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梦想成真的人生法则:秘密》
马云的传奇故事 关于马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创造了一个关于互联网的传奇,一个中国版的天方夜谭。

1995年,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互联网。缘于一种相信,马云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等待开掘的金矿。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后,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做互联网。 当他把"做互联网"的念头告诉身边的23位朋友时,朋友们一律决然反对。但马云没有因此而打消自己的念头,他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3人,凑了两万元启动资金,就开始了他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起初的生意很困难:他先向客户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他们要资料,通过EMS寄到美国;等美国做好页面打印出来后,再快递寄回到马云手里;马云拿着这些网页打印件又去向客户介绍。如此这般,在很长的时间里,在杭州街头的大排档里,经常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叫马云的人,听他口沫乱飞地讲自己"伟大"的互联网计划。那时候,很多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他们称马云为街头骗子,并且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人们传称为"骗子"。而马云,根本没有心思去在乎别人对他的称谓,只知道他要做的事情,只知道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地讲他的互联网。他每天起床后,首先照着镜子鼓励自己,然后出门见人就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慢慢地,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他走到哪儿讲到哪儿,他走得马不停蹄,他讲得口若悬河,慢慢地,他把自己讲得越来越有名,中国黄页也越做越大。之后,杭州电信要求跟他合作。马云答应了跟杭州电信合并,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但之后因为合作并不愉快,马云毅然放弃了中国黄页,然后接受了外经贸的邀请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他们6个人在北京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15个月,做出了一系列官方网站。成果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于是,他再一次放弃。4年时间,舍弃两次,其艰辛可想而知,但马云对互联网的目标和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再一次决定:回杭州创办一家自己的公司,一切从零开始。 终于,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alibaba.com)上线,并很快在商业圈中声名鹊起。马云继续挥舞着他那双干柴般的大手,到世界各地讲互联网,因为在他的思想中,除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于是,跟互联网有关的人、事、物,全都被他吸引来了。先是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nvestAB的亚洲代表台湾人蔡崇信的加盟,随后以华尔街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元,紧接着日本软银公司的董事长孙正义主动要求投入2000万美元。一时间,"阿里巴巴"声名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