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金融大鳄深陷次贷泥沼之际,新兴国家的主权投资基金伸出援手,搅动全球市场。
作者:周丹
大摩获中投注资 07年12月19日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CIC,下称“中投”)突然宣布,以50亿美元入股摩根士丹利强制性可转债,消息震惊全球。当日,大摩股价大幅上扬,美国股市也如注入一剂强心剂。而美国东部时间12月19日,大摩公布其2007年财报,其中,仅第四季度就为次按拨备94亿美元,拖累业绩大幅下降。 这是中投首次在次贷危机中出手。按照大摩在其刚刚公布的2007年全年财报中公布的入股详情,大摩将向中投发行50亿美元的强制性可转债,转换日期为2010年8月17日,转换价格将在参考价格以及参考价格溢价20%之间确定,而参考价格将根据今年12月17日开始的一周大摩股价表现确定。转股之前,中投将获得9%的年利息。此外,按照协议,中投将以被动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入股,转股之后持股比例不超过9.9%,且不能参与大摩管理,也无权指定董事会成员。 21日,曾任职大摩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看好中投的注资。首先,中投本次入股采用的是可转债形式,还有9%的年利息作保,尽管中投有大约5%的发债成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幅度,两相抵扣,大概也就是不赔不赚。 “大摩毕竟是百年老店,有个品牌价值在里面,到时候如果股票真的掉得很低的话,巴菲特这样的人就会出来了,巴菲特现在不出手是因为他觉得股价还没有掉够。大摩的品牌是有价值的,是资本之外的价值,所以中投冒的风险其实比较低,”谢国忠称。 此外,现在大摩的市值差不多也就是500亿美元,跟中金公司都差不多了,所以从5-10年的角度看,现在入股价格也不算太贵。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摩本身并非面临困境,中投要想入股也并非易事。而中投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大摩倒闭,但目前来看,尽管面临危机,但华尔街的大公司就这么几家,新的要取代它们也不容易。 “这次中投入股是个很不容易的机会,因为一个公司出问题,是文化上的问题,要经过一个周期。这样的机会,十年一次。”谢国忠表示。 事实上,最近在美国次按危机中栽了跟头的国际大投行,都纷纷把主权财富基金当作了救火队员,包括此前已经宣布的花旗和瑞银引入阿布扎比投资局和淡马锡等。 谢国忠分析,次按危机其实是近年来世界收入重新分配之后带来的连锁反应。现在,华尔街变成了缺钱的地方,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中东产油国,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这些外汇储备全部演变成了主权基金。 “现在只有主权基金有钱了,”谢国忠说,而主权基金当中,说到底就是中国和中东,“最近还有个淡马锡,这是因为最近淡马锡到中国投资银行赚了钱,不然也没有这个机会。淡马锡就是想如何把赚到的钱再投出去买一些低价的资产。” 谢国忠指出,中投入股大摩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原因就在于,华尔街都有一个中国梦。 金融时报报道称,中投入股大摩,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都变得很紧张。因为这意味着大摩今后在内地可能要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特别是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很多领域尚未开放,需要申请相关牌照,因此,与中投的良好关系或许意味着与大摩今后在牌照问题上,可能将更加通畅。 与其它投资银行不同的是,大摩在国内还有一家商业银行牌照,即全资购入的南通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本月初,大摩还与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签订初步协议,建立一家合资投资银行,目标直指上海仪电持股的华鑫证券。 目前,大摩持有中金公司34%的股权,但只是被动投资者,在中国的IPO业务上,大摩仍然无法亲自参与。而中投则是推动中国证券业改革的主要力量,目前,中投在国内大比例持有券商股权的数目就已经达到13家,其中也包括中金公司的43%股权。 “像大摩在次按的损失是市场预期的6倍,股票竟然涨,这就是中国梦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梦存在的话,不仅股价会掉,恐怕华尔街大概都会要让总裁下台了,所以中投对大摩的投资有两个作用,”谢国忠说。 中投演练资本舞步 业界认为,中投的注资行为标志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开始登上全球交易中心舞台。类似颇具标杆意味的对外投资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风生水起。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92亿美元,一种“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资本双向流动新格局,已然呈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资本走出国门自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巨大的生产潜能,加之长期实行出口导向型赶超战略,近乎必然地成了全球产业链中最大的引资国和出口国之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因此,无论就存量还是增量来看,中国已经基本告别“双缺口”时代,适当鼓励一部分资本向外输出,不仅可能,而且必须。 中国资本“走出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国际收支不平衡不断加剧,货币当局为了对冲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实际已经让出部分政策自主权,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依然积存有过量流动性。今年1-10月,在各项紧缩政策密集出台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3.5万亿元,远远超过央行年初划定的全年新增2.9万亿元的目标,再加上股票、房产等资产价格一路飞升,继续将剩余资本圈禁在国内的做法已不能适应于形势所需。 第二,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同时又是仅次于日本的美国国债持有国。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猛,如果将大量鸡蛋投放在少数几个篮子里,显然不利于分散风险。 第三,过去几十年间,经济全球化所沿袭的基本脉络是,发达国家的广义高级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向低级生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衬衫换飞机”式的贸易互补非常明显地表明了这一点,而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深化内部改革、加强内部挖潜固然是根本之道,在此之外,利用现有资源直接参与到国外先进企业、优势产业中去,亦不失为一种快捷方便的配套战略。 当然,应该看到,作为一项起步中的事业,中国资本“走出去”可能遭遇大量难以测知的风险,此前因受次级债事件影响,中投公司对黑石集团30亿美元投资曾在一天之内缩水15亿元人民币。另外,依据中投公司与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协议,前者所持可转换股权按年息9%按季支付,但是,由于中投公司仅融资成本就已达到年息4.5%,因此,即使不算营运成本,只要人民币年升值幅度高于4.5%,该笔投资就有可能出现暂时亏损。 抛开这种账面上的数字不谈(因为中投公司主要着眼于长期投资),事实上,尚处草创阶段的中投公司更令人担心处在于,这家规模庞大但又定位模糊的投资机构有着一系列体制性难题,其在绩效评估、公司治理、投资经验等方面,也都存在欠缺之处。再加上来自部分发达国家的对于主权财富基金形形色色的猜疑和刁难,客观上增加了中投公司自主进行资产配置的难度。因此,至少就眼下而言,经常被引作范例的、仅凭配售建行股份就能获利10亿港元之类的“淡马锡模式”,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鉴于上述情况,中国的外汇投资当以坚持市场化方向、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基本思路,多条腿走路,多条路并行,其中尤其应加快形成货币当局以及企业与居民共同持有外汇资产的多元格局。 主权基金拯救欧美大行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迄今已宣布了约660亿美元的相关损失和资产冲减。其中损失较大的机构及其损失分别为:瑞银137亿美元,花旗110亿美元,美林8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37亿美元,汇丰34亿美元,贝尔斯登32亿美元,德意志银行32亿美元,美洲银行30亿美元,巴克莱银行17亿美元,皇家苏格兰银行10亿美元,瑞士信贷10亿美元。 今夏发生的一场金融动荡,彻底颠覆了2007年的全球并购市场格局。在次贷危机肆虐欧美之际,上半年全球并购高潮的背后推手———私募股权基金因此黯然退场,而全球并购的主战场则首度从欧美转移至亚洲。与此同时,一个略带神秘色彩的新角色频频进入视野,并成为全球并购市场中一支令人瞩目的新势力。 由于今夏爆发的次贷危机带来全球范围内的信贷紧缩,这使得依靠杠杆融资的黑石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遭遇资金断流,而此前一浪接一浪的全球并购热潮也由此退潮,并在8月份进入低谷,创出近年来的单月并购额新低。而在上半年,全球并购额曾达至2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此时,正值美联储降息引发的美元持续贬值之际。那些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亚洲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正在为他们手中拥有的巨额财富积极寻找出路。从荷银并购到争购力拓,从淡马锡到中东各国投资局,主权财富基金的身影,频频与西方巨头们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这些出手果断而豪阔的新贵们还屡次成为拯救深陷次贷危机的高盛、瑞银们的“白衣骑士”。他们的大手笔买入行为,成为推动全球并购浪潮继续向前的重要动力。 就在阿布扎比投资局出资75亿美元入股花旗之后不久,管理着新加坡巨额外汇储备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东某未披露身份的投资者,在仅仅经过几天的谈判之后即敲定出资130亿瑞郎,买入瑞士银行10.8%的股权。后者因背负巨额次债损失正遭遇资金大出血。而在这桩交易公布之前,亚洲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具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性银行等今年已多次出手,参股那些因次贷问题而焦头烂额的西方金融巨头,其中包括巴克莱和汇丰控股等。 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报告显示,仅今年第四季度,来自亚洲和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向西方金融机构投资了189亿美元。而今年以来,西方国家的银行已经从这一渠道获得了460亿美元的资本投资,预计未来几年,它们获得的这类资金可能达到几万亿美元。 尽管遭到欧美等国政府机构的排斥和警惕,但在美国次贷风暴所带来的全方位冲击令遭受重创的欧美金融巨头饱受资金之渴时,他们无法拒绝这些手持大量现金的亚洲和中东投资者们带来的甘霖。 对亚洲和中东手持大量现金的主权财富基金来说,美国的信贷危机制造了许多投资机会。 路透社前天引述卡塔尔投资局(ADIA)的话说,像它这样的主权财富基金,正面向投资美国金融服务企业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些企业受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影响而备受打压。卡塔尔投资局策略和私人股权投资主管说:“主权财富基金拥有大好的机会,这些基金能够快速且秘密地采取行动。” 拥有600亿美元资产的阿布扎比投资局上月底刚宣布为花旗集团注入75亿美元买下一批证券,证券换成股票后,可使阿布扎比投资局在花旗持有4.9%股权。 荷兰银行(ABNAMRO)的分析师弗尔(OmarFall)表示,主权财富基金大举注资金融机构,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因为亚洲和中东主权投资者手上有充足的现金。 传统上,主权财富管理方式非常被动保守,对本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也非常有限。随着近年来主权财富得利于国际油价飙升和国际贸易扩张而急剧增加,其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国际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是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并设立通常独立于央行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 全球目前有20多个主权财富基金,包括伊朗、阿联酋、新加坡、科威特、澳洲、俄罗斯等,总额已达2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石油输出国家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其中,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为2000亿美元。 主权财富基金的海外投资一直有可能引起投资国的恐慌。1988年,科威特购入英国石油公司(BP)逾20%的股权时,英国政府迫使科威特将比例减少至9.9%,因为英国担心这个产油国会对英国石油施加影响。 阿联酋控股的迪拜港口世界公司(DubaiPortsWorld)被迫将2006年从英国铁行港口公司(P&O)手中收购的五个港口出售,是另一个例子。 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副主席兼执行董事陈庆炎博士星期一在记者会上表示,获得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国家不该设立妨碍跨国界投资的政策,因为建立一个开放的外贸投资市场对双方互惠互利。 针对一些欧美官员对这类基金的质疑,陈博士认为,主权财富基金不该受到异样的眼光,它通过其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长期的回报和几乎不具备杠杆的特性,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作出贡献。 另一方面,欧洲央行(ECB)管理委员会成员魏霖克星期一也在公开讲话中指出,他不认为主权财富基金会对西方经济会构成任何威胁,因为这不符合基金本身的利益。不过,他认为主权财富基金有必要提高信息透明度,以便让外界更了解其活动。 欧美反应不一 对于主权财富基金注资国际大型金融公司行为,美国和欧洲的态度截然不同。 12月初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于外国政府控制的投资基金入股美国金融机构并不介意,而欧洲大投行瑞银在接受新加坡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大规模注资计划时却遭到股东强烈反对。 美国总统布什敦促美国金融机构“现在”就记入住房危机导致的一切资产减记,并向投资者披露更多关于其财务状况的信息。 “华尔街需要把一切都拿出来给大家看。他们需要将表外(项目)拿出来给投资者看一看,”布什在年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有必要进行任何减记,它们需要现在就做。” 布什发表此番言论之际,贝尔斯登刚公布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并对其抵押贷款相关头寸进行了19亿美元的账面减记。摩根士丹利本周宣布减记94亿美元,并表示将从中国投资公司获得50亿美元注资。贝尔斯登此前宣布从中国的中信证券获得了10亿美元投资,贝尔斯登也对中信投资10亿美元。 对于外国政府控制的投资基金入股美国金融机构引发的担忧,布什不以为然。 布什表示:“我不介意海外资金帮忙支持金融机构。我认为,如果说我们不接受外资,或是我们不开放市场,或者我们成了保护主义者,那才是问题。”他还表示:“我愿意把我们的钱拿回来。” 与此同时,另一家华尔街投行美林公司第四财季可能再次冲减数十亿美元的抵押贷款资产,不过这家金融公司有望成为最新一家获得亚洲政府投资基金注资的公司。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新加坡政府下属的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正与美林展开深入谈判,可能向后者注资至多50亿美元。 分析师此前预计,美林第四财季可能再度冲减80亿美元或更多的资产,从而令该公司的抵押贷款资产冲减规模扩大一倍。这也表明华尔街尚未走出次级抵押贷款的阴霾。 上述知情人士称,淡马锡董事会已初步批准注资计划,不过价格、时间和监管方面的问题还有待探讨,因此不排除协议无法达成的可能。 美林发言人没有立即发表评论。淡马锡控股发言人则拒绝置评。 作为美国次贷危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瑞银(UBS)接受了新加坡和中东大规模注资、以改善资本比率的计划遇到股东的反对。 一位银行人士表示,沙特王储兼国防部长苏尔坦王子是此次交易中的一位重要人物。目前,投资者坚持不透露姓名,这也是瑞银股东提出的忧虑之一。自这项投资安排在上周宣布以来,这个问题就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在此之前,瑞银的抵押贷款债务组合出现了巨额亏损。 一家有影响力的瑞士机构投资者呼吁股东拒绝从主权财富基金接受130亿瑞士法郎注资的提议。另一家投资者要求就瑞银为何出现如此大规模的亏损进行特别审计。 由于注资计划在明年2月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可能遭到抵制,瑞士央行为此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举动:向股东推荐这一计划。瑞士央行副行长菲利普·希尔德布兰德表示:“这是一笔非常好的交易。参与特别股东大会的股东了解这一点,对于瑞银和整个国家都非常重要。” 机构投资者瑞士社保基金的负责人乌尔里希·克里特表示,向新加坡政府和中东投资者提供的条款对瑞银股东不公平。 美国修改“国际游戏规则” 在中国国家投资公司以50亿美元注资摩根士丹利的同一天,美国财政部表示,由于涉及国家安全或其他问题,主权财富基金可能引发保护主义情绪,并威胁到金融稳定,但美国正试图就此制定“国际游戏规则”。美国财政部12月19日在提交给国会的最新半年度报告中表示,主权财富基金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一些国家的政府手握这部分迅速膨胀的资金,将把资金投向股票等回报较高的资产。报告还说,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美国正努力创建“国际共识”。 由于美国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受到沉重打击,极度匮乏资金,因此美国政府对主权财富基金的反感和抵制有所减弱。也因此,摩根士丹利成为一个月内第三家向主权财富基金筹资的顶级投行。 此前,美财政部副部长金米特本月初曾表示,主权财富基金的快速发展不应引起恐慌,因为外国投资创造了就业机会、刺激了创新、提高了生产率,而且降低了物价。正因有这些好处,美国重申其开放投资的长期承诺。 中国有专家认为,目前正值美国金融市场动荡之际,也是中国金融机构在美投资的最好时机。此次中投公司在摩根士丹利持股的比例不超10%,恰好规避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交易的事先审查。 金米特认为,主权财富基金的持有国和获得这些基金投资的国家,都应制定相关标准,以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他重申了美国总统布什关于使主权财富基金投资“最优化”的呼吁。他建议,获得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国家应抑制保护主义,实行公平、透明的投资政策,尊重投资者的决定并平等对待投资者;而持有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应出于商业而非政治目的进行投资,践行全球投资标准,与私营部门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稳定,并遵守各国各地的法规。 由于带有国家的影子,主权财富基金与生俱来的不透明性引来了诸多猜测和疑虑——因其数额庞大,主权财富基金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并购市场的走势可能造成巨大影响。 但美国财长保尔森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认定的事实是,几乎所有的金融投资都是经济驱动型。 在19日的报告中,美国财政部也承认,主权财富基金通常是稳定的长期投资者,对促进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去年阿联酋迪拜港口世界公司在英国铁行港口公司收购案中,受到美国国会压力而被迫放弃铁行拥有的5个美国港口的经营权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已审查了207桩涉及美国资产的跨国并购案,其中包括来自4个中东国家的15桩交易。尽管3桩收购案还在调查中,但没有一桩被否决。 尽管如此,金米特月初仍说,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会引发关于国家安全、基金规模和不透明倾向的法律问题。如果这些基金的运作缺乏稳健的治理与投资管理标准,可能会给全球金融稳定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据悉,经合组织已向主权财富基金的相关国家提出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划指导委员会也已经要求相关机构总结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惯例。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北京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