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值电信企业必须进一步找准市场定位,注重发挥在行业信息、特定群体应用方面的长处,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
如今,技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正在重构通信信息业市场规则,推动行业的深入变革。
不同技术业务和网络的融合发展,使电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之间的产业界限越来越模糊,电信与传统媒体等传统产业正在加速融合。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三网融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对于通信行业的需求呈现了高要求和多层次化。在通信信息领域,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综合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且很多需求需要靠我们的新技术和新业务来培育。 在技术和市场2大因素的驱动下,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将发生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因此,全行业必须从战略、网络、业务营销等各个方面推进创新和转型,从而适应不断深入的竞争与变革。 3年前,我们就提出了电信转型概念。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这实际上是电信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顺应信息技术、业务、网络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对外部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的主动适应和主动调适。 对电信转型的认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的转型是比较狭义的,主要指业务转型。尤其是由于移动的竞争和分流,2家固网运营公司发展比较艰难,因而提出要进行业务转型。随着技术发展,下一代的网络内容将异常丰富,需要与时俱进、共同发展的不仅包括固网,还有移动网络、互联网的下一代网络,甚至是无线宽带通信。对于电信国企来说,转型的内涵丰富了,包含了管理转型、观念转型、打造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等新内容。 与此同时,我国电信生态体系面临着重构、开放、竞争的新环境。随着电信产业链加入了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分销商、虚拟运营商、娱乐服务提供商等各类参与者,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电信、增值电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提供、应用服务在内的更为紧密的产业链。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和细分,使得产业链上各主体之间分工协作必须进行较大调整,出现了各环节相互制约、互动发展的新格局。例如,过去我们看电信业的组成,主要着眼于6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现在就必须转变观念了——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了2万2千多家增值电信运营商,它们都是电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增值电信企业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也是电信转型战略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增值电信企业必须进一步找准市场定位,注重发挥在行业信息、特定群体应用方面的长处,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作为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社会经营主体,增值电信企业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社会声誉,共同营造有利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发展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关政府部门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扶持鼓励政策和措施,打造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不仅要包括制造业,也要包括运营业。 过去几年,电信转型的探索与实践是卓有成效的。2007年前3季度,移动增值服务以数据业务为代表,在电信业务比重中已经占到30%左右。这在转型中很重要——随着技术和业务的发展,产业链,包括产业链中隐含的价值链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中国通信企业必须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价值最丰厚的点,给自己定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业务开发上动脑筋。 移动增值服务在电信业务中比例不断上升,正表明我们已经开始从传统的语音服务,向数据、多媒体等信息服务方向迈进。如今,新增电话业务收入占到全部业务收入的60.7%。此外,各电信企业在新业务的研发,以及整合各种资源,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各企业转型战略的实施在思想观念、网络支持、业务开拓、管理创新、市场协作等各个方面,都为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要求通信运营商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采集和处理及沟通交流的巨大需求,改变传统的信息通信通道提供者的角色,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的观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拓展新型信息服务领域,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换言之,如果固网运营商坚守在传统的语音、固网打电话,这个路子将越走越窄。 通信行业的发展,不仅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更广泛地为人民群众所共享。全行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理念。这些年来,中国电信行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幅度提高了通信服务水平,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最明显的特征有两个:一是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在改革开放初期,电信业是经济发展的瓶颈,老百姓装不上电话,打不通电话,通话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如今,这一局面已经彻底改变了。第二,由于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比较敏感的通信资费不断下降——2001年以来,已经下降了超过50%。我们还要通过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促进通讯企业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引导企业把资费降下来,使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