功能效果差不多(很多小型研发公司都是从中电赛龙出来或者海外归来,技术实力不弱);二则市场反映更快。这进一步压缩了中电赛龙的生存空间。 中电赛龙急于扩大规模,导致企业管理和研发配套设施跟不上。2000年之后,中电赛龙开始了盲目的“大跃进”工程,短短数年时间先后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设立了大型移动通信手机研发中心,并于2001年斥资近4000万美元并购了法国飞利浦研发中心。这些海外研发机构的设立虽然提供了先进技术,但是同时也大规模提升了人力和研发成本,加速了中电赛龙现金流的萎缩。 手机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中电赛龙后续研发经费无以为续。中国手机研发的核心(芯片)等技术一直为国外技术厂商所垄断,比如高通、TI、XILINX等。大部分国产研发机构只能在功能开发上做些文章,但是遗憾的是,很多DesignHouse连这部分都没有脚踏实地地去做,令下游生产厂商失望,不愿意为其研发买单。一些厂商情愿与更专业的大学机构进行合作。报价高、又不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中电赛龙等公司,只能面临着倒闭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