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叹息2.0贺岁 “春运帝国”与贺岁产业



系列专题:关注春运

记者/管文明

   商家拜年,消费者掏腰包,给压岁钱——贺岁产业更加形象

    2005年岁末,胡戈靠着恶搞《无极》而一举成名,随后他又连续恶搞了其他的几部电影,其中之一就是《骇客帝国》。这部大名鼎鼎的科幻电影被胡戈搞成了春节期间火车站拥挤的景象,以及黄牛党、急于回家的人们和官方的冲突,影片名称更是恰到好处——《春运帝国》。两者乍看起来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在中国,像《无极》这样的贺岁大片每年都有,而且这几年特别多,每次也都能赚个盆满钵满;春运更是稳赚不赔的行当,因为电影可以不看,但家一定要回。不管是贺岁片、春运,还是春节期间旅游、餐饮、商场的火爆,这一切都和春节贺岁有关,甚至因贺岁而建立起来了一个短暂而完整的产业链,就像春运可以成为帝国一样,我们不妨称这个产业链为“贺岁产业”。

  贺岁产业的内向型模式

  “贺岁产业”这个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唬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每年的春节贺岁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极大经济收入。另外,我们之所以不称其为“春节产业”,是因为“贺岁”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中更带有强烈的经济色彩。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每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每年这两个时段过去之后,相关部门都要统计在7天内各行各业进了多少账,为国家GDP贡献了多少。而这两个时段从来也都没让人失望,每次都为商家赚取了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黄金周从根本上拉动了旅游、酒店业的高速增长,也加速了全国消费的内循环。但是,黄金周火爆的基本上也仅限于旅游、酒店和商场,专门为黄金周“定制”的服务或者说产业还没有成为气候。

  毕竟“五一”、“十一”是后来人为设立的节日,黄金周也更是大家休闲放松的借口罢了。大众的这种心态决定了黄金周和黄金周之间没有什么标志性的区别,也就是说这种假期的共性很强,无法形成特色消费。贺岁档期就不一样了。春节本来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而这个节日的最大特色就是全家人要团聚在一起过节,不管是旅游、购物、团圆饭、看电影,都是全家人的集体活动。尽管现在很多人尝试了旅游过节,但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在家中团聚还是最重要的方式。所以可以这样认为,“五一”、“十一”黄金周拉动的是外向型经济的增长,而春节(贺岁档期)拉动的是内向型经济的增长。

  而贺岁产业,正是出于这种内向型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贺岁这个名字被叫响就是因为电影,当贺岁片的名称风靡全国的时候,就宣告了贺岁档期形成完整产业链的可能性。电影这种私密性较强的消费形式也给贺岁产业的内向型模式定了基调。随后,各行各业都瞄准了贺岁档期,推出合适的服务或产品,让贺岁档期真正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贺岁产业中,主要包括了电影、餐饮、旅游、文艺演出、商场以及各种民俗消费。

  文化拉动贺岁消费

 帝国的叹息2.0贺岁 “春运帝国”与贺岁产业

  文化消费一直就是贺岁产业的重要拉动力,贺岁产业的始作俑者——电影——就是典型的文化消费产品。冯小刚和周星驰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一直担任着贺岁片的领军角色,他们轻松幽默的电影风格和春节喜庆的氛围结合得恰到好处,以至于每年春节期间的电影票房基本都归入了这两家手里。在他们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开始投身于贺岁片的拍摄中,而且贺岁片的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喜剧、正剧乃至悲剧,不一而足,成本投入也越来越大,动辄几千万的制作成本已经见怪不怪。当然,回报与投入也基本成正比,张艺谋、陈凯歌的贺岁电影更是将上亿元的票房轻松收入囊中。至于影片口碑,这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与贺岁片对应的是以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为代表的文艺演出。说起来,春晚比贺岁片更要早得多,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春晚虽然为中央电视台赚疯了钱,但基本上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自娱自乐行为,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条真正的产业链。但随着地方电视台的兴起和国内演出市场的开放,文艺演出正呈现遍地开花之势,除了个别地方电视台模仿中央台的春节晚会,还有一些演艺明星和剧院也借此机会纷纷开办演出。比如2004年春节北京的各类文艺演出多达264场,共有162200多人次走进剧场。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春节期间演出市场的火爆,也说明了演出已经成为贺岁产业的一份子。

  然后就是各种民俗消费。有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因为民俗的东西越来越少。但这几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传统的民俗逐渐回归,“古典”的过年方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结的红火就很能说明问题。在笔者的老家,编制中国结的人非常多,而每年春节的时候都货源紧张。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民俗消费,比如庙会、民间传统节目表演、各种民间工艺品,以及在全国城市逐渐解禁的烟花爆竹带来的庞大消费规模。据统计,2006年北京春节燃放爆竹“开禁”后,当年北京市正规渠道流通的烟花爆竹有60万箱,价值1亿多元。

aihuau.com  在各种文化、民俗消费的带动下,其他的消费也行情见涨。现在,到餐馆吃年夜饭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习惯,很多餐馆的年夜饭桌位在每年春节前几个月就被预定一空。春节期间,各大商场的热闹程度也不比“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差,而且消费的目的性也更强一些,那就是年货消费。也正因如此,生产年货的商家此时是一年中唯一的黄金销量期。礼品在春节期间也是一个绝对的消费高峰,这一现象又可以拉动包括玩具、保健品等在内的礼品生产行业的经济增长。还有,近些年随着手机的普及,每年春节的拜年短信、电话,也让通信商赚了个足。

  而这所有的消费,都是和春节贺岁有关的,也就是说,这些经济增长都是春节民俗文化拉动的。因此,说春节期间的消费已经可以促成一个产业链应当不为过,而说这是一个贺岁产业也还算合适,如果加上商家的服务和拜年,这个贺岁产业似乎更加形象——商家拜年,消费者掏腰包,给压岁钱。

  一些数据与事实

  虽然我们也看到了春节期间商家赚了不少,但因为每年匆匆忙忙、风风火火只顾过年并没有仔细算过贺岁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到底有多大。

  根据不完全记录,2005年末、2006年初的贺岁档期,主要贺岁电影有《无极》、《如果·爱》、《千里走单骑》、《情癫大圣》等四部,票房成绩分别为1.5亿元、2200万元、2205万元、4000万元,总成绩大概2.3亿元。这还不算很多小制作的票房。

  餐饮业就不用说了,团圆饭一桌难求,价钱更是炒到几千几万一桌,便是如此天价也仍有众多人趋之若鹜。

  一项对京、沪、穗三地的节日消费联合调查显示,50.4%的被访者表示,春节期间将购买各种礼物及礼品,以每个城市家庭平均支出100元,农村家庭支出50元保守估计,春节期间的礼品总额不会低于百亿元。

  2007年春节期间的手机短信量早已超过100亿条,短信市场的总营业额在10亿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价格不菲的语音短信和传统的电话业务。

  旅游业,2005年春节对京、沪、穗三地的相关调查显示,53.8%的被访者认为自己在“旅游活动方面的投入”呈上升趋势,近30%的人打算在春节期间出游。在打算出游的人中,4成人的旅游目的地是国内较远的外省市,逾3成人选择在所住城市的周边省市旅游,还有一成多的人打算去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旅游。

  至于其他的琐碎收入,更是不计其数。

  由此可见,春节期间的经济模式已经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产业了。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不必用“春节经济”这么一个笼统的称呼了,目标更明确的“贺岁产业”应该被提上台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1521.html

更多阅读

5.1,2.1,2.0音箱的区别 2.0与2.1音箱的区别

昨天有一位朋友想在我淘宝里购买一对5.1音箱,我很负责的告诉他,在现在的电脑音箱里还基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5.1音箱,那位朋友很诧异,跟我说用了好几年的漫步者5.1音箱了,我虽然没有见过这位朋友用的那款音箱,但是市面上应该的5.1的电脑音箱

企业大学2.0,趋向个性化与协作化的企业学习

     “在互联网渗透一切的时代,企业学习也必须要充分适应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把“企业大学”定义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的平台,并充分运用最新的社交网络技术,使学习变得更加个性化、非结构化。”  

格调:定格品质后的风格2.0时代

  我们关注千万富豪并试图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在2010年胡润百富发布的  “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中,不难发现这个群体的生活品质在不断的提高。  且在划分的六类人群中,如国际飞人类的白云峰、科技Fans类的付

颠覆传统店中店模式 颠覆传统的管理2.0时代

伴随着互联网进一步进入并改变人们的生活,如今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新的挑战。此前作为西方管理鼻祖通用汽车的破产,意味着以大工业规模化时代为背景、以泰勒科学管理为灵魂、以精英官僚体制为主要特点的传统管理模式的衰落,也昭示

声明:《帝国的叹息2.0贺岁 “春运帝国”与贺岁产业》为网友坚强是我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