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Clarks退居二线的百年家族



    文/周蕾

  在英国有这样的说法,如果一对夫妇不给自己的孩子买一双CLARKS,那么他们就不是称职的父母。对生活在英国的人来说,买一双Clarks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消费行为,而是长期的潜移默化所造就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正源于国际第一非运动类皮鞋品牌——Clarks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在其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中,Clarks家族始终保持对公司的绝对所有权。时至今日,Clarks已经是全英国最大的私人家族式企业之一,家族对公司的控制已延续至第七代。

  提到Clarks要从一座叫Street的小镇说起,它位于英格兰西南部的Somerset郡,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Street小镇的名字据说还是由罗马人12世纪在附近开辟的一条沿着沼泽修建的堤路而得来的。

  尽管Street只是英格兰数以千计的平凡小镇中毫不起眼的一个。不过在历史上它却同许多重要的事件有着联系:1642年英国第一次国内战争在这里开始了第一次武装冲突;1659年的时候,基督教的重要分支,对现代国际和平主义影响深远的教友会也成立于此。而在近代的历史中,它却因Clarks家族在此所做的艰苦努力及蜚声世界的Clarks品牌享誉全球。

  从羊皮毯到手工鞋

  在近200年的时间里,Clarks家族一直生活在Street小镇。即使是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小镇依然保持着200年前的宁静和平和,小镇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幕降临后,整个小镇安静得只剩下睡眠中的呼吸声。如果想要再寻找点什么晚间节目的话,你只能驱车前往附近其他的城市。

  作为全球最大的非运动鞋制造商和英国最大的鞋类零售商,Clarks的历史得追溯到1825年。在19世纪初,Street还只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有着几百居民的小村庄。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率先嗅到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会,各类小手工作坊应运而生。1810年,ArthurClothier在Street建立了第一个制革作坊,标志着农业小村庄开始进入现代工业社会。1825年,ArthurClothier的一个来自当地教友会农夫家庭的学徒,24岁的CyrusClark也开设了自己的作坊,主要生产羊皮地毯。

  1830年,Cyrus的生意日渐起色,需要更多的人手。他首先想到了弟弟James。他们起初利用制造地毯剩余的角料制作拖鞋,但兄弟俩渐渐发现鞋类的市场远远比地毯要大的多。1833年,James正式成为哥哥的合伙人,两人名字首字母成为公司标志,并开始专注于皮鞋和皮靴的生产。

  Clarks家族的人都是坚定的信徒和教友会成员,Cyrus更是如此。热衷于促进戒酒事业的他更信任签下戒酒保证的工人。他更要求出厂的每双鞋上都必须压印工人自己的名字以确保产品质量。

  Clarks当时的生产依托于家庭式的手工作坊。尽管Clarks兄弟拥有自己的工厂,但大部分成品仍是由工人在各自的家庭中完成。每个星期,工人只需要带着完工的鞋来工厂交货,审核,并领取报酬,同时又将下个星期需要缝制的鞋面和鞋底带回家。在作坊的头几年里,只有鞋面和鞋底是在工厂完成的。

  到1842年,稳步发展的Clarks已经拥有900名左右的雇员和每年12000双鞋的产量。随着英国殖民地的扩张和居民的迁徙,Clarks的产品出口到了澳大利亚。但在随后的几年里,手工生产,效率低下的Clarks陷入了危机。直到1851年大英博览会的召开,才将濒临破产边缘的Clarks重新拉回轨道。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Albert王子所筹建的大英博览会在伦敦的水晶宫举行,英国的上万种产品在这里展出以炫耀其工业发展的光辉,这也是现代世博会的起源。Clarks在这次博览会中获得了两个奖项,这一成绩可以称为是一剂猛药,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产品的销售。

  但是,猛药往往不能持久。在其后十年左右,Clarks再次经历了破产危机,而这次挽救家族事业的,则是两兄弟的继任者。

  家庭作坊向机器生产的过渡

  从19世纪70年代起,英国的经济开始一定程度的迟滞,其经济增长速度落后于新兴的美国和德国。历史学家认为,这一迟滞源自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的崇拜。第一代创业者在成功之后往往将其家庭引向贵族化,导致其后代越来越沉溺于享乐而缺乏继续发展事业的勇气和决心。于是,诸多在工业革命时期与Clarks同时兴起的企业纷纷失去发展的动力,每况愈下。

  Clarks家族却成功的避免了这一危机。家族强烈的教友会信仰帮助了他们,他们第二代的代表人物,JamesClark的儿子,WilliamStephensClark成功地巩固和发展了家族的事业。

  1863年,William接棒伯父Cyrus,正式执掌Clarks。在Cyrus去世后的1870年,William作出壮士断腕之举,将由前掌门人Cyrus所开创、一度占据公司销售额相当比重的羊皮地毯业务完全剥离出去,专心进行鞋类制造。

  William像一个革新者一样,开始改革Clarks的生产和经营。他首先瞄准了技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Clarks成为英国制鞋企业中最早引入机器进行生产和赞助相关发明的公司。在购买辛格缝纫机进行缝制生产之后,William首先资助一个本地工匠JamesMiles,改进了从美国进口的鞋底裁切机,让机器更符合Clarks对质量的要求;其后,他又鼓励缝制车间的工头JohnKeats按照他的想法发明出一种能够模仿手工制鞋方法的机器。如今,这些机器都静静的呆在Street镇的鞋类博物馆中,向人们展示着技术创新和变革的魅力。

  回顾Clarks两百年的发展,William的革新意义不仅仅在于技术的革新,开创了Clarks的机器时代,更重要的是,他为公司找到了其后百余年的发展重心和产品理念。1883年Clarks率先推出了符合人脚线条的“健康靴(HygienicBoots)”,这一产品以其卓越的舒适性为公司在业界确立了声名。完美的穿着感受由此成为其后百余年来这家公司不断追逐的目标。

  随着更多的机器设备被应用到产品制造过程中,原有的生产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为此,Clarks摒弃了传统的家庭作坊模式,改为在工厂集中生产,这使得工人们必须迁到厂区附近居住。

  基于其教友会信念,Clarks家族以类似家长式的立场帮助工人们。家族将其利润的大部分用来发展本地经济和提高居民的福利。他们建造了大量供工人全家居住的房屋,这些房屋宽敞舒适的程度超出了当地平均居住水平。

  除此之外,Clarks家族还建造了多所学校,并提供在工厂的实习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这使得当地的教育领先于同时代英国的其他地区。家族还陆续向当地捐赠了包括一座图书馆,一个室外游泳池和一个剧场在内的多处公共设施。

  英国现存的建筑主要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Street镇也是如此,小镇的格局基本上保留了那个时代的特点。William的审美观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这个宁静的小镇缺乏公开的饮酒和娱乐场所,这一切正是源于Clarks家族的教友会传统。William曾经买下工厂对面的一栋房子,将其改造为咖啡馆,以阻止工人们酗酒。后来这个咖啡馆被改造为大熊旅馆,成了Street镇的名胜。

  合伙制向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变

  在William之后,Clarks公司在他的女儿Alice和两个儿子Roger和John的领导下继续发展。这段时间里,公司由合伙企业变为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专门的Clarks实验室,产品的商标也由William时代的“Torbrand”确定为“Clarks”。Street小镇的经济渐渐已和Clarks公司密切联系在一起。

  20世纪初期,女权运动的兴起和女性衣着的逐渐开放,让Clarks公司看到了新的市场和商机。1920年,Clarks召集专家开始着重于女鞋的开发。

  尽管Clarks的发展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但是,自公司开创以来每一代掌门人对技术和产品的专注却为其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战后的岁月里,Roger的儿子BancroftClark接掌Clarks,并逐步将触角伸向国际。随着公司规模的迅速膨胀,Clarks的市场也逐步国际化。

  这个时期更为不能忽略的人物是家族的另一位成员NathanClark。他参加了二战时英军在非洲的战争。战后,他把在埃及集市上发现的一款简单而舒适的皮靴引入了英国,并在1950年正式推出了以这种皮靴为原型的短靴,名为“沙漠靴”(DesertBoots)。

  很快,这款短靴就因其独特的造型,舒适的感受以及合适的价格风靡全球。它并不时髦,却被很多时尚人士所选用。从当年的甲壳虫乐队,滚石乐队到后来的辣妹唱团和绿洲乐队,都是这款短靴的忠实拥趸。

  到现在,沙漠靴已经与Levi’s的501仔裤等一同被当作20世纪服饰的经典。50多年来它一直是Clarks最为畅销的鞋,销售累计超过1300万双。

  随后的1960年代,家族里的另一位制鞋专家LanceClark推出了同样舒适的软皮鞋Wallabee。它成为Clarks的另一款经典。有趣的是,近几年在北美市场,随着时装界的复古潮流,沙漠靴和沃乐的销量大增。Clarks也因此获利颇丰。上世纪70年代,LanceClark又推出了另一款经典沙漠旅行者。现在Lance已经70多岁,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和人分享他的制鞋心得。他很喜欢中国,每次来都会去鞋店看看。他甚至能说一点普通话。虽然是Clarks公司的大股东,衣着打扮却非常普通,一个背包、一条牛仔裤。他是个虔诚的教徒,喜欢做善事,喜欢到处跑,他会亲自到南非去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作为家族成员的一员,Lance身体力行地告诉Clarks每一位员工,什么是Clarks家族的价值观,什么是Clarks应该坚持的。

  除了款式的变迁,Clarks对新技术的追求仍在继续。1970年代时这些努力获得了最为丰厚的回报:那就是聚亚氨酯的发明。采用这种新材料制造的鞋底给穿着者提供了独特的舒适感受,而它却又同时具备从未有过的轻巧和坚固。

  从1970年代开始,Clarks公司增强了对童鞋的产品研究和市场开发,英国每个新生儿的母亲都会收到Clarks公司寄来的关于足部健康的信息和光临其鞋店的邀请函。这使很多英国儿童从第一双鞋起就成为Clarks的忠实客户。

  上世纪90年代家族退居二线

  在Clarks百年的发展中,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经济危机,也曾几次濒临破产。但对这个古老家族的企业来说,真正遭遇严峻挑战时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

  作为英国规模最大的家族企业之一,Clarks400多名家族成员掌握了公司70%的股份。然而遗憾的是,庞大家族中成员关系的复杂化和利益冲突使一些内部问题成为公司发展的隐患。比如,股东们开始对每年象征性的分红不满,但作为一个家族企业,Clarks却又很难提供股权变现的机会。

  1993年初,时任公司主席的WalterDickson向Clarks家族建议将公司出售给一家名为Berisford的公司。此举一经讨论,就遭到董事会的否决,公司主席Dickson也因此不得不主动请辞。为了给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并结束董事会内无休止的争吵,股东们推举Bancroft的女婿,RogerPeddar作为公司新的董事会主席。1993年,Clarks全年仅有1800万英镑利润。

  上任后的一年时间里,RogerPeddar都在致力于寻找公司需要做出改变的地方。而当务之急就是寻找一位完全“外来的”新CEO。

  在一次飞行旅途中,RogerPeddar很偶然的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TimParker的一篇介绍,Tim当时正在英国一家厨房用品公司任职。RogerPeddar把这本杂志交给猎头公司。

  两周后,RogerPeddar收到了TimParker的答复。TimParker对儿时所穿的Clarks凉鞋记忆犹新,但像很多人一样,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家如此庞大的企业。在经过多次详细的面谈后,TimParker最终接受了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TimParker很清楚公司所面临的处境,国际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Clarks70%的鞋是在英国本土生产,而在国际化的大潮下,竞争对手们早已纷纷把工厂迁到巴西、印度这类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高昂的成本降低了Clarks的竞争力,Clarks急需采取措施降低生产成本。看似可以简单的问题,却让TimParker面临两难的选择,因为Clarks家族一直以来的教友会传统使他们必须对公司员工的生计承担责任。

  在仁爱和无为之间必须有所选择,国际化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设在巴西,罗马尼亚和乌克兰等国家的新工厂开始运作的同时,TimParker逐步在英国国内的机构中进行由上而下的裁员。为了寻求理解,他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和员工进行沟通,而不是仅仅躲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

  这段经历无疑是痛苦的,TimParker甚至因此还要到当地宗教委员会进行解释并许诺控制裁员的规模。最终的结果令各方面皆大欢喜:一些工厂被整体出售,其它的厂房被改造为一个大型的主营鞋类产品的购物中心——ClarksVillage,很多原Clarks工厂的生产人员转向零售业。这些措施的运用使得最终仅有9%的员工失去了工作。

  最后,在将ClarksVillage以5400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给了MEPC公司之后,股东们对于收益的抱怨也终于得以平息。

  除了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以外,Clarks还需要对自己开始老化的产品形象进行重塑。虽然拥有大量受顾客青睐的传统款式,但也必须对新的潮流加以把握。2001年,新的产品设计总监,意大利人AntonMagnani上任。他将Clarks一直坚持的品质、舒适和年轻一代的审美观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Clarks原本在年龄上老、幼两极化的用户阵营终于得以扩充,开始面向所有的消费者。

  在RogerPeddar和TimParker的合作领导下,Clarks的销售额连续几年创出新高。2001年,公司的销售额达到95000万英镑,利润达到了6000万英镑。Clarks也确立了全球最大的非运动鞋类制造商和英国最大的鞋类零售商的地位。在完成使命后,TimParker离开了这个职务。他的下属,曾经成功挽救Clarks英国零售市场的瑞士人PeterBolliger接替了他的工作。Clarks家族放手让这些来自各个不同国家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并邀请他们进入董事局。家族成员除了不允许管理者出售公司外,坚决不干涉公司任何日常管理运作。

  经历过家族危机的Clarks家族,更懂得如何平衡家族成员与公司经营的关系。为了防止新的争执产生,在经营管理上,Clarks家族完全放权给职业经理人,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职权。在Clarks设有两个董事局。一个是公司内部的董事局,另一个是由15名家族成员组成的家族董事局。目前,在Clarks公司董事局,真正握有决策权并非家族成员,而是全球CEO、财务总监以及刚进董事局的集团总经理。Clarks家族的成员即使进入公司董事局,也仅仅是一名普通董事。公司董事局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外面聘请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家族董事局的成立并不是分权,他们主要处理一些公益事务、例如捐赠、募捐等慈善活动。公司董事局和家族董事局之间,一年开两三次会。由公司董事局向家族董事局汇报公司当前的发展情况。只有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公司董事局需要征求家族董事局的意见。例如,现在公司打算建设一个仓库,能处理500万双鞋子,需要投资好几千万英镑。这时候,公司董事局就需要和家族董事局开会。

  尽管退居二线,Clarks家族仍然继续谱写着百年家族企业的传奇。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化环境中,家族企业要继续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确保家族控制和专业经营之间能够相辅相成,由家族指定企业方向,再借助专业精英的专长来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现在Clarks的高级管理层都很年轻,平均在40岁左右。即将步入二百年的Clarks,在这个年轻高效的团队带领下,又将会给世人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家族应该“大道无为”

  一身休闲装束的游柏健,在4年前加入Clarks,执掌大中华区和韩国区。在游柏健办公室门口的玻璃墙上,除了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外,你找不到任何的标识牌。除非有公司内部人的指引,外边的人是不会想到这里竟然是一间总裁办公室。游柏健开玩笑说,这就是Clarks的传统!在英国总部,老板的办公桌还在路边呢,讲一个电话,所有人都能听到。

 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Clarks退居二线的百年家族
  《家族企业》:Clarks是一个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品牌,据您观察它的家族能够基业延续的秘诀是什么?

  游柏健:的确,Clark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5年。家族的生意始于两个兄弟的共同创业,先是哥哥Cyrus的皮革作坊,随后是弟弟的加入。兄弟俩在进行羊皮地毯生产的同时,敏锐地发现了鞋类市场的广阔空间。并最终确定了专攻鞋类的方向。现在Clarks家族已经开枝散叶几百人。如果一个家族可以延续上百年的话,家族内部势必是团结的。只有家族成员之间同心同德,家族的生意才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

  Clarks家族能够基业长青的另一个秘诀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完全信任。我在不同公司任职30多年。Clarks家族是一个真正放手职业经理人,让你去做事的家族。Clarks现在的全球CEO不是家族的人,甚至不是英国人,而是瑞士人。Clarks在高管的任命上,并不会存在国籍上的偏见,在Clarks的董事局里的成员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相反,Clarks家族的成员大部分是在中层,而且是从基层一步步做上来的。

  《家族企业》:那么,Clarks的董事局结构是怎样的,家族成员是否在董事局拥有绝对话语权呢?

  游柏健:事实上,在Clarks我们有两个董事局。一个是公司内部的董事局,另一个是家族的董事局。Clarks家族的成员即使进入公司董事局,也仅仅是一名普通董事。一位家族成员曾经和我开玩笑地提到,他在里面没有权的,他只能教我们怎样做鞋子,他如果有任何意见,也是需要通过董事局的形式提议的。目前,在Clarks公司董事局,真正决定生意的是全球CEO、财务总监以及刚进董事局的集团总经理。公司董事局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外面聘请过来的职业经理人。家族成员要进入董事局,也是需要一步步做起来的。

  另外,家族董事局则主要处理一些公益事务、例如捐赠、募捐等慈善活动。公司董事局和家族董事局之间,一年开两三次会。公司董事局向家族董事局汇报公司当前的发展情况及重大决策。例如,现在公司打算建设一个仓库,能处理500万双鞋子,需要投资好几千万英镑。这时候,公司董事局就需要和家族董事局开会。

  尽管,Clarks家族不干涉管理,不参与日常运作,但是职业经理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把Clarks出售的。因为近两百年来,Clarks家族一直坚持对Clarks的所有权。

  《家族企业》:通常一个家族的价值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家族企业的价值观,Clarks家族作为教友会成员,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游柏健:Clarks家族在两百年前就是当地教友会成员,是虔诚的教徒。他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坚持教友会的理念。比如赚了钱要与人分享,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客人。在制鞋过程中,追求最舒适的体验,不能偷工减料的做事情。另一方面,家族成员非常低调。他们不喜欢出风头,很少在媒体曝光,即使做善事也很表现低调。关于这点,我曾和一位家族成员沟通过,是否需要一点公共关系方面的宣传考虑,但他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没什么值得提的。

  《家族企业》:这种价值观又是如何影响到公司的企业文化?

  游柏健:LanceClark是Clarks家族中不能忽略的一位成员。他在上世纪60年代时,推出了一款舒适的软皮皮鞋Wallabee,很快便成为风靡一时的新潮年青人首选。10年后,LanceClark又推出了另一款经典沙漠旅行者。现在Lance已经70多岁,仍然会兴致勃勃地和人分享他的制鞋心得。他很喜欢中国,每次来都会去鞋店看看。他甚至能说一点普通话。虽然是Clarks公司的大股东,衣着打扮却非常普通,一个背包、一条牛仔裤。他是个虔诚的教徒,喜欢做善事,喜欢到处跑,他会亲自到南非去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作为家族的一员,Lance身体力行地告诉Clarks每一位员工,什么是Clarks家族的价值观,什么是Clarks应该坚持的。

  在Clarks,我们强调舒适办公。我第一次去公司总部的时,老板穿着牛仔裤和衬衫接见我。我当时穿了西装,他说,在Clarks你不需要这样。Clarks的员工待人都很和善。在Clarks总部找洗手间是件很困难的事,像迷宫一样。但是每一次如果你问路,Clarks的员工都会把你带到门口。

  通常,英国公司给人的印象就是官僚的、等级分明的。而在Clarks,整个公司是开放式办公,大老板的办公桌就在路边。他讲电话时,全公司的人都能听到。下班后,老板偶尔还会和员工喝喝酒、开开玩笑。

  《家族企业》:Clarks现在已经有近两百年历史,如果把它比作一个人的话,他现在是几岁,另外您认为他又将如何保持活力?

  游柏健:从生意经营上讲,Clarks正是黄金年龄的30多岁。之前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在面对未来选择时,能够更好把握方向,接受挑战。在保持活力方面,Clarks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管理和学习,聘请更多的有能力和才华的职业经理人。现在Clarks的高级管理层都很年轻,平均在40岁左右。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发展中,Clarks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尽管Clarks现在还在高端市场,但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把它普及化,即使是在偏远的小城市,人们也有机会穿上Clarks。这个计划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希望可以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实现。如果在我的任期没有完成,可以交给我的继任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3583.html

更多阅读

资料积累: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

论证严密,语言凝练——梁启超《最苦与最乐》赏析黄明敏人生百味,痛苦与快乐如影随行。何谓苦?何谓乐?近代著名的“维新变法”的领军人梁启超用精辟严密的论证、凝练流畅的语言,写下《最苦与最乐》,堪称对人生苦乐观最好的诠释。技法探

梁启超三个儿子都是院士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的儿女较多,除了未养育成人的不计外,已养育成人的是5男4女共9个。这9个儿女中,由李夫人蕙仙所生的有3个,他们是思顺、思成和思庄;由王夫人桂荃所生的有6个,他们是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和思礼。在这5男4女中,大女儿思顺生于1

梁启超《呵旁观者文》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笔 端梁启超《呵旁观者文》原载1900年2月20日《清议报》第36册。其文开首便道“天下最可厌可憎可鄙之人,莫过于旁观者”。进而指出:旁观者,人类之蟊贼,世界之仇敌也。继而分析道: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而“旁观者,立于客位之意义也。

因——徐志摩《致梁启超》 徐志摩

因,按:近段时间发现网络上有不少人又再重新转载徐志摩先生在给恩师梁启超先生的那封著名的信中的那句名言。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徐先生原话是这么说的,但,现在网络转载的却普遍是这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全文

少年中国说 背景资料:梁启超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

声明:《梁启超家族百年纵横 Clarks退居二线的百年家族》为网友轮回亦思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