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告别高增长行业 高储蓄必有高增长



一个具备高储蓄率,强劲投资和旺盛消费的经济体,注定会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速,中国到2015年都能保持9%的经济增速,到2025年则能保持7.5%以上的经济增速

    作者:Jonathan Anderson/文

  中国今天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经历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们曾经的发展阶段丝毫不逊色于中国今天的增速。二战后,日本经济启动高增长,随后亚洲“四小龙”也兴起了,这让西方经济学家充满崇敬之情。

 房地产告别高增长行业 高储蓄必有高增长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才得以解释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造的经济奇迹:其一,增加资本投入;其二,增加劳动力投入;其三,改善劳动力和资本的组合,也就是采用更加合理的技术,我们也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两大发现

  很长时间内,经济学家都在检验亚洲国家的经验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其中最了不起的就是芝加哥大学的AlwynYoung。他提出了两项很有意思的发现:

  其一,亚洲奇迹夸大了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他认为,在战后亚洲经济高速发展中,劳动生产率没有多少提高。

  亚洲新兴经济体在长达35年之中保持了8%的增速,远远高于美国经济同期3.5%的表现。在35年中,美国维持3.5%的经济增速,意味着它的经济总量将增长233%。而亚洲国家则能扩张14倍。

  经济学家感兴趣的是,亚洲经济体和美国4.5%的年均经济增长差异是怎么产生的?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后,我们发现亚洲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长中只有大约1%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考虑到美国同期全要素生产率超过1%,那么亚洲国家则超过2%。也就是说,亚洲国家经济高增长主要来自于投入增长。

  其二,Young还发现,即使认定亚洲超出美国的经济增速中有1%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还是有所高估了。

  因为亚洲奇迹发生之时,大规模劳动力转移也在进行,大批劳动力从农村转到城市,从农业人口转为工业和服务业工人。从经济学上讲,人口从低劳动附加值部门转移到高劳动附加值部门,他们的劳动生产率自然有非常大的提高,但在亚洲各经济体内的技术水平却不可能出现划时代的提高。

  我想,把这种转移称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我分解出了亚洲经济体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8%的经济增速中,资本投入贡献最大,达到4.1%,劳动力投入和社会资源重新分配贡献率分别为1.4%和0.7%。因此,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也就只有1.8%。因此,亚洲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并没有欧洲和美国高,即使日本也是如此。

  如果生产率不是亚洲奇迹的最主要动因,那么如何解释亚洲经济体经历的超高速经济增长?

  我们发现城市化运动能够解释一部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亚洲奇迹在于资本投入。在黄金增长阶段,亚洲高增长国家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4.1%,而同期美国和西欧仅为1.5%和1.3%。

  按照这个逻辑,资本投入对于亚洲经济的驱动作用比全要素生产率大得多。这样亚洲高速经济增长,似乎也就算不上什么神话了。

  但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再次比较了亚洲经济体和其它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我们发现,在南亚和拉丁美洲,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只不过0.5%左右,远远低于东亚经济体;而在非洲和中东,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则为负。从这个角度而言,亚洲增长还是能够算得上奇迹。

  一切皆因储蓄

  亚洲奇迹主要在于资本投入,这就需要大量的储蓄,问题就来了,亚洲新兴经济体高储蓄如何来的?

  翻开书籍,能够看到数不清的理由,比如低估本国货币,保持低利率环境,通过行政手段来配置资源。这些都有道理,但为什么只有亚洲才能做到这些呢?

  进一步分析来看,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国家主导资源配置的国家,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这样的市场经济体,都可以看到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解释也都和银行直接相关。也就是说,亚洲奇迹,在于他们有非常强大的银行。

让我来揭开谜底,亚洲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他们的储蓄率比其它经济体都要高。日本和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储蓄率占到了GDP的30%到40%,远远高于美国的20%。

  因为高储蓄率,日本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维持了非常惊人的增速。比较而言,亚洲其他新兴经济体早期资本积累消耗了一些时间,在上世纪60年代储蓄率得以急速上升,随后经济高速增长长达30年。

  具体来说,高储蓄率能够直接改善金融环境。从微观来看,它能够帮助形成低利率环境,从而减少企业融资成本。从宏观来说,它能够改善国际收支情况,让经济体有能力低估本币,从而借助成本优势扩大出口。

  从历史经验上看,如果一个经济体储蓄率能占到GDP的30%或者更多,那么它不可避免地会达到8%的平均经济增速。创造亚洲奇迹的各经济体都有着诸多差异,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有非常高的储蓄率。严格来说,高储蓄率是由三个条件支配产生的:有效的治理、有序的市场环境和民众积极的储蓄意愿。

  不妨对照一下拉丁美洲和非洲。它们有两处和亚洲新兴经济体截然不同:首先,它们没有高储蓄率;其次,它们的经济开放度不高。我想两个原因也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储蓄,国内企业融资成本就会比较高,同时国际收支也不可能非常有利。因此,这些经济体只能用政策来保护本地经济。

  最后,还剩下一个问题:现在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储蓄率还是高于美国,但它们的经济增速却放缓了?

  这还是从储蓄角度来分析。首先,尽管亚洲新兴经济体居民的储蓄意愿至今还比较强烈,但经济经过几十年的连续扩张,储蓄与GDP之比已经大大缩小了;其次,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重也减少了。随着资本管制的放松,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资本流向了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地区,造成本国投资数额和占比减少。

  除此以外,我还能找到其他解释:第一,随着工资和其它收入都有所增长,亚洲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第二,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停止了,城市化告一段落,生产率提高由此也就停止了。因此,亚洲的增长模型也就被改变了。

  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例子告诉我们,高储蓄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但随着其他积极因素的弱化,增长也会遇到瓶颈。

  中国PK亚洲邻国

  近25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非常惊人,而且没有什么改变趋势。中国和其他亚洲经济体有很多一致的特征:高储蓄率,投资占GDP比重极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也不差。中国经济成就其实就是亚洲奇迹的重现。

  从1978年到2007年,中国保持了9.7%的GDP增速。这比历史上最了不起的经济奇迹中国台湾,整整高出了一个百分点,同时比亚洲新兴经济体高出了两个百分点。那么,中国和中国台湾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这里有必要说说中国统计数字,它一直存在争议,尤其是中国早期的统计数字。国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早期的经济增长数据有些高估,中国经济改革初期,因为体制改变而引发的价格上涨没有被考虑在内,造成对通胀的低估,从而提高了GDP增速。

  瑞银研究为此把中国1978年到2000年的经济增速调整为8.5%,如果再加上2000年以后中国连续两位数的经济增速,中国经济改革以后的平均经济增速被调整为9.2%。也就是说,调整后的中国经济增长还是比其它亚洲新兴经济体强,原因何在?

  我还是借用上述思路,把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为四个因素:中国资本投入的贡献率为4.7%,高于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的4.1%;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2.1%,也高于其他亚洲经济体的1.8%;尽管中国劳动力投入受到人口政策影响,略逊色于其他亚洲经济体,但中国城市化进程却远远优于它们,高出0.4%,因此中国总体劳动力供给还是优于亚洲近邻。

  如果细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资本投入贡献率达到了52%,比劳动力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作用都更重要。

  所以,中国经济增长故事从广义上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相比,并没有太大差异,其高明之处不过是它的储蓄率比其他经济体更高,同时利用这些资金的能力也更强一些。

  还是储蓄

  比较亚洲新兴市场、日本和中国的储蓄投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在其黄金时期储蓄和投资的平均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8%,而日本和亚洲新兴市场则分别为30%和33%。

  中国和其他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比美国及欧洲更强储蓄偏好,这涉及到文化等诸多因素。我也专门说说过去这几年的一些特殊情况。

  自1978年到2003年,中国储蓄额占GDP之比保持在40%左右,2007年更达到了51%。我发现储蓄超常增加主要来自于企业存款,准确说是来自重工业企业的存款,而并非居民储蓄。我曾经提到过,由于过去几年政策紧缩和基础设施建设放缓,中国重工业企业难以在国内销售他们的产品。

  但他们成功地把产品卖到了海外,这极大地推高了中国的储蓄总额。因为这些产品卖到海外,国内消费没有增加,这些企业出口收入形成企业存款,也就推动中国储蓄总额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我认为,这种超常表现是不可以持续的,现在的储蓄也有逐步回落的迹象。随着消费日益旺盛,同时诸如QDII这样的投资形式出现,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储蓄以及储蓄向投资的转化都有可能弱化。

  我认为受这一趋势影响,中国国际收支也可能发生变化,让中国外汇储备回归正常。

  力挺经济高增长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故事和亚洲新兴经济体并没有本质区别:储蓄比例高,经济增速也就快。按照其他亚洲经济体经验,中国9%以上年均增速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2003年以来,中国真实GDP增长达到了11%。尽管中国政府部门发布的数据比瑞银研究的测算数据略高,但超过两位数的经济增速毕竟非常惊人。那么中国能够在未来继续维持这样的经济增长吗?

  我想,回落是非常正常的。根据瑞银研究测算,2010年或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就很有可能回落到9%以下。

  但高储蓄率还是能够对中国经济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如果要谈论中长期的经济预期的话,一个具备高储蓄率,强劲投资和旺盛消费的经济体,注定会保持比较高的经济增速。

  当然,中国经济可能会遭遇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把这些因素排除在外,中国到2015年都能保持9%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到2025年则能保持7.5%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

  (作者为瑞银集团新兴市场研究主管,本刊记者 齐忠恒/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2658.html

更多阅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半句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翻译

相信谁都听过这句话,意思不用解释了吧!但非有好事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三个人里面一个人是强奸犯,一个是杀人犯,一个是抢劫犯,怎么办?我向谁学习?”是啊!向谁学习都是错,怎么办?那是不是孔子的话错了?当然不是!看看子还曾经曰过三人行必有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作文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思是说,人如果不作长远打算,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态变化,很快就会有忧患事情发生。这些年以来,天灾人祸不断,其中有关气候暖化的「圣婴」与「反圣婴」现象,是人类多年来「自作孽」引

读《论语别裁》有感之六-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在《论语》第七篇《述而第七》谈到孔子作学问时,有一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是: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学习他好的方面,对他不好的方面,加以改正。其实这里,“

声明:《房地产告别高增长行业 高储蓄必有高增长》为网友我是你的彼得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