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金融 全球金融体系的未来
接任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后的6个月中,我花了很多时间走访花旗集团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区银行中心,发现了一些新趋势。我知道金融业正在集中精力应对当前紧迫的挑战,但这可能使我们忽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些更加根本性的问题。 若干发展趋势正在重新塑造世界,也正在重新塑造金融服务业。这些变革趋势的形式和内涵将一如既往地受到技术与监管的影响。在重新考量监管与系统性风险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这些趋势。 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在诸多方面正经历一个"重新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住房价格出现下跌,并进而影响到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但重新平衡过程主要方向是为一个更为正常化的环境而进行"塑身"和"减肥"。我们正在经历的重新平衡过程是离开一个非常特殊和异常的时期,回到风险溢价、流动性及储蓄等都更接近正常水平的经营环境。 金融机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都在通过舍弃资产、增加资本金和延长融资期限来重新平衡其资产负债表。个人正在重新平衡其消费水平和借款数量。在国家层面,美元汇率也在寻找新的平衡点。住房存货持续增加。购房人需要从正在重新平衡其资产负债表的机构获得新的融资。我们大家都在仔细观察最终会出现什么结果,以及住房市场什么时候方能云开雾散。 今夏将是关键时刻。夏季住房市场最为活跃,届时的房屋销售状况将显示我们究竟是处于一个短期还是长期的重新平衡过程。同时,经济数据继续反映出动荡和不确定性。但尽管存在这些问题,全球经济和银行业的长期趋势仍然异常强劲。 四趋势引领全球金融体系 第一个趋势是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创造大量财富。2000年,"金砖"4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GDP只相当于7国集团GDP的15%。20年后,这4个国家的GDP将相当于7国集团的一半,而40年后将超过7国集团。同时,财富也大量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仅2007年,就有超过2万亿美元的石油收入从石油消费国转移到石油生产国。 这些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形成了主权财富基金,预计到2015年,这些基金的资产规模将从3万亿美元增至12万亿美元。目前,在全世界5.7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亚洲国家占大约2/3,而1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1/3。 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诞生了新一代跨国公司。印度塔塔(Tata)集团、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和中国的联想公司正在成为世界汽车制造、航天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领先企业。同时,新兴市场也正在造就比以前更多的亿万富翁。实际上,世界最富裕的100人中,新兴市场国家所占的比重在2008年首次超过美国:据《福布斯》的数据,两者的比重分别为37%和32%。 所有这些都表明对全球投资服务-如资产管理、投资组合顾问和财富管理等-的需求在增加,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国家。 第二个趋势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化。到2050年,预计全球人口将由目前的67亿增至90亿,增量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从目前到2050年,预计发展中国家的工作年龄人口(20?59岁)将增加55%,而同期内发达国家的工作年龄人口将减少8%。 中产阶层人口目前的增长速度是长期平均值的3?4倍,增长的大约70%来自拉丁美洲、中东欧和亚洲。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新兴中产阶层"人数将翻一翻,其中主要是在中国、印度和巴西,印度尼西亚、乌克兰和哥伦比亚也会有大幅增长。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以前从未享受过金融服务,银行账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他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许多人可能会参加类似美国401K的养老金计划,并进入资本市场。我们容易预测到,未来对消费信贷、非传统支付服务、手机银行、借计卡和小额信贷等业务的需求会大幅增加。新兴市场国家银行的市值反映了这种需求增长趋势--某些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目前已进入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银行之列。 人口构成变化趋势的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仅在美国,总数超过8200万人的"婴儿潮"(babyboomers)一代中,最早的一批已开始步入退休年龄。从现在到2030年,预计美国工作年龄人口将只仅增长13%,而65岁以上人口将增加93%。显然,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市场对退休规划及支付需求的增加。 第三个趋势是贸易和资本流动加速。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贸易额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0?2006年间,全球贸易增长了约3倍,而亚洲新兴国家与其他地区间的贸易增长了5倍,亚洲新兴国家间的贸易则增长了8.5倍。贸易快速发展的一个结果是所有东西都成为可贸易商品。场外交易市场发展非常迅速。2007年,各种类型场外衍生品交易合约的名义价值增长了15%,达到了600万亿美元。另外,非传统机构和公司也在提供新产品和服务。金融服务正变得非常普遍。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对基础设施服务、现金管理和托管服务、做市和咨询业务等的更大需求。所有这些变化也提出了一些系统性问题。 上述趋势也正受到全世界技术创新快速发展的推动,这是第四个趋势。技术扩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正在改变我们服务客户的能力。创新催生了新式渠道,让更多人更为容易地享用,简化程序,并降低成本,从而也改变了我们提供服务的方式。 据市场研究人士分析,预计到2010年,全球通过互联网办理的零售银行业务销售额将占到总销售额的17%,而2000年这一比重仅是2%。预计在今后5年内,移动支付交易的增长速度每年将达到80%。这意味着银行服务通过新渠道通向新客户。 与此同时,宽带的普及及低成本存储和CPU技术提升我们的分析能力,使我们可以为针对客户的兴趣将业务模式"用户化",让每个客户都拥有"单独解决方案"。 技术进步的一个结果是传统金融机构以外的其他机构也能够提供存贷款业务,如电信公司、城市中的零售商和乡村中的网吧。技术进步的另一个结果是使金融或其他机构可以分离金融服务中的发起、制造、分销和风险承担过程。例如,零售商或电信公司可以决定参加终端-终端服务过程的哪一部分业务。 但所有这些趋势的最终结果是金融业务复杂性的大幅度增加,表现形式是产品种类和提供方式越来越多。对我们来说,增长和复杂性不是新事物。新事物是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在规模。当然我们的客户希望简约性。他们希望以方便和快捷的方式得到服务,他们也愿意为消除生活中的复杂性而支付成本。 花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继续用新的支付方式和新的能力来应对这种复杂性,并尽量使其变得简约。金融体制和金融机构也会不断地适应和管理这种复杂性。将复杂性变得简约就是我们从事的工作。 正如我们前面谈到的,金融业出现了发起、制造、分销和风险承担过程的分离。但也有一些机构,如花旗集团,将在全能银行模式中采取终端-终端的服务方式。当然也会有其他机构愿意采取专业生产线的经营模式。 一些机构会采取内部共同分担的原则来管理风险,也有一些机构则通过设立有限责任载体来吸收风险与负债。一些有限责任载体构成整个机构系统性风险中的一部分,而另有一些有限责任载体设立的目的则是监管套利。所有这些设计反过来又会造成复杂性,识别这些模式和机构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复杂。市场结构、市场激励机制和监管显然影响金融体系的运行和稳定,但总有人试图从稳定关系中套取利益,所以正如我们最近看到的,复杂性的负面影响会突然扩散到整个经济中。 三原则主导监管改革 我在开始时说到技术和监管会影响到全球发展趋势,并进而影响到金融业和金融体制。技术趋势是明显的,但监管趋势则并非如此。如果说我们还能从最近的金融动荡中得到些许慰藉,那就是当下的危机促使我们就监管改革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入的探讨。我相信,探讨的目的应当是中央银行、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以便认识和管理系统性风险。我在这里提出3个原则,我认为,要使当前的探讨真正有的放矢,这3个原则应当有所涉及。 第一个原则是透明性。我们都知道,没有透明性,市场就不可能实现合理的均衡。我们现在观察到的就是缺乏透明性的情况。固定收益和信贷市场是最不透明的市场之一。场外交易合约、商品交易和个性化产品的增加都引起了对透明性的担心,而且这些业务都会导致流动性问题。 透明性的概念非常简单,但实践起来却异常困难。我们需要不断追求标准化产品、在交易所交易这些产品、建立交易对手清算和结算系统,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及时公布市场价格和交易量等信息。另外还涉及到金融机构公开披露其所承担风险和财务信息,使市场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判断。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监管机构必须掌握充足信息,使监管机构可以识别风险,不仅是对每一家金融机构,而且是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并不意味着监管机构要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我们需要的透明性是为了使市场更好地运行。 第二个原则是公平竞争的概念。我在这里区分两个问题:标准化和资本充足率规定。先谈标准化问题。如果我们都认为发起、制造、分销和风险承担的分离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实行一些标准化规定也是必然的。是否需要有承销规则、报告要求和资本充足率规定?在这些领域评级公司、独立的监测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都可以发挥作用。 对会计准则的争论一直在进行。全球一致的会计准则是有益的。在近期的金融市场动荡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机构之间和不同国家之间会计标准的差异。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基于模型的准则,这类准则试图对市场进行预测。这些不仅是准则问题,也是实际问题,因为影响到资本、抵押品价值和其他行为。核心问题是在市场失灵时,是否有替代性会计核算方法?
有关公平竞争的另一个问题是对所有"大型"金融机构实行一致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对"大型"机构的定义可能会引起争论。我认为"大型"是指具有系统性重要性的机构。除了规模外,另一个有趣的问题也许是什么是金融机构,因为当今时代,金融服务和相应银行业务变得非常普遍,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个概念可以互换使用。 在判断哪些机构可以进入市场时,我们应当更关注其功能而不是组织形式。切尔西队和曼联队可能穿不同的球衣,但却从事同样的活动,金融机构也是如此,关键点应当是"功能一致性"。资本充足率规定应当与功能一致性原则相吻合。 最后一个原则是对大型机构的系统性监督。这些机构是否在承担风险?它们是否在短借长贷?它们是否通过借款来进行投资?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倒闭是否会对金融体系造成类似的负面影响? 在美国,最近,联储史无前例地向非银行交易商开放了贴现窗口。这一举措确定了一个先例:不管贴现窗口是否正式关闭,市场现在都会假设在必要时该窗口会开放。这在美国引起了热烈的争论。 如果愿意,每一个机构都有权利亏损。但每一个机构都没有权利对金融体系中的其他机构造成外部性影响。一旦一家公司变得对金融体系的影响足够大,难道它不应当遵守相同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原则,如资本充足率规定、流动性和透明性原则等?系统性重要的机构应当像其他被监管机构一样向监管机构报告信息-因为不这样做,负责维护世界金融体系安全的监管机构就没有足够信息来缓解系统性风险。 在资本和人才可以自由流动和传统区分业务及机构的方法需要重新定义的情况下,不实行一致性规则就会使系统性风险的威胁更大。换句话说,部分地适用规则并不一定是统一适用这些规则的次佳选择。 因此,结论是,面对重塑世界的各种全球性趋势,我们欢迎一个有效的监管框架,一个确定广泛标准和明确适用于所有参加者的框架,一个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具有足够灵活性的框架。 只要有了正确的框架,那么所有这些趋势-变化速度更快、复杂性更高、客户选择性更多等-就会成为我们行业发展的引擎,而不是威胁。 最后我再介绍一下花旗集团的情况。我们正在进行重组,以便更充分地利用这些变化趋势的好处。我们的核心业务有牢固定位,以迎合当前贸易、资本、支付和财富创造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业务的一半在美国之外,35%在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我们的五大业务就是针对这些趋势。 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信用卡业务,也是美国以外地区最大的提供商。我们在全世界有大约8500个消费金融中心和分行,海外资产总额超过美国本土。通过财富管理方式,我们管理的客户资产达到2万亿美元,在亚洲位居第一,在北美和拉丁美洲位居第二。我们在90个国家设立了证券交易平台,我们可以为全球客户提供在140个国家的交易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我们正在一个全能银行模式内将所有这些业务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世界金融服务业中的主要模式,而且也是处理终端-终端式服务的最稳定框架。 如果我们考虑到未来趋势,如果我们在争论如何设计全球金融体系的时候能够具有前瞻性,那么我认为我们就有非常好的机会为我们的客户和我们自己建立一个令人期待的新世界。 (摘译自维克拉姆o潘迪特2008年6月10日在伦敦英国银行家学会的演讲)
更多阅读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 金融体系的发展
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扬 殷剑峰2011年10月随着危机的蔓延和深化,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system),逐渐浮出水面并被全球金融界热议。从可以发现的文献看,最早使用影子银行体系概念的是美
1988年李福兆案件与共济会对香港金融体系的控制 1988年香港电影票房
1988年李福兆案件与共济会对香港金融体系的控制1、国际共济会在香港的影响力早在19世纪初叶,国际共济会即开始进入香港。香港共济会第一雍仁会馆(二战中被毁)香港共济会第二雍仁会馆香港多位港督都是共济会会员。1980年代的香港,共济会
世界金融五百年 下载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78)
《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第三章 全球货币战争 日本的第二次战败 一旦日本全方位地拥有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权,美国退居二线是必然的结果。美国人自然不会将金融霸权白白转让给日本人,他们开始给日本金融体系播种下木
世界金融五百年 pdf 《世界金融五百年(上)》 (60)
《世界金融五百年(下)》 第二章 美元第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称霸 美国瓦解了登上经济与金融霸权宝座最大障碍的英国之后,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建立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1944年7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
从1写到600游戏规则 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1)
2010年将成为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寻求世界经济合作新模式、顺利完成退市最优战略,从而真正走出“危机”的关键一年。但是,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应对办法:一是全球金融市场和 货币体系发展的严重失衡,客观上给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