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周期性复苏,终于让京东方尝到了久违的盈利滋味,它在数年前立下的“液晶面板霸主”野心再次爆发
《IT时代周刊》记者/李默风(发自北京)
京东方的一惊一乍昭示着它正处在液晶行业回暖的行情中。 2007年8月31日,ST京东方(000725.SZ,B200725,下称“京东方”)宣称:鉴于液晶面板价格和资本市场信心的回升,决定停止对旗下5代液晶生产线的剥离工作。同时,公司将以非公开发行A股方式募集不超过60亿元资金。京东方董秘冯莉琼透露,此笔融资将应用于三个方面:向京东方光电增资22.68亿元,以偿还银行贷款,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将投入22亿元新建4.5代液晶生产线,拓宽利润渠道;剩余部分,将作为公司的流动资金。 京东方光电是京东方控股子公司,专门负责第5代液晶生产线的运营,但由于最近两年面板价格持续走低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面临退市边缘。今年3月28日,为了确保2007年公司能够整体扭亏,京东方决定将这条生产线剥离。为此,部分股东,特别是B股股东曾自建联盟,甚至威胁提起诉讼进行反对(详见本刊今年5月20日《B股股东反对无效京东方坚决剥离液晶主业》一文)。 半年时间不到,液晶市场的再度升温让5代线从“累赘”变成了“摇钱树”,京东方的立场也因此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在此之前,沸沸扬扬的4.5代线被业界认为是该公司剥离5代线后维持市场地位的无奈之举,但现在它显然已成为京东方继续做大液晶主业的另一个发力点。 据悉,5代线剥离计划的终止在京东方内部大获人心,而融资方案则等待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以及证监会的核准。冯莉琼告诉《IT时代周刊》,公司将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融资,并在明年初启动4.5代线项目,以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 时来运转 在2001年至2003年间,沿着董事长王东升精心设计的以17英寸液晶面板制造为核心的高科技发展路线,京东方先后收购了韩国现代集团旗下包括第5代液晶生产线在内的3大业务,并于2003年8月以10.5亿港元收购了拥有分销渠道的冠捷科技3.56亿股股权。2006年,随着自建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投产,京东方庞大的液晶王国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当业界都在因此羡慕的时候,京东方却正饱受亏损煎熬。 自2004年下半年起,运营韩国三条液晶生产线的京东方韩国子公司——BOEHYDIS出现连续亏损:当年亏损1452亿韩元;2005年亏损1192亿韩元;去年上半年再次亏损1190亿韩元后终于资不抵债。另一方面,5代线在投产之时正值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低谷期。今年第一季度结束,京东方披露亏损。 为了扭转颓势,京东方先后于今年1月和5月向市场和长城电脑分别转让2亿股冠捷股份套现,并正在就出售韩国子公司业务与三星SDI进行沟通。今年3月23日,京东方在B股股东强烈的反对声中决定将持股78.54%的京东方光电以19.5322亿元的低价出手。 今年第一季度后,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的周期性复苏让京东方尝到了久违的盈利滋味。数据显示,4月份,17英寸液晶面板的采购价较第一季度末增加了230元左右。有市场研究机构还预测,未来3年全球液晶市场整体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发展状态。 京东方由于产能与产品优良率的提高,已经连续两年折旧的5代线综合成本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京东方光电以超过一天3万片的最大设计产能向市场推出了457万片液晶显示面板,实现收入41.2亿元,净利润7467万元。“我们5月份就开始扭亏为盈,相信今年7月1日至9月30日的销售旺季业绩还将继续大幅度提高。”京东方总裁陈炎顺肯定地说。 新线意义重大 在5代线剥离还没有正式开始之前京东方当然可以反悔,而它正在筹备中的4.5代线未来可能发生的作用也有了另外的说法。 据悉,京东方在2007年8月14日停牌进行内部资产重组时,业界认为这与它和上广电、龙腾光电的重组以及出售韩国子公司有关,同时还能为4.5代线的顺利推进铺路。随后,京东方高层虽然否认了重组及出售资产之说,但对停牌是否为新线铺路却拒绝评论。 鉴于去年京东方已不再把韩国子公司的财务计入上市公司,旗下韩国实体目前已在韩国债权团的管理下运作,与京东方本身关系不大等事实,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连续两年亏损,加上5代线全部剥离后,京东方上市公司的实质业务已所剩无几。如果能切入4.5代线,会是一个很好的弥补。但现在,5代线剥离被紧急叫停后是否4.5代线就可以放弃了呢?从陈炎顺的话语里,看不到丝毫的动摇。他表示,5代线回归将保证京东方在液晶面板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而公司集中精力发展中小尺寸的思路并未改变。 一个现实的情况是,目前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全球能够提供此类产品的只有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此类型的生产线多为1~3代线,5代及更高世代生产线并无优势。行业分析人士认为,由于4.5代线的技术已经成熟,京东方切入后可以发挥其5代线的既有优势,实现诸多资源共享,从而抢占该市场的制高点。 陈炎顺也表示,4.5代线作为生产中小尺寸产品的最高世代生产线,相比投资上百亿的5代以上的生产线只需30亿元左右,这也较符合京东方目前的资金承受能力。他指出,把全球供应日趋紧张的中小尺寸产品作为突破口,一方面能够迎合由于多媒体移动应用以及笔记本市场需求迅速增加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子公司产量受限的问题。而京东方今年上半年年报也已经证明,在大尺寸产品毛利率为-0.25%的情况下,小尺寸产品的毛利率却高达12.25%,其为京东方贡献的利润超过4000万元! 按照规划,4.5代线预计31.1亿元的总投资中,项目公司22亿元注册资金将由京东方募集后以现金方式注入,其余9.1亿元则由项目公司自己通过向银行等机构融资解决。 两大悬疑 当下,京东方已带给业界两大悬疑:一是4.5代线的选址问题;二是5代线停止剥离后,对三方重组的未知影响。 按照坊间最普遍的说法,京东方4.5代线极有可能定址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因为早在2006年2月举行的“四川与国内500强企业座谈会”上,陈炎顺就表示“将争取尽早启动在成都高新区的制造基地项目”。随后几个月,京东方一直在与成都市政府就4.5代线的建设细节进行沟通。 “新线落户成都,更主要的是京东方能从中获得其他地方政府所不能给与的好处。”FPDisplay研究中心的分析师丘南清指出,成都已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具备一定规模的城市,京东方落户这里能解决产业配套上的问题。此外,4.5代线所需的投资额并不像5代线等高世代线那样惊人,但30多亿元的支出亦非小数目。“成都市政府已经承诺提供融资上的支持,这将打消它不少疑虑。”丘南清称,成都市政府的融资支持很可能是组织银团贷款,抑或是效仿“中芯国际模式”。 去年,中芯国际曾与武汉市政府合作建设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工厂。当时,武汉市政府出土地、厂房等硬件资源,中芯国际以“租入”的方式使用。这种“融资租赁”模式大大减轻了中芯国际建厂初期巨大的资金压力。 目前,京东方一方面继续对4.5代线选址话题保持沉默,另一方面却对业界提出的“5代线终止剥离将会对三方5代线重组带来变数”进行极力辩解。 陈炎顺表示,京东方在今年3月底公告剥离5代线的意图有三点:扭亏、保牌和加快重组。他指出:整合5代线的过程中,各家对自己的生产线都有一个厘清的过程,而京东方只不过是提前启动剥离,客观上推动整合流程。不过,他也坦承剥离并非为了整合,其根本目的还是要保证公司不退市。“现在剥离计划因为盈利而中止,只代表5代线仍旧在上市公司资产之中,并不对三方整合产生任何影响。”陈炎顺说。 但不少行业分析人士的观点是:“5代线重回上市公司只会增加重组难度。”他们指出,之前3大厂商为了使自己能够在未来新厂中占有更多股份争得面红耳赤,以致原定在今年6月底就完成的重组至今未了。如果京东方继续保留5代线,其与上广电、龙腾光电新的5代线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对此,京东方没有任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