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左右的中等性质通胀,如果政策上不能够坚决的应对,很容易就发展成像越南今天的恶性通胀,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许小年/文
5月份8.2%的PPI数据和我预期的基本一致,但CPI(7.7%)的回落幅度却超出了我的预期。尽管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通胀今后将呈现逐步回落的势头,但是在我看来,中国的通胀高峰依然没有到来。 毕竟PPI向CPI的传导,需要两三个季度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并且推动去年CPI上升的大部分因素也没有消失,特别是导致目前中国通胀的国际因素更是错综复杂。 从相关数据来看,PPI和国际油价的相关度非常高,而CPI和国际粮价的相关度非常高,那么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没有出现显著回调的情况下,国内通胀压力就不会减轻。 从全球的视角审视目前的中国通胀,不少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输入型通胀”,但是这个名词并不恰当。我更倾向于“出口转内销型通胀”的提法,而不是纯输入型的。的确,这种通胀看上去好像是输入型的,但是这种输入的高价格,是和中国自身的需求有关的。 比如在国际原油市场上,中国的采购对国际原油价格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在国际粮食市场上,中国大豆的进口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价格。 上述情况在铁矿石价格上则表现得更为明显。铁矿石价格2008年涨了70%到90%,表面上似乎是“输入型通胀”,实际上是因为中国的钢铁材料需求,在过去几年中翻了几番。这么大的钢铁生产能力,国内的矿石根本供不上,所以到海外去买矿石,国际上的矿石价格焉能不高。然后矿石价格的上涨,再输入到中国,迫使国内钢铁企业涨价。 如果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放慢,世界的资源就没有办法支撑这么高的经济增长,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也就不大,国内的通胀压力也就不可能消失。严格来说,中国因素是造就2001年以来的商品市场牛市的最关键原因,和美元贬值的“功劳”不相上下。 对于目前的通胀形势,唯一能有效遏制通胀“猛虎”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加息,将贷款基准利率拉高至10%以上,中国要吸取当前越南恶性通胀的教训。越南日前加息200个基点提升到14%,这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将贷款基准利率从7%左右加到14%。 越南在过去十几年间的通胀,基本上就是在4%或5%附近持续两三年,然后攀升到7%或8%,跟中国现在差不多。所以这种中等的通胀,如果政策上不能够坚决的应对,很容易就发展成像越南今天这样的恶性通胀,中国必须高度警惕。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通胀是2008年中国经济最大的烦恼,要遏制通胀必须继续加息,让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升值。由于加息会鼓励更多的热钱进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政策必须要进一步地放宽波动幅度,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是想稳定住人民币汇率,还是想遏制国内通胀,两个得选一个,要这个就要不了那个,世界上没有“马儿跑的快,马儿不吃草”的事情。任何政策都是有成本的,到底是想要人民币还是想控制国内通胀,必须权衡利弊。 实际上,当前亚洲各国政策制定者都在做两件事,一是放开成品油价格管制,二是不断加息,越南和印度已经先行一步。长期的油价管制已成财政不能承受之重,而且价格信号的扭曲导致对能源的过度需求。 当然,价格管制放开后,物价自然就要上升,于是中央银行就必须紧缩银根。放弃成品油管制和不断加息其实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当前基本上都是在做这两件事,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同样的政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