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力作:美国怎么了》
当时已经有了累进税制与福利国家的观念,甚至在一些地方已实施了相关的政策,所以原因并不在于没有先例。在德国,俾斯麦于19世纪80年代引入了养老金、失业保险甚至国民医疗保险。俾斯麦此举并非源自同情心,而是出于政治算计--他想要防患于未然,以免德皇的统治遭遇反对。但他这么做说明,政府其实是可以更有同情心的。在美国,南北战争后为退伍军人及烈士遗属建立的福利制度,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可谓社会保障制度的先声。1896年的平民党(Populist)的纲领呼吁实施累进所得税和公共建设工程项目,以在经济萧条时提供工作--将近四十年之后罗斯福最终实施的政策,与之并没有多少质的分别。 美国当时也并不是一个穷得没钱实施这些计划的国家。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要比欧洲国家富得多,但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公共补助计划都有相当规模,比美国的大好几倍。实际上,1925年美国的富裕程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后的英国相当,而在那段时间里,英国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国民医疗福利--该套福利国家体制在一些方面要比美国当前的体制覆盖范围更广。 那么,为何当时无人提出有影响力的呼吁--借用休伊·朗(Huey Long)后来的说法--"剪点富人的毛,帮帮小伙计"呢? 富豪统治的政治 共和党起初代表自由劳工,但到了19世纪70年代,它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代表大公司和富人的政党。从南北战争到"大萧条"之间的十六次总统大选中,共和党赢了十二次;其对参议院的掌控更加持久,在这段时期的三十二届国会中,只有五届是民主党人占多数。虽说众议院的争斗更激烈些,但那里通常也都是共和党的天下。
![第11节:长镀金年代(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2584057126.jpeg)
而且,单在两党之间做比较,会低估这段时期里保守派对政坛的主宰力量,因为民主党的一个重要支派与共和党人完全一样,支持维护富人利益,反对政府为穷人提供帮助。这就是所谓的"波旁民主党人",其中既包括一些反对革新的南方人,也包括一些亲近商界的北方人。在某些问题上,"波旁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不同:他们信仰自由贸易,而非高保护性关税,并且谴责政界的腐败,所以并不能把"波旁派"归为共和党中的左派。在民主党人偶尔真正入主白宫的时候,通常都是一名"波旁派":从南北战争到1912年伍德罗·威尔逊赢得竞选,这段时间里唯一当选总统的民主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就是个"波旁派";而且那些有望问鼎总统宝座的民主党人通常也是"波旁派",如1876年的塞缪尔·蒂尔登(Samuel Ti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