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翦 史玉柱“入侵”网游的成功再一次把“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问题变得二律悖反起来。 “做企业要拒绝诱惑。”史玉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但听者不要太当真。事实上,做保健品的史玉柱不仅没拒绝网游的诱惑,还在极短时间内将《征途》打造成了玩家们的超级诱惑。 回顾当年巨人集团先后染指电脑、房地产、服装、化妆品,最后败兴而归。凤凰涅后的史玉柱凭借保健品翻身,继而杀入网游业赚得盆满钵满。史玉柱在保健品和网游业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行业游刃有余,给了我们极大启示,商业操作的共性与行业发展的差异性之间,是否存在一个未被充分认识但却最终可以被理性描述的“过渡地带”?由此我联想到一本叫做《民富论》的创业指导书,书的作者赵延忱用类似玄学的笔调告戒读者,创业和商业操盘成功的关键是在于要拥有“F资本”,并把“F资本”描述为:对投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整合资源驾驭要素的能力;对具体项目的通透和把握。 显然,任何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都不乏这3条“军规”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反过来,是否只要拥有这3条“军规”,就可以通吃各个行业吗?这样的推论留给历史和企业研究专家在未来去答复吧! 史玉柱的成功至少告诉我们一点,商业操作的共性是“牛鼻子”,而行业发展的差异性不过是“一个手指头和其他九个手指头”的关系。 我们以往对于企业多元化的顾虑只看到较多表象,而其里还有很多学问。企业多元化为什么会失败,表面上看是行业发展的差异性决定的,实际上的原因是商业操作的共性掌握不够,这是内功问题,而非拳脚问题。

因此,百度上市后所风行的“专注”理论,其实也是牛头不对马嘴。专注是手段而非目的,专注归根到底是为了专业。专注仍然要以战略眼光为前提,除非你想“愚公移山”。而做企业,并不是子子孙孙都愿意凿山就会成功的。 以成败论英雄,今天的史玉柱的多元化是成功的,并且还是“非相关多元化”。所谓“非相关多元化”是彻底的多元化: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处于不同的领域,即面向不同市场、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的营销模式等等。 “多元化”并不构成企业管理专家讲解“警世名言”时的论据;多元化也更不是过街老鼠,这是《征途》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征途》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就是掌握商业操作的共性,远比摸透行业发展的差异性重要,前者是道,后者是术。没有道,也就无所谓术。而资金,不管你信不信,是创业中最次要的因素。当年脑白金启动时也不过区区10万元人民币(段永基语),其后跟风者,有若干个10万,却没有做成“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创业就是“征途”。而史玉柱这样的创业者很可能还会在其他行业有“征途”之举。中国的民营企业太小了,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不敢多元化,不会多元化。由此反证,中国的老板大多是机会主义者,而且是被动型的机会主义者,说不好听就是碰运气。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守业已经够焦头烂额了,何况再度踏上“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