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进军互联网和固网,体现出当前电信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趋势。但其垄断体制下的积习和惰性,极有可能成为在某些项目上的定时炸弹,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记者/袁梅
中移动显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移动巨头,它如今正对互联网和固网虎视眈眈! 11月下旬,中移动高层在欧洲路演时指出,公司将获得固网牌照,通过光纤到户技术向企业提供包括移动电话、固网及专线等通信服务。之前,有舆论称中移动要做一家不折不扣的全业务运营商。从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市场看,中移动的全业务战略是大势所趋,不过业内专家指出,其短期的可行性和实现方式目前尚不明朗。 同时,移动还透露将进军互联网。11月26日,在“移动互联网国际研讨会”上,中移动吹响的号角不仅让信产部多位官员前来助阵,沃达丰、华为、摩托罗拉、三星,以及微软、Google、百度、雅虎等来自互联网的大户也纷纷捧场。 如今,中移动开通了手机支付、手机定位、手机报、手机搜索等服务。但至今看来,其效果表现难以令人满意。中移动作为一家垄断体制下的运营商,服务方面一直是它的弱项。而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没有一种充满竞争力的人才机制,很难保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中移动的想法不错,但若配套服务跟不上,其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移动的野心 中移动进军互联网蓄谋已久,也是大势所趋。 日前,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话题,这表明中移动已有所行动。他认为,互联网的应用在手机上都可以得以实现,同时手机又进一步地促进了互联网新业务形式的诞生。 而不久前,王建宙在澳门出席“GSM移动电话亚洲论坛”时曾表示,目前移动运营商遭到了手机终端商和互联网企业的挑战,它们竞相推出各类无线服务,这是以前不曾见过的。 现在,运营商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技术,更主要是来自经营模式的挑战。比方说,手机终端商也希望能够参与到价值链更多的方面,希望与运营商收入分成。苹果的iPhone就是这样,它在与北美和欧洲的各大移动巨头合作时,就获得了收入分成。 从王建宙的话语中不难理解,之所以进军互联网,是对方所逼。既然对方发出了挑战,运营商就必须积极面对。 现在,数据业务已经成了运营商主要的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25%。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中移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值业务包括手机报、手机搜索引擎、手机支付、手机定位等。 据透露,中国移动已在积极参与操作系统的研究,并在研究院建立一支很大的队伍研究手机的操作系统。王建宙表示,“我们不会去设计操作系统,更不会制造开发操作系统的软件,但是我们需要一支队伍来研究,因为我们最知道客户的需求。在手机操作系统的研制方面,我们与微软、Google已有合作。” 据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透露,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迅猛,以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主的移动数据业务收入占移动通信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了1/4。而中移动的增值业务已经占业务收入的25%,且比例仍在稳步上升。 分析人士认为,中移动超过3.5亿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为其发展移动互联网奠定了最可靠的基础。目前欠缺的就是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移动互联网的收费模式、产业链的建设等等。 其实,中移动的野心还不仅如此,其目标是做一个全业务运营商。近日,据香港媒体报道,中移动高层在欧洲路演时指出,公司将获得固网牌照,通过光纤到户技术向企业提供包括移动电话、固网及专线等通信服务。 中移动获得固网牌照,而国内几家固网运营商则会获得移动牌照,这样有利于中国电信行业的公平竞争。早在一年前,中移动就放话要做全业务运营商。不久前,甚至传出中移动欲通过收购固网运营商的非核心网来实现这一目的。 尽管中移动目前有超过3.5亿的手机用户,稳居世界之首。但从全球来看,AT&T、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等巨头,无一不是全业务运营商。中移动要想提高竞争力,走出国内市场,就须向全业务方向发展。 悄然试水遇冷 在手机搜索领域,中移动今年元月开始与Google展开合作。中移动与Google共同在中国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搜索服务。不过,双方的合作还仅限于初级阶段,即Google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提供移动搜索服务。但从现在看来,巨头的影响力并未展示出来。 而本刊记者日前从中移动得到证实,其GPS手机导航业务已进入试商用阶段。此前,这一业务一直被诺基亚、多普达、夏新等手机终端厂商把持。中移动的进入,有望打破目前的手机导航市场格局。 早在去年10月,中移动就推出了该项服务,过去一直在加强和改善功能。目前,该服务已经在北京、辽宁、天津等13个省市开通。移动用户要想开通此项服务,其终端须内置GPS模块。该业务的使用费用由两部分组成,除需交纳每月15元的月功能费,用户还需支付导航时所产生的GPRS流量费。 《IT时代周刊》采访了一些用户,发现不少人对此项服务表示期待。但也有人认为该服务费用过高,而实际作用有限,并未表现出应有的热情。 尽管中移动进军互联网遭到了媒体和业内人士泼冷水,但它并未气馁。除了上述互联网服务外,中移动还杀入了电子商务领域,推出名为“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的B2C网站。用户用手机或互联网登录该网站,就可以购买影碟、唱片、书刊等商品,通过手机话费作支付。 本刊记者获悉,“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已率先在广东、湖北两地试点,成熟后,将在全国推广。通过手机支付,购买影音产品和书刊,确能为用户提供方便。但这一模式目前还不成熟,网络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当当网为例,这一网上支付方式之所以能得到认同,除了有价格优势外,优质服务也是一个成功因素。中移动目前这两方面要素都还不具备。 本刊记者发现,由于价格较高,也未进行大规模宣传,目前“广州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反应平淡。有媒体报道,近来流行的《盗墓笔记(三)》和《晚明七十年》,在当当网售价仅为15.5元和14.5元,而“广州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分别为26元和24元。如此高的价格,自然无人问津。 而最让消费者不满的是,中国移动这一项不成熟的服务,竟然还设置各种各样的限制——移动对每一个手机号码的话费支付上限作了限制,开通默认是50元/月,用户可以自行申请提升消费额度,最高为150元/月。如此一来,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积极性。 中移动的悄然试水,其效果并不理想,但或许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不适合做服务 对于中移动进军互联网的消息,业界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将对传统互联网企业产生较大的冲击。中移动有超过3.5亿的手机用户,通过捆绑提供服务,将会吸引众多用户使用自己提供的网络,为中移动带来更多收益。 但目前听到的却是更多的质疑声。互联网分析师认为,中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业务上有优势,但在相对陌生的互联网行业,将难有作为。垄断企业的性质决定它不适合做服务。甚至有专家向《IT时代周刊》记者表示,“如果中移动也能做服务,并成功了,那说明中国没有服务!”就以“移动影音书刊俱乐部”为例,推出已有一段时间了,至今鲜有人问津。不仅物流配送不完善,价格也没有优势。它如何能跟当当网等竞争?此外,尽管中国移动有庞大的用户群,但用户忠诚度并不高,更多情况下,选择中移动的网络是一种无奈。 诺盛电信首席运营官宋永军指出,用户习惯的培育是中移动首先面临的问题,“从互联网的发展来看,花了将近10年时间,才培养出用户网上支付的习惯。”而手机支付购物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用户还存在很多顾虑。要想打消这一顾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中移动也得放下高高在上的“垄断者”架子。 中移动手中握有上千亿元的资金,财大气粗的它并不缺钱。但进入互联网,并不是仅有钱就行,这个行业瞬息万变,需要创新,没有互联网人才,或者说缺乏培养互联网人才的机制,公司的计划最终将流产。王建宙也曾表示,如果按照做电信企业的机制来做互联网,那么注定要失败的。 对于中移动进军固网业务,某电信观察家认为,移动和固网融合是世界性的趋势。中移动经营固网将有助于发展综合性的服务,“用户既可以选择用手机上网,也可以选择电脑上网”。但他表示,获得固网牌照,将增加中移动用户的忠诚度,不会对现有的宽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也有分析师向《IT时代周刊》表示,运营商获得全业务牌照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较中移动获得固网牌照,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希望获得移动运营牌照的欲望更为强烈,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固网业务正逐步萎缩,移动替代效应正在进一步显著,实现全业务运营之后,固网运营商将可以获得更大的业绩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