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不可攀的进入标准面前,大部分外国采购商和中国供应商都“默契地”选择了“绕开标准”的低价产品。这一“低价生态链”会在此次中国制造危机中被打破吗?
《财经》记者张浩《财经》杂志/总195期
9月21日,美泰公司(Mattel)的全球业务行政副总裁迪汤姆(ThomasA.Debrowski)正式就玩具召回事件,向中国人民和所有的客户道歉。但这已不能改变中国玩具短期出口下降的冰冷现实。 “这两个月来,很多广东玩具出口生产企业的出货量都下降了三成左右。”子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勤生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泰事件对海外采购商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一些欧美大中型的连锁采购商们,他们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已经发生了改变。” 八九月间正是采购商每年下订单的集中时段。虽然这时的广东仍是炎炎盛夏,但广东的玩具业出口却在经历一个提前到来的“冬天”,而且真实的气温远比官方预测的要寒冷得多。 8月中旬,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商美泰公司,一个月内先后三次召回2020万件中国产玩具商品,包括瘙痒娃娃(Elmo)、玩具汽车Sarge、芭比娃娃、蝙蝠侠、汪汪日托、小小波莉等系列产品。在此之前和之后,还有一系列中国制造的玩具召回事件在美国发生。 随即,一位因产品召回而被封锁了出口之路的玩具商——香港利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树鸿选择了自杀。2000万件原产中国的玩具被召回,300家中国玩具企业被暂停出口、注销生产许可证,四名因提供含铅量过高油漆的中国供应商负责人被拘留…… 召回事件的后遗症逐渐显现出来,中国广东成为最大的受灾区。作为中国庞大的玩具业的两大基地之一,广东占据了中国玩具出口份额的70%左右。 仅在美国一地,就有超过80%的玩具上可以看到“MADEINCHINA”(中国制造)的标识。 “美泰事件把大家吓了一跳。”在玩具业摸爬滚打了近十年的李勤生说,“现在大家都希望随着美泰的道歉,订单能够有所恢复,毕竟圣诞假期的礼品采购在10月15日之前下单,还都来得及”。 熟悉玩具业的人士指出,召回事件真正的影响有多大,要到明年的三四月才能全面显现。而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并不仅仅反映了出口产品质量管理链条上的漏洞和疏忽。 在《财经》记者的调查中,来自玩具厂商们的声音几乎同时指向一个事实:所谓出口质量管理环节的“疏忽”,在相当大程度上来自于外国采购商与中国供货商为了规避高不可攀的标准,而达成一种不成文的“默契”。 由此“默契”形成的“低价生态链”能否在此次冲击下升级换代?业内人士对此普遍并不乐观。 “默契”下的玄机 美泰玩具油漆铅含量的超标,直接原因是中国生产厂商使用了不符合生产标准的油漆。但是很多业内人士对于已经自杀身亡的责任方张树鸿相当同情。 无论是工厂的员工还是同行,大多认为此事系出“意外”——一个已经为美泰供货十数年的厂商,不会故意在油漆问题上降低质量牟取暴利。如此明显的油漆问题未能发现,暴露了采购检测环节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这条低价生态链上的“潜规则”。 深圳宝安区龙华莱卡电子厂负责人杨钟凯认为,在“油漆铅含量超标”问题上,美泰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此次问题玩具属于同一批次的单一品种货物,而油漆的问题检验难度不大,很容易被发现。作为一家声称对消费者负责的跨国企业,美泰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求加工厂在生产工程中随时自检,自己不履行检测之责,其监管规范和执法缺失相当严重。 美国环球资源公司董事长韩礼士(MerleA.Hinrichs)也认为,这次玩具召回事件很大程度上必须由美泰公司自己负责。环球资源公司是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是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建立联系,美泰正是其服务的客户之一。 韩礼士认为,作为进口商,无论是零售商、批发商还是制造商,都需要跟进其设计生产产品的供货质量。在这一点上,美泰公司可能是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未进行足够的检查,结果导致了供应商和进口商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最终也影响到企业的品牌价值。 美泰事件并非孤例。在实际操作中,海外采购商在中国的采购中,远没有其宣称的那么“尽责”。更令人吃惊的做法是,采购商和供应商为了绕开质量监控标准,而心照不宣地采取了一些“默契”的做法。这在应对欧盟强制认证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突出。 据了解,欧盟的强制认证标准相当高,最主要的有两种——CE和RoSH认证。只有符合这些认证的产品,才能获准进入欧盟国家。 一家深圳的制造遥控类电子玩具出口企业负责人向《财经》记者透露,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采购商在与中国制造企业进行采购谈判中,往往暗藏玄机。 据介绍,在与欧洲买家协商时,中方企业往往会向买家提供三个价位的价格,第一类是“仅提供RoSH认证证书”的产品价格,第二类是“按照RoSH认证流程加工制作”的产品价格,第三类则是“真正能够通过RoSH认证检测”的产品价格。三类产品价格差各在30%左右。 由此估算,真正能够通过RoSH认证标准的产品的价格,要比仅仅提供证书的出口产品成本高出近60%。该人士透露,虽然中国供应商在产品工艺和质量上完全可以满足各种苛刻的需求,但在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大多数海外采购商与中国供应商间却达成“默契”,即选择最便宜的第一类产品。 “他们(指采购商)非常清楚这三种不同价格的产品各自意味着什么。我们(玩具厂商)也会直接告诉他们其中的不同。但绝大部分的采购商都选择最便宜的那一类产品。”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财经》记者。这也是在中国出口欧洲产品中,众多企业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与欧洲严格的标准认证制度不同,美国企业更多地采取调查员“验厂制”来检控质量。 一些玩具生产商告诉《财经》记者,美国采购商的“验厂”人员向生产企业索要“红包”,是玩具出口行业中公开的秘密。 据称,美国采购商一般委托第三方企业,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生产环境、员工待遇以及企业制度等方面进行机动考核。按照“验厂”规定,每批货都要检验,每次两三名检验员。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检验员都要给“红包”,“红包”的大小根据该批货物的数量决定,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否则,检验员就以不合格为由,拒绝在检验报告上签字,为产品出口制造障碍。 由于检验员检测的范围庞杂,还包括员工工作时间是否超标以及待遇是否合规等主观性较强的选项。检测员要想让产品不过关,很容易就能找到理由。 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认为,如果中国玩具出口仅仅是靠价格便宜,而没有质量保证,根本不可能赢得如此庞大的世界市场。 但业内人士指出,玩具产业在出口产品中属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价格依旧是市场竞争中最关键的因素。 在玩具市场中,“不怕你价格贵,就怕你贵、别人不贵”。在这种市场压力和追求利润的驱使下,采购商宁可选择那些低价但是绕开了质量达标要求的产品。在严格标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攀升等一系列背景下,各种各样的行业潜规则涌现出来,最终导致了矛盾的全面爆发。 上述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坦言,目前在中国玩具乃至其他一些产品的采购中,在相关标准的执行和检测过程中,确实存在相当的“水分”。而更多的时候,这种“水分”是海外采购商出于对利润和市场的要求“默许的结果”。 唇亡齿寒 美泰的道歉遭遇了西方舆论的指责,认为美泰是中国的压力之下采取妥协之举。但在很多中国厂商看来,美泰迟到的道歉只是承认了一个现实。 早在8月27日,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就引用中国政府的调查指出,2020万件召回玩具中,85%的产品是属于按照美国设计要求、按照美国进口商要求进行生产制造的;因为铅标准含量不符合美国要求而被召回的中国玩具仅占15%。 李长江指出,在玩具等产品出现品质问题后,作为中国的生产企业确实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作为美国的进口商、设计商,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同样值得关注。 中国政府已开始了对所有玩具出口企业的清理整顿,300家企业被暂停出口、注销生产许可证。在油漆铅超标事件中的相关油漆供应企业,也有四人被拘留,并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中国的行动仍不足以消除来自西方舆论的强大压力,在舆论的冲击下,“中国制造”变成了质量低劣的代名词。中国玩具厂商更多地成为大事件下的牺牲品。而实际上,在这条跨国生产链中,进口国的大采购商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其中,为控制成本而不惜忽略、甚至牺牲标准检测的进口国采购商们绝不在少数。 现在,一些厂商已在进行市场调查,衡量质量危机对于进口国消费者选择产生的影响。 深圳宝安区龙华莱卡电子厂负责人杨钟凯直言,美泰事件对今年的玩具出口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今年的八九月圣诞礼品采购中,采购商们显得更加慎重和敏感,截至九月底,今年来自欧美的订单大约减少了30%。 汕头澄海一家玩具企业负责人陈鸿也透露,美泰事件之后,相当一部分玩具出口订单推迟或取消了,仅一个月的损失就接近50%。就算10月订单能有所恢复,但总体销量下滑已成定局。在美泰召回事件之后,香港贸易发展局预计,港产玩具下半年出口可能下降。香港贸易发展局首席经济师梁海国9月16日表示,今年前七个月,香港玩具出口总体升幅达36%;但受到近期玩具回收事件影响,下半年香港的玩具出口升幅将收窄。 美泰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玩具厂商遭遇这样的困境,因为这也意味着它过去依靠中国合作伙伴产生的成本优势将受到威胁。在与中国伙伴合作的25年中,美泰是受益于中国低价产品的代表性国际企业之一;这家年收入50亿美元的玩具生产商,其年销售总量的65%都是从中国直接采购的。 玩具协会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产玩具出口超过70亿美元,行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欧盟、美国、香港、日本等世界主要玩具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今年1月至8月,中国出口玩具总值达50.9亿美元。 在这巨大的生产力背后,最大的受益者并非中国企业,而是如美泰这样的外国采购商和品牌制造商。 改变的空间有多大 在美泰事件后,中国政府很快禁止含铅油漆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并且还有更多的规范即将出台。通过国际合作解决标准与技术差异,并最终重塑中国产品产业体系,这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努力。 从技术标准上做出规定很容易,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是这些规范能否真正执行下去,则有赖于在现在的市场格局之下,采购商和生产商为了追求利润而达成的许多“默契”,能否就此打破? 一些业内资深人士对此并不乐观。李勤生指出,在2006年欧盟RoSH认证颁布之初,曾有不少的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进入了缄默期,但不久后,新兴的行业“潜规则”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出口增长很快得以恢复。 乐观一些的意见认为,中国新出台的法规将悄然改变中国玩具行业的形态。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修改并于8月20日试行了《出口玩具质量许可(注册登记)实施细则》。 新规定要求实施出口质量许可的产品系列从原来的4类增加到11类,分别为布绒玩具、竹木玩具、塑胶玩具、乘骑玩具、童车、电玩具、纸制玩具、类似文具类玩具、软体造型玩具、弹射玩具和金属玩具。 随后,国家质检总局8月31日发布第101号局令,正式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 “美泰事件之后,如果能够淘汰掉一些竞争力不够的小企业,这样的优胜劣汰有利于玩具产业走向成熟。”汕头澄海的陈鸿认为。 另一家玩具厂商负责人杨钟凯也表示,目前在广东正式登记的玩具出口企业虽然才不过3000家,但他知道的就有不止1.5万家,很多作坊小厂通过香港等地的贸易公司做来料加工的低端制造,品质、信誉都难以保障。 美泰事件之后,这批家族式的作坊企业必然受到冲击。 环球资源9月向超过200家中国供应商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份报告对中国11个省份的供应商进行了访问,53%的被访者来自广东。 从调查结果看,62%的受访者正在产品的品质控制方面投放更多资金。同时,63%的中国内地供应商指出,如果可以在产品正式生产前,即在设计及制作样本程序时与买家共同合作,便可以用最佳的方法处理有关质量的问题。 在一个中国玩具占据了70%份额的全球市场,很难想像拒绝了中国玩具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更多更新的标准长期执行下去的基础,是制造企业与采购商能够在这次冲击之后,形成新的价格体系,冲破过去的致力于维持低价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