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蕾 白手起家的李书福,偏执张狂个性的背后,有着草根阶层与生俱来的无畏和执着。他一路闯关,突破国家产业政策的重重禁区,成为中国民营企业造车第一人。他是个外行,却在专业领域和各国营老大哥拼杀。 短短20年时间内,李书福进入了四个不同行业,并且每次都比别人领先半步。 “我做过的事情很多,开始的时候,我从废料里淘金,把金和银提取出来。人们见这个来钱,就跟风而上。于是我另起炉灶做电冰箱零部件,后来跟的人又很多,我就改做电冰箱,再后来是做装潢材料、摩托车等。每一次都是我在前面做,人家在后面跟。这一次做汽车,我想,要跟风就没那么容易了。” 李书福对自己1998年进入汽车领域很得意,因为他把握住了最佳的时机。 1994年,李书福开始进军摩托车行业,1996年5月13日成立浙江吉利集团公司,四兄弟再次归入到李书福旗下,其中李书芳管发动机生产,老二李胥兵主管技术开发,李书福担任董事长,总负责,老四李书通负责企业管理。其中股份协议规定,李书芳10%,李书通20%,李书福和李胥兵70%。但四兄弟之间的矛盾在2000年总爆发,2000年5月1日,李书通首先退出吉利集团。他所占20%的股份置换成吉利集团所属浙江嘉吉摩托车有限公司80%的股份。不久大哥李书芳也淡出吉利集团,和李书福关系最为密切的二哥李胥兵则在上海开始组建自己的杰士达汽车。2003年,李书福收购二哥的杰士达并改组为吉利华普汽车,李胥兵则在2004年转战东北,收购江北机械厂组建通田汽车,全面淡出吉利汽车。 200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李书福列为大陆50富豪榜第32位,2001年再列第49位。李书福对此却嗤之以鼻,还扬言要状告《福布斯》。 李书福经常说:“我选择谁,谁就会成为百万、千万富翁,这世上可供我选择的人很多,但像吉利这样的公司却很少。” 世纪之交,李书福的吉利汽车引爆4次降价,最先将轿车价格拉下马来,突破4万元价格的瓶颈。一时间夏利、奥拓车价纷纷跳水,长期以来形成的价格坚冰被打破,随之而来的还有业界的讨伐声和怀疑声。李书福因此被冠上鲶鱼、疯子、跳蚤、蚂蚁等绰号。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民营汽车制造商,吉利无疑是中国100多家造车企业里的异类,甚至被人当作一个笑话。但李书福的吉利给现有的汽车发展体制和国家汽车政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也激活了汽车市场。
![李书福:唯偏执狂才能生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25515964519.jpeg)
2006年的吉利汽车销售突破20万辆,销售额收入近100亿元,创下吉利汽车的历史新高。吉利汽车管理层也进一步调整,2006年包括华晨汽车副总在内的一大帮“海归”开始在草根起家的吉利汽车生根发芽,而在2007年新年伊始,吉利汽车继续任命一大批新任高层进驻华普汽车以及华普国润等众多旗下公司。在李书福的带领下,以家族企业起家的吉利正在进行着新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