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有更宽泛的发展角度,旅游产业可以更深度地融入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融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30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成长,以上世纪80年代入境旅游为起点,到上世纪90年代出现国内旅游热,到如今在全球旅游业后来居上。
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与此同时,国内旅游收入从1985年的80亿元到1995年的1375.7亿元,再到2006年的6200亿元,20年间增长了76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还成为全球旅游的新主力,从1993年的370万人次增长到2006年的3400万人次,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出境客源产出地。据UNWTO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客源产出地。2003年中国已经超过预测排在第三位的日本。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壮大,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正在迅速兴起——都市旅游。在旅游市场格局中,城市尤其都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都市本身就可以发展成旅游目的地,都市往往又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旅游的进出口岸。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上越来越关注的重点之一是都市旅游。此后,都市旅游的理念不断升级,都市旅游的内容不断丰富,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越来越多地融为一体。 上海模式 在我国旅游发展进程中,上海最早定位于“都市型旅游”。1997年,上海市政府调整旅游管理体制,建立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这个转变的意义在于,第一,改变了旅游发展单一管理机制,旅游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加强了与各相关行业的协调。第二,改变了旅游产业的属性,旅游业从社会事业口转到经济口。 从此,上海开始由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都市型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现在,旅游与金融、物流、商贸、房地产和信息服务六大行业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2004年,六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70%强。2005年,上海旅游总收入1604亿元,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 城市旅游最大的资源就是城市本身,最大的品牌也是城市本身。上海旅游突出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充分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培育旅游产品。不仅开发、维护近代历史遗迹(豫园、枫泾古镇、外滩等),而且利用现代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磁悬浮列车、黄浦江越江大桥等),利用旧厂房改建的创意园区、仿造石窟门开辟的新天地,都纳入城市旅游产品。 近年来,上海整合形成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包括:观光旅游、会展旅游、文化旅游、商业旅游、休闲旅游、科普旅游、赛事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这些专项旅游产品在适应各类游客的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都市旅游的内涵。上海旅游已经走出了资源竞争的阶段,进入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竞争阶段。上海的旅游产品也走出了观光为主的阶段,进入个性化产品多元化组合的阶段。 城市旅游的关键之一是形成网格状的服务体系。近年来,上海加强旅游产业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全面提升都市旅游的素质,尤其注重营造旅游大环境,营造方便散客的大环境。以六个中心为主形成了上海旅游服务网络。这六个中心是①旅游集散中心,包括5个交通集聚站,140条通往市内外250个景区(点)的旅游专线,22个有“i”标识的旅游咨询中心,形成网络。②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包括在线咨询与预订,触摸屏系统等。③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呼叫热线962020,中英文双语服务,提供旅游咨询、预订等相关服务。④旅游培训中心。⑤人才交流中心。⑥旅游纪念品展示中心。 六个中心互相联动,如咨询中心与呼叫中心联动形成咨询与旅游预订网络,培训中心与人才交流中心联动形成旅游人才大市场。上海旅游已经走出了包价团队为主的阶段,进入适应自由行潮流的散客旅游阶段。 由点到面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自身的发展,尤其作为口岸城市,没有腹地市场的支撑,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的客流。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最大的国际口岸,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的各项旅游指标都排在全国五强之列。 江浙沪是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构想的地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动议,于1992年三地共同举办“江浙沪旅游年”,区域旅游合作逐步从务虚走向务实。 长三角旅游合作注重资源互补,市场互补,以上海的都市游、浙江的山水游和江苏的古典园林游相互映衬,合力构建在海内外市场更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长三角的促销口号是:“同游江浙沪,阳光新感受”。具体做法有:①无障碍旅游,包括三省市范围内,旅游车量异地通行,主要城市之间通用城市交通“一卡通”;三地导游相互流动,使用统一教材;开发旅游新产品,开发跨省市汽车旅游线路;加强旅游标准化区域合作。②多层面合作,包括三省市旅游主管部门层面的合作,如2003年江浙沪旅游年;长三角城市层面的合作,如2003年和2004年的“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旅游企业层面的合作,如上海7家旅行社与汽车租赁公司合作,推出江浙沪自驾车“神舟之旅”。上海旅游已经走出自顾自发展的阶段,进入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的阶段。 都市旅游融入国际都市 国际上评价国际都市有十项指标,分为三类:国际竞争力、国际控制力和影响力、国际交往与交流能力。十项指标绝大多数与旅游有关,其中若干项直接有关:国际航空港旅客吞吐量、世界文化遗产占有数、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数、境外游客接待量。若干项间接有关:城市信息化指数、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国际组织总部数、著名跨国公司和区域总部数、常住居民中外籍居民比例。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国际化的高关联度由此可见一斑。 近10年来,上海旅游按照市场运营规律,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行业协调自律——企业自主发展”的旅游管理新格局,以提供满足消费者不同旅游需求为宗旨的都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通过发展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逾110万。 根据上海市价值型投入产出研究,在全市130个行业中,旅游产业的后向关联表现为有96个行业要消耗旅游产业的产品,而旅游产业的前向关联则表现为旅游产业要消耗59个行业的产品。上海旅游产业与如此多的行业有着前、后关联,充分说明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支柱,有着广泛的行业融合性,也说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及作用。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市旅游与国际都市是同步发展的,都市旅游与城市经济、文化、商业的综合发展紧密相连。旅游业有更宽泛的发展角度,旅游产业可以更深度地融入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融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融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