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从员工到总经理的成长笔记:自慢》
可是"达人"并非天生,他也是经过长期学习、磨炼、研究而来,学习与历练是承袭前人的经验,而研究则是发扬光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每一个达人都有独门的绝技,有的可公开,有的不传外人,但都是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在不断地"追根究底"之后,而形成专业,变成专家。 这样的专业精神,放诸四海而皆准。记得我曾经问过台塑集团的许多高级主管:台塑被誉为经营的典范,那台塑的管理精神是什么?他们回答的用词很不一致,显示台塑内部并无统一的说法,不过归纳起来,都指向一个重点,那就是"追根究底"的态度。当时无法体会,"追根究底"这四个简单、通俗的字,怎么会塑造台塑王国呢? 后来接触了比较多的管理实务,发觉每一件事情的解决都是透过追根究底的过程,工作没效率,追踪到底是人,还是方法,还是流程,还是其他因素,哪里有问题,就改哪里,一路要追到彻底改善、效率提升为止。 追根究底的过程,我们可能不只自己找答案,还要找专家、找同业、找异业学习,然后把每一件事情都找到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然后不断改进,这就是最佳化(best practice),然后要求工作者反复练习,一直到彻底熟练,每一次作业的误差都很少(六西格玛),当然可以得到最好的优良率、最高的绩效。 每一个人,如果也能用追根究底的精神,探索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机会培养出某一种专业,而拥有追根究底的专业态度,当然就是专业人。成功人士一定是专业的,你要成为哪一种人呢?
![第36节:第二章 自慢的成长学习(1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21697497726.jpeg)
■后 记 现在社会流行"达人",任何领域都要寻找达人,可是什么是达人呢?答案就是"专业"! 24少用判断,多用计算:如何找到答案 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决定,大多数的决定都是凭经验、凭感觉,每一个人都需要发展出一套尽可能量化的决策过程,用数据、用计算、用分析,就可以得到结果,而不要用直觉碰运气。 刚开始学习出版时,编辑来问我:有一本书的内容是这样,作者是谁,我感觉这本书的内容不错,何先生,你觉得怎么样,值得出版吗? 那时候,不敢承认我不懂,只有努力地和他一起讨论内容、讨论作者、讨论市场,然后下一个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对还是错的判断。 回想那一段,我能存活到现在,真是承天之幸。 后来,当然就不是这样了,我们发展出一张电子表格,我称它为出版的"帝王窗体",把所有的思考,都已经尽可能量化,只要填上各种参数,自动跑出可能的营运结果,我们依赖计算,用了很少的判断,这是一个去掉直觉、少用判断、搜集资料、多用计算的过程。 判断与计算有何差别?判断是直觉的,判断是使用信息少的,判断是问结果,判断是一翻两瞪眼的,判断往往是现象与经验的立即反射、反应。 可是计算不同,计算需要有丰富的信息与情报做基础,然后进行复杂的未来推演,然后分别就每一种可能仔细计算利弊得失,让决策者在复杂的情境中能够得到可资判断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