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银行自身发展战略的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营状况不断改善,公司治理明显改善。

    银行业改革发展概述

  1.商业银行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重要主体

  银行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额的比例不降反升,由2005年的80.2%、2006年的82.0%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89.2%,主要原因是:银行贷款增速进一步加快;虽然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的筹资额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但其中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融资规模较大;包括短期融资券在内的企业(公司)债券发展放慢、到期兑付较多,占比显著下降。预计2007年末到2008年,贷款占非金融部门融资的比重将基本持平或者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股市供给进一步快速增加、大型金融机构的股票融资接近尾声、企业(公司)债券随着管理体制的改善有望加快发展。(见图表1)

  从另一角度看,随着银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也由2003年末的67%上升到2007年6月末的72%左右。而主要商业银行先后完成上市后,上市银行流通市值和总市值占我国股票市场A股流通市值和总市值的比例也由2002年末的0.8%和3%上升到2007年9月末的10%和28%。

  2.银行业市场格局发生新变化

  随着中小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市场份额逐步下降,但依然居于市场主导地位。以资产总额计算,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由2002年末的70.3%下降到2007年6月末的65.9%。但随着其资本补充后贷款增速的加快,2005年以来五大银行市场份额下降速度明显放缓;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含交行)通过现有机构积极的业务扩张和继续增设分行网点,市场份额则由2002年末的11.2%显著上升到2007年6月末的15.3%;而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机构、客户和业务不断扩张。2002年末,还只有60家外资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46家分行和9家支行,而到2006年末,共有74家外资银行在25个城市设立了200家分行和79家支行,市场份额也从2002年末的1.4%上升到2007年6月末的2.3%。还应指出的是,考虑到入股中资银行的因素,外资金融机构直接和间接拥有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0%。另外,如果把新挂牌的邮政储蓄银行和逐步商业化运作的国家开发银行计算进去,各类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应下降9%左右(这两家银行的资产约占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的10%)。

  2008年,预计各类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总体变化态势与2007年基本一致。五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基本稳中略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继续有所提升。但在控制信贷过快增长的过程中,五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当其冲,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市场份额的提高。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有望继续快速提升。特别是随着外资法人银行的增多和业务拓展力度的加大,外资银行市场份额上升的幅度将继续加快。截至2007年8月末,获批的外资法人银行已达20家,在境内的主要外资银行基本都已注册为法人银行。

  3.贷款增速趋于合理

  受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旺盛、银行自身资金和资本充足等因素的共同驱动,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增长较快。然而,与2003年贷款增速大幅度超过GDP名义增速的情况相比,2005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增速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较为适应,处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由图表2可见,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与GDP名义增长速度基本持平,增速趋于合理。

  4.收入结构发生显著积极变化

  近年来,随着金融服务收费环境的改善、客户需求的转变、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零售银行建设的推进,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下降,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根据监管部门的统计口径,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的比值由2003年的6.8降低到2006年的5.7,主要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达到17.5%,盈利手段和盈利渠道进一步增加。2007年上半年,由于资本市场空前繁荣,商业银行相关中间业务迅猛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

  5.盈利能力迅速提升

  在近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受不良资产剥离、业务快速扩张、存贷利差提高、中间业务快速发展和税收负担下降等有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3年以来中资商业银行的盈利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盈利能力持续改观。2007年上半年,这一趋势仍在继续,并且更加明显。分类别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用最有代表性的ROA指标)呈“两头略高,中间稍低”的特征,即城市商业银行和大型银行略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偏低。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所在地的经济金融环境较好、当地市场份额较大、经营特色较为突出,而大型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和控制成本开支方面的规模效应进一步显现。

  2008年,得益于所得税税负减轻、利差稳中有升、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等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相对而言,业务转型迅速、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控制得力的银行的盈利能力提高将更为显著。(见图表3)

  6.不良资产继续小幅“双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

  近年来,通过不良资产集中处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大为改观。2007年,在宏观面持续向好的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信贷风险更加可控。具体表现为不良资产余额和比率继续小幅双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高,相当一部分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100%。

  7.资本充足率显著提高,资本“造血”能力明显增强

  2004年以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本、引进战略投资、境内外上市、增发配股、发行次级债务工具等方式,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上升。2007年,交行、中信、兴业、建行等实施外部融资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继续了上述态势。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的盈利增速普遍显著提速,这使其自我补充资本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即使是没有外部融资活动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的下降速度也有所放缓。然而,由于净利润只是银行资本的一部分,且其中有一块还要分给股东,因而在剔除外部融资因素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仍高于资本净额的增长速度,自我补充资本的能力仍需提高。

  2008年,预计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下降速度略有加快。一是由于主要商业银行密集型的融资活动基本告一段落,二是由于2007年部分商业银行利润快速增长的一次性因素(如工资税前扣除范围扩大等)消失。但由于总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远超监管底线,再融资、特别是股权再融资的需求并不迫切。相对而言,盈利效率高、业务结构转型好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的速度较慢。

  8.深化股份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治理显著改善

  根据我国推进金融改革的总体部署,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实施(深化)股份制改革,推进财务重组、引进外资和公开上市,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不良贷款比例从25%以上降到7%以下,29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1家中资银行金额达190亿美元,主要商业银行基本都已上市。特别是作为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其公司治理日臻完善,并从“形似”向“神似”发展,表现在股权结构更加合理,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更为健全,资本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进一步显现,等等。

  9.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发展战略

  在我国金融服务的买方市场特征更加突出,客户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况下,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更注重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发展战略,着重提高专业化、综合化服务能力。例如,继续大力发展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加大对信用卡、个人贷款、第三方存管等业务的投入力度;按照便于客户理解、使用的要求,整合相关产品,突出品牌形象,加大宣传力度;实施客户细分,开展针对不同行业的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服务,继续推出中高端零售业务品牌,开始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积极争取综合经营试点,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通过深化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合作、股权合作,寻求交叉销售机会,加速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今后,如何突出战略的差异化和有效性,切实增强战略执行力,把战略性投入转化为战略性收益,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见图表4)

  资本市场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对银行经营管理具有双重、长期、重大效应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转折,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将加快向商业银行与证券市场并重的“双核体系”转变。这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以下机遇和挑战。

  一是推动商业银行实现功能转型,由“信用和支付中介”向“全面金融服务机构”转变。二是给商业银行带来一系列业务机遇。与资本市场相关的资金融通业务、资金存放和结算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投行业务等发展潜力巨大,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有望长期、大幅提高。三是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水平。四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受到负面影响,贷款占融资总量的比重下降,商业银行优质对公客户显著分流;负债波动加剧,存款增速下降,对储蓄的影响尤大。五是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六是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专栏2)。七是要求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见图表5)

  2.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对银行的负债结构、收入增长和经营风险已经产生显著影响

  第一,银行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显著分流,但银行贷款增长尚不会受到资金来源的制约。

  受股市持续上行、实际利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商业银行存款显著分流,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储蓄存款在4、5、8月出现绝对额下降的情况。按照2005年6月和2006年6月人民币储蓄存款同比增幅的算术平均值(16.71%)计算,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分流到股市(投资于一、二级股票市场和基金)的储蓄存款约有11360亿元。(见图表6)

  虽然我国宣布降低存款利息税并多次加息,但由于资产价格上升预期的持续和物价上升预期的加强,股市继续稳步走强,2007年末至2008年,银行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将继续增长放缓的趋势。QDII等会进一步加剧银行存款分流趋势。然而,由于股市上涨速度放缓,波动有所加剧,加上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增强,银行存款的分流程度会有所放缓,储蓄存款余额减少不会成为常态。由于商业银行总体的人民币余额存贷比仅约为68%,假设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因为继续分流而增速放缓到15%左右,而人民币贷款增速进一步上升到18%左右,那么2008年末商业银行的人民币余额存贷比也只是略上升到70%左右。即使考虑到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继续上升的因素,中期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不会受到资金来源的制约,但对于一些存贷比偏高、存款增长明显放缓的中小银行来说,其贷款的继续高速增长将难以继续,并面临更大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和资产结构调整压力。

  第二,商业银行资金结构和资金成本受到多重、显著的影响。

  受股票市场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资金结构发生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不同程度地分流,并主要以客户保证金的形式回流,造成一般存款特别是储蓄存款的比重下降,同业存款的比重上升;二是一般存款中活期存款比重上升,定期存款比重下降。

  与资金来源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商业银行资金的成本也受到了多重影响。一是存款活化,有利于银行降低资金成本。随着股票市场交投的活跃,货币的“投资需求”更为旺盛,活期存款的比重有所提高,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形成向下的拉动作用。特别在2006年和2007年的几次加息之后,定期存款的利率与活期存款利率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对商业银行降低资金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二是同业存款比重提高会抬升银行的资金成本。由于同业存款普遍执行1.62%的利率,占银行存款比重较高的活期存款以股票交易保证金的形式转化为活期存款,从而显著拉升银行的资金成本。总体而言,由于活期存款增加的幅度小于同业存款上升的幅度,因此同业存款导致的银行资金成本的上升幅度要大于存款活化所带来的银行资金成本下降幅度,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略有上升。

  第三,部分信贷资金有流入股市的迹象,但总体风险暴露较小。

  银行信贷流入股市的主要途径包括:其一,少数银行向居民发放不指定用途的信用贷款,其中一部分可能流入股市;其二,部分银行向居民发放用于短期消费的信用贷款和加按揭贷款,虽然指定用途,由于银行疏于监控或者难以有效监控,其中一部分辗转流入股市;其三,部分企业套用、挪用银行贷款申购新股或者直接投资股市,具体方式包括将借款转移到关联企业然后进入股市,利用无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套取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另外,还有部分企业动用自有资金进入股市,并向银行贷款弥补流动资金缺口。

  有关数据和信息也显示,部分信贷资金有流入股市的迹象。从行业数据看,2006年以来个人短期消费贷款高速增长,不排除有部分贷款流入股市。再如,2007年银监会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强了对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问题的风险提示和监督检查,并对一些违规银行进行了处罚。(见图表7)

  然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不会因股市波动而显著加大。因为一是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总量较小。以居民户贷款为例,2007年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月增量最高不超过当月贷款增量的6.5%,余额占比仅有1%左右,其中流入股市的比例相应更低些;二是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不是很大,企业挪用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往往是认购新股为主,能从银行借到款炒股的居民或者有抵押物、或者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股票价格的高位振荡和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增强,2008年居民和企业借款进入股市会更加谨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会有所缓解。但股指期货推出后,商业银行应当关注信贷资金挪用于炒作股指期货这一新的风险因素。

  第四,与股票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2007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明显提速,同比增速普遍达到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股票市场行情火暴,商业银行的托管、代销等中间业务收入高速增长。

  以基金托管业务为例,2007年9月末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超过30000亿元,约为年初的3.6倍、上年同期的5.6倍。据统计,2007上半年商业银行基金托管收入约为2006年同期的330%以上。而大银行由于网点多、代销能力突出,基金托管业务的发展尤为迅速,市场份额有所提高。

  我们认为,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将不太会出现个股普遍快速上涨的局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样的行情特征更适合投资于基金。银行的基金托管、代销等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中间业务将持续快速发展。当然,由于2007年基数较大,2008年上述业务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于去年。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撰写,报告负责人连平,仇高擎、许文兵、蒋维新、徐为山、姚瑜琳执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274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2013:中国拆迁年度报告

原文地址:2013:中国拆迁年度报告作者: 王才亮律师这是我们第四年发布<中国拆迁年度报告>。作为从事征收与拆迁法律研究和专业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我们秉承中国知识分子和法律人的良知,努力呼吁社会: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与未来,为了社会的安宁

邮储银行:中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

     截至2013年9月底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76万亿元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通过成立6年来的积极实践,已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大型零售商业银行在开展普惠性金融业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之间平衡的特色

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2 2012年7月中国酒店业品牌发展报告

     目 录   一、报告综述  二、7月旅游酒店业发展概况  三、7月国际酒店品牌影响力分析  四、7月国内酒店品牌影响力分析  五、7月经济型酒店品牌影响力分析  一、报告综述  1.品牌发展报告介绍  中国酒店业

声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为网友苍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