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油价涨势没有显露出丝毫减缓的迹象,而且权力均势正以不可逆转的势头由西向东转移,石油化工行业由此进入了大规模的重组期。
当前的这一轮发展周期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规模兼并周期有所不同,推动当前重组周期的动力是一系列更加复杂的全球因素的相互作用。原料成本压力居高不下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不断上涨的原油价格带来的长期成本压力,而这一压力不太可能转瞬即逝:今年10月,高盛公司把2007年的石油价格预期从今年4月公布的每桶72美元提高到每桶85美元,并同时强调油价继续攀升至每桶90美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许多像高盛这样的市场观察机构之所以对2007年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主要原因有两点:1.今年9月,OPEC决定把每天的石油产量提高50万桶,但是这个决定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也为时太晚,因此当今年夏天的驾驶季结束后,市场需求并未像“往常”的年份那样有所下降;2.美国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导致美元贬值,因此对于中国、印度和日本这样如饥似渴的经济体来说,以美元计价的原油变得更为便宜了,这对油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而根据推测,2007年之后油价仍将继续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原因如下:1.多余原油产能的缓冲力薄弱。目前全球原油生产能力大约为每天8800万桶,只比市场需求高出2%,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或地缘政治事件可以轻松地冲破多余产能形成的这层缓冲。因此,任何不可预见的事件都会严重影响油价。2.政府持有的石油储备不断增加。各国政府正积极构建战略储备,以规避高原油价格所带来的风险。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此举反而加剧了油价上涨。3.缺乏重油提炼能力。
长期以来,石化行业一直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缺乏足够的投资以提高整体提炼能力,这一点在西方尤为突出。缺乏大规模产能构建、尤其是在重油裂化方面缺乏大规模产能构建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4.全球经济增长强劲。从需求角度来看,尽管美国经济因为住房市场衰退和信贷危机而疲软,但全球经济增长仍保持强劲势头。中国和印度逐渐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而且从当前来看,其对日用品的需求似乎无穷无尽。四两拨千斤除了原料价格上涨以外,亚洲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以及由此带来的定价权向该地区的转移均推动了当前的重组进程。
日本政府预计,中国在全球乙烯衍生物市场需求中所占的份额——这是衡量整个石化需求的风向标——已经从2000年的11%增长到2006年的16%,而且有望在2011年增长至20%。在这股增长势头的带动下,市场的杠杆效应愈益突出。过去,重要的中国国内价格通常以普遍的美国价格或国际价格为基准,但是近些年来,许多对中国的出口商在谈判它们出口中国的CFR(成本加运费)到岸价时已经开始参考国内价格。此外,今年大批亚洲的苯合同供应商在它们的规则中放弃了美国的合同价,转而采用FOB(离岸价)韩国现货价格,而这个价格与中国苯乙烯市场的CFR价密切相关。中东地区崛起成为全球产能扩大中心的趋势强化了中国作为推动全球需求增长动力的角色。尽管中东地区目前的乙烯产能仅占世界总产能的10%,但是计划在2008年增加的全球产能中,中东地区就占到了惊人的78%。因此,从沙特阿拉伯、伊朗和科威特等国流向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消费大国和地区的贸易流很可能会有所增长。并购卷土重来在当前背景下,从兼并与收购中涌现出大批新的集团。
“有些公司希望成为新的埃克森-美孚,”咨询顾问公司Nexant跟踪聚合物的副总裁罗伯特8226;鲍曼说,“而且它们准备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原料、全球化和一体化上,从而实现这个目标,”他补充道。同时他还明确指出,这个三位一体的要素是推动近期并购活动的动力。其中,全球化是今年最普遍的元素。今年,许多著名的石化巨头均通过收购来扩大企业规模:沙特阿拉伯的SABIC公司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Huntsman公司在欧洲的资产后,又以116亿美元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塑料部门;Huntsman以3.5亿美元的价格把美国的聚合体业务卖给了美国的炼油和石化公司FlintHills,从而使FlintHills具备了扩大下游业务的能力;荷兰公司Basell在竞购Huntsman公司时败给了美国专业化学品集团Hexion,但公司转而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LyondellChemical公司,从而在美国拥有了稳定的立足点。有人认为,SABIC的收购行动是以扩张计划实现增长的典型代表,公司通过收购现有的基础设施来进军新市场。
SABIC的这次收购与它在欧洲收购DSM公司非常相似,对DSM的收购使SABIC成为欧洲市场上的主要竞争选手。在收购行动的帮助下,SABIC不仅使公司业务实现了全球化,同时还把自己的技术融入了Lyondell公司。相比之下,SABIC公司的邻居SaudiAramco公司选择以一体化的方式实现增长,公司把石化工厂安插到现有的上游资产中。此外,Aramco公司还通过传统的(与日本住友化学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推动增长。中东地区的扩张受到了成本优势的推动,并且在近些年里促使西方或亚洲公司与当地业主建立了一系列合资企业。在欧洲和美国,公司规模的扩张没有任何清晰的模式。现在的大规模兼并以两个主要原则为特点:兼并具有机会主义的特点,而且价格不是问题。人们由此形成了一种认识,即各个公司均为兼并行为支付了过高的价格。但事实上,价格是市场的特性。
荷兰的AkzoNobel公司不得不改变提交给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董事会的收购条件,把原先遭到拒绝的每股6英镑和每股6.5英镑的收购提议改为以每股6.7英镑的现金收购,此外再增加每股5便士的中期股息。实际上在2007年,公开的竞标价格战似乎已成为石化业收购的新标准。Basell在收购Huntsman时被对手的高价击败,而英国的Ineos公司则参与了许多项目的竞标,而且每一次的交易价值都在不断攀升,直到超过资产销售的市值。这意味着,2007年石化行业将会出现巨额的资金流动。公司的购买力由一系列因素决定。现金流是判断谁会成为下一个买家的最简单的指标。公司的购买力还取决于它的融资能力和贷款能力。公司和贷款人必须判断资产何时才会实现投资回报。就动机而言,今年与往年没有任何不同。市场仍然是由原料、全球化和一体化这三位一体的要素所构成。现在,公司的信用评级变得越来越重要。据标准普尔预计,Basell公司将主要通过债务手段来实现收购Lyondell公司的融资。该机构给Lyondell公司及其相关实体的信用评级是“BB-”。并购也重新定义了直接产业以外的其他领域。
美国的工程公司CB&I同意以9.5亿美元的价格从瑞士的ABB公司手中收购石化和石油加工技术公司LummusGlobal。与此同时,IntercontinentalExchange公司收购了ChemConnect公司的日用品交易部门。结果,ChemConnect的乙烷、丙烷、乙烯、丙烯和苯电子市场从原先的平台转移到ICE公司的电子交易平台上。鲍曼把最近的这些活动看作是两年循环周期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并购将重塑整个行业。“我期望看到这些变化塑造出一些重要的公司,”鲍曼说。这些公司将控制原料,实现全球化以及垂直一体化。“如果你未能实现一体化,你可能就会成为收购的对象,”他说。但是,这股并购狂潮对石化行业的前景意味着什么呢?对石化行业的全球化又意味着什么呢?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公司进入石化行业以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而随着全球化因素逐步成为主导力量,行业中大型公司的数目将继续减少。在一个市场中的大型公司将转变为多个市场中的大型公司。鲍曼说,规模更小的细分市场公司有望最早在2007年底出现。“这些公司需要为这个市场带来一些新鲜的内容,而且它们将繁荣发展,”他说。鲍曼预计,两年后这股趋势将进入稳步发展阶段。鲍曼说,在下一轮商业周期中——至少是两年之后——这些新公司中有部分企业会成为未来并购的对象。在本世纪初,综合性的公司是石化行业的急先锋。
然而近些年来,著名的综合性生产商如壳牌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均卖掉了自己的化学品资产。尽管2007年也出现了一些上游资产重新整合的情况,但公司眼下的动机是进一步实现全球化。这可能与化学品市场的所有权结构变化有关,因为金融机构增加了它们的市场份额。有一点可以肯定,“全球化”是个历史进程,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它将决定贸易和资金流的特性。风险管理必不可少当前这种持续的高油价和极端波动的环境不仅成为进一步重组的动力,而且还使人们认识到,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石化行业已经开始多方应对。2006和2007年,在活跃的亚洲现货市场,实物远期交易有了显著增长,而金融衍生产品也变得越来越活跃,尤其是亚洲的芳香族化合物产品,如苯。普氏能源资讯的数据显示,以实物远期交易来控制风险的做法正越来越普遍,亚洲芳香族化合物产品的交易就是一个衡量标准,从2006年初到2007年年中,该产品开始出现9个半月周期的远期交易。也就是说,6月份可以远期交易11月才装运或交付的货物,而这在几年前还是闻所未闻的。与此同时,由于实物交易活跃,纸货交易实现了腾飞,而突出金融衍生品的完善的实物基准也得到了更大的信任。在中国,石化行业的实物远期交易和纸货合同都出现了激增。例如,今年3月,上海石油交易所开始交易甲苯和苯乙烯。其他活跃的交易所还包括宁波都普特、金银岛和张家港。
作者:华大威(DavidHanna),普氏中国能源市场高级总监;伊森8226;拉姆(IhsanRahim),普氏美国能源总编 翻译:杨鸣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