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不会塌方下滑 粮价上涨不会挫伤中国经济



据统计,世界主要粮食价格自2005年来已经上涨80%。今年3月,大米价格达到19年来最高,小麦价格创下28年来最高。更让人们感到担心的是,一些传统的粮食净出口国正在变成粮食进口国。欧盟曾经是世界粮仓,但从2007年7月开始粮仓空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欧盟已经从世界各国进口了520万吨粮食,为了找到尽可能多的粮食并储备起来,欧盟已经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暂时取消粮食进口税。亚洲许多国家也在减少粮食出口,目前非洲60%以上的国家都在为粮食问题绞尽脑汁。粮食安全再次成为很多国家的心头之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祁京梅

  世界粮价大幅上涨原因

  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供给因素、有需求因素也有自然和人为因素。这一轮全球粮价上涨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全球粮食总产量因严重自然灾害而降低。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灾害严重:反常的炎热导致美国农业蒙受损失,牲畜出栏率降低;百年一遇的酷旱沉重打击了澳大利亚的农业和粮食生产;恶劣的气候酿成欧洲小麦主产区遭受灾难性损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给世界粮食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减产量更多。

  此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绿色革命”将良种、灌溉等新技术和化肥引入了农业,使得此后的大米产量剧增。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全球大米产量在1980~2000年间增长了40%,而自2000年以后只增长了5%。总产量减少、供求紧张,导致价格上涨。

  2、全球粮食消费量因经济复苏而增加。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世界人口增加,各国GDP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更多的粮食和食用植物油。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对肉蛋奶鱼等动物蛋白食品消费量快速增长,居民增加肉类或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消耗更多的饲料粮,如生产每千克牛肉需消耗近8.5千克谷物,生产每千克猪肉需消耗5至7千克谷物。在世界粮食产量不变甚至减产的情况下,新的需求必然引发谷物饲料供应紧张,从而推升粮价上涨。据世界银行的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的粮食消费从2005年到2006年增长了17%,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粮食消费增长了25%左右。这使世界粮食市场增大了压力。

  3、发展生物燃料消耗了大批粮食资源。出于应对“石油价格暴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目标,替代性生物清洁能源备受青睐。燃料乙醇是生物清洁能源的一大品种,一些国家利用大量玉米等粮食生产燃料乙醇。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的美国,采取大幅度补贴政策,大大刺激了玉米燃料乙醇生产的突飞猛进,目前玉米燃料乙醇占美燃料乙醇总量的比例已达90%上下。2007年,美国用于生产燃料乙醇的玉米,相当于美国玉米总产量的27%。据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燃料生产,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11%。按照美国总统布什最近签署的《新能源法案》,美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如果玉米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汽车”与“人”争粮的矛盾将愈演愈烈。“汽车”大量夺走了“人”的粮食,必然导致粮食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促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上涨。

  4、生物柴油迅猛发展消耗了大量植物油资源。生物柴油是生物清洁能源的另一大品种。欧盟是利用菜子油、大豆油等作原料生产和消费生物柴油的主要地区。在欧盟生产生物柴油消耗的主要原料中,菜子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高达60%以上;其次是大豆油、葵花子油、棕榈油和动物脂肪等。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对生物柴油生产的投资迅速增加,因而生产能力迅猛扩大。从生物柴油的消费量看,欧盟也明显增长:2005年为303万吨;2006年为544万吨;2007年为690万吨;2008年将达到1154万吨。各种机械“喝了大量生物柴油”,意味着供应市场的、人吃的植物油大量减少,自然导致植物油料供应紧张。

  5、全球粮食储备量猛降。一方面,全球粮食总产量下降;另一方面,粮食消费量增长。两种相反的作用导致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比上年下降16.2%;粮食期末库存只占当年总产量的17.1%,占当年总消费量的16.5%,低于FAO确定的世界粮食安全线。迄今,全球粮食储备量已减少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给世界粮食安全笼罩上阴影,粮食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6、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全球大米供应骤减1/3。自2006年9月始,特别是从2007年以来,世界主要粮食品种价格飙涨:小麦价格飞涨112.0%;玉米猛增47.3%;大米上扬3.1%。小麦和玉米的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价位。2008年以来,大米价格急速上涨,今年前两个月已上涨了50%。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急先锋。米价大涨与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全球大米供应骤减1/3直接相关。

  由于国内通胀压力增大,为了保障国内供应,许多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首先保障本国供应,以控制国内价格。今年3月28日,越南政府宣布今年大米出口量将减少1/4。政府希望能够保留更多大米供应国内市场,以缓解大米价格上涨的压力。同一天,印度禁止除价格最昂贵级别外的其他所有等级的大米出口;3月25日,埃及政府宣布从4月1日开始实施为期6个月的大米出口禁令,禁令实施期限比往年有所提前;3月26日,柬埔寨宣布除政府部门外,禁止所有私营机构出口大米。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日常主食,大米价格上涨牵动人心。

  全球第二及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及印度大幅削减大米出口量,令全球大米供给少了1/3。由于多个亚洲国家减少了大米出口量,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3月27日从每吨580美元涨到了每吨760美元,涨幅超过了30%,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

  此外,粮价走高与国际金融市场走向也有关。从去年夏天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欧美等国家多次下调利率,加上欧美股市屡屡下挫,急于为手头资金寻找出路的投资者自然转向商品期货,带动了农产品、能源等在内的期货全面涨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主管西蒙?约翰逊认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粮食价格上涨,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美国长期的农业保护政策。美国政府长期实施的保护性的国内农业补贴和农产品关税政策,推高了该国用于生产乙醇燃料的玉米的价格,进而也推动全球粮价上涨。

  中国“粮食威胁论”不成立

  有人认为,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粮价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际上也一直存在“中国粮食威胁论”的言论,我们认为,那种认为世界粮价飙涨是所谓“中国大量进口粮食所造成的”的看法,不管出于何种动机,都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经济不会塌方下滑 粮价上涨不会挫伤中国经济
  国际粮价上涨,中国绝不是主要因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直到2004年,中国粮食生产形势良好,连续几年增收,我们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2005-2007年粮食增量较小,但满足国内需求还是可以的,我们没有大量进口粮食,怎会拉动国际粮价的上涨。

  从目前大米快速涨价看,和中国关系更不大。近年来我国粮价上涨主要是小麦和玉米短缺造成价格上涨,而不是由于大米紧缺。中国不存在大米紧缺之类的问题,中国南方盛产大米,东北也盛产大米,只是受到运输能力的限制,有些大米不能及时销往外地,这个问题可以解决。目前,中国有些城市的大米消费量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中国保证本国的大米供应绰绰有余。中国内地的大米出口和进口的数量很小,国际大米价格上涨对内地大米价格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中国更不可能去影响国际市场的米价。

  中国的主食(水稻、玉米、小麦)自我保障水平一直很高,自给率达到95%以上。2007年中国还出口了大约1000万吨粮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下18亿亩耕地的红线,就是向世界表明中国将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13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从价格走势看,随着中国政府一系列限制出口、稳定粮价措施的实施,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走势开始逐渐与国际脱轨。我们认为,短期看国内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均能满足国内需求,国家对水稻、小麦、玉米市场也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国内粮食价格不大可能显著跟随国际市场上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国内对进口大豆的高度依赖,国内大豆价格走势将随着国际价格涨跌出现波动。

  粮价上涨不会对中国粮价产生直接影响

  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对中国粮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推高CPI上涨幅度是大家所关心的。我们认为,国内大米不存在短缺的问题,而国内小麦和玉米价格走势开始逐渐与国际脱轨,因此国际粮价上涨不会对我国粮价产生直接推高作用。

  一是由于我国国内生产力和潜力巨大,就算发生极端情况,我国的粮食生产也可以保证国内不发生饥荒。此外,在国际市场动荡的情况下,我们拥有大量的顺差和外汇储备,一旦粮食短缺,我们有足够的进口支付能力,以平抑国内需求和价格。

  二是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当前国际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中国的粮食储备是充裕的,中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超过一万亿斤。国家现有1.5亿吨到2亿吨的储备粮,库存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多一倍。

  三是一系列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政府采取了10项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其中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支出达到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直接补贴给农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8年无论从播种面积还是从苗情看,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可以保持粮食生产的基本稳定。

  四是国家再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益于增加供给。在“供”的方面,近日国家采取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比如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新增20亿元加强粮食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起作用后对粮食市场的供应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为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2月8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3月30日这一收购价再次被提高,两次累计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国家调节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农民种粮的“定心丸”。

  由于目前能源价格的上涨,使得与油相关的比如化肥、运输等农资成本随之上升,对农民来说,粮食价格的上涨赶不上农资成本的上升,农民不愿意种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国家用市场的方法或者政府补贴的方法,使得农资成本上涨的幅度低于农民种粮的收益,这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就得到了保护。

  五是2008年有利于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市场稳定的因素较多。一是根据农业部门的估计,2007年全国秋冬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8亿亩。在气候正常情况下,2008年具备保持国内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央今年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有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农民群众种粮务农的积极性,对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有利。三是国家采取控制粮食出口、临时价格干预等宏观调控措施,有利于稳定国内价格预期。

  中国调整粮食出口政策有利于稳定价格

  为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目前粮价水平,中国政府从2007年年底开始频频出台粮食出口调控政策。去年12月20日,中国取消了粮食及其制粉出口退税;当年12月30日,财政部宣布今年全年对57种粮食和制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今年1月1日,商务部也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了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这是中国政府通过税收杠杆抑制近期增长过快的粮食出口、引导粮食向国内供给和稳定国内粮食价格的重要举措。三项针对抑制粮食出口的调控政策接连出台,凸显政府利用税收等手段稳定国内粮食供应,从而缓解CPI增长过快的意图。国际粮食价格上涨,高出国内市场价格,是刺激国内粮食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之一。取消出口退税,并征收出口关税,可以增加粮食出口成本,从而抑制粮食过快出口势头。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控,将促使粮食销售回流,对粮价起到平抑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2888.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失控吗?-张庭宾-搜狐博客 通货膨胀

中国的通货膨胀会失控吗?张庭宾11月份的CPI揭晓:5.1%!这是又一个出乎市场意料的数字,上一个是10月份的4.4%。接下来的问题是,5.1%会是此轮CPI的峰顶吗?中国的通货膨胀会不会失控呢?这是一个所有市场人士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市场观察家都不

中储粮老总:农业补贴不该肥水外流

2010年,是我国粮食市场政策密集出台的一年。由于粮价上涨,国内最大的政策性粮食收购单位——中储粮先后被暂停小麦、玉米的政策性收购业务,粮食局随后发布驳斥“玉米储备枯竭”的公告,临近年末国家又出台了稳定物价的“国16条”。但在

王鹤鸣:要从经济大局看房地产行业

 万科降价激起千层浪后,杭州24条“救市新政”接踵而至,关于房价到底是下滑还是上涨、房地产会向哪里走的问题,业界讨论得沸沸扬扬。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走势,我们并不能单单从行业本身,而是应该从整个经济大局出发来探讨

易宪容:粮价上涨与中国经济难题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CPI较上年同期增长1.9%,增幅较10月份的1.4%明显加速,创出了过去20个月来的涨幅新高。该数据出来后使不少宏观经济预测者大跌眼镜。 对于这次CPI的上涨,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引

新版周迅红高粮 高粮价的时代

  没有对农业问题作过哪怕是浅尝辄止的研究,所以本不应该在粮食问题上发表意见的。但近日在电视上看到有关人士对于高粮价的解读:一方面,批评美国等发达国家把粮价上涨归因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增加从

声明:《中国经济不会塌方下滑 粮价上涨不会挫伤中国经济》为网友久等必有贤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