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河南 清泉 中证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哥伦比亚大学在获批QFII资格后的短短两周时间内便完成A股开户,此前存在一定的空挡期均没有QFII的身影出现,这一现象值得投资者深入思考和回味。 第一,证券市场未来的反转趋势值得期待。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QFII,一直被认为是具有全球投资眼光的机构投资者,其一举一动,必然对证券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而在2005年股改启动之初,也是出现了QFII大批审批和入市的情形。这种积极入市的迹象反映了证券市场经过大幅度下跌,伴随着市盈率的下降,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的出现,值得投资者留意。
![qfii允许投资的范围 QFII抄底的含义](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015467912396.jpeg)
第二,“救市论”之争预示着投资者可承受的风险底线的来临。面对自6124点以来的50%的跌幅,救不救市、需不需要救市、怎样救市等讨论就一直没有停息。从而表明了短期单边较大幅度的下跌,对投资者持股信心的冲击和影响。可以说,风险承受的极限或许是市场真正反转的开始。 第三,国民经济数据及上市公司季度报告,也显示出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及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良好预期,为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反转行情的出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四,新基金的集中批量发行,也暴露了短期进一步下跌空间的缩小,反转机会的来临。 第五,基金管理人主动购买旗下发行的新基金,彰显了对自我管理和运作基金能力的肯定,同时,也预示了未来投资机会的闪现。 可以说,证券市场缺的不是资金,缺的是信心。“大小非”解禁后,上市公司的质量能不能得到有效维持和提高,怎样避免和进一步遏制“圈钱”性质的再融资,防止脱离上市公司成长实际的新股定价体系,对于管理者来讲,均是很大的考验,也是证券市场出现真正反转的动力。或许,QFII资金急切入市搭乘的就是末班车。 因此,对投资者来讲,与其等待“救市之争”的结论,倒不如从证券市场发展环境、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中去寻找真正的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