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华
央行上调利率缩少了存贷款利差,对工行负面影响最大,而对活期存款占比较大的招行、深发展、兴业银行、交行等却是利好
5月19日,央行宣布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18个基点。同时,存款准备金率从6月5日上调0.5个百分点,从11%上调至11.5%。
本次加息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一年期及其以上的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要高于贷款基准利率。而这是自2004年以来,央行首次对存款利率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利率,从而促使商业银行的名义利差趋窄。 “利差缩小是一个趋势,促使商业银行必须发展中间业务。”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方明说,中国商业银行也许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仅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就能过上好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可能了。此次,央行收窄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或许仅是利差缩小的一个开始。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主任盛松成此前指出,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将从目前的3.6%降低到3%。 缩小利差 本次央行对长期存款的利率调整幅度要高于短期存款,其中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及其以上的加息幅度分别为9个基点、18个基点、27个基点、36个基点、45个基点、54个基点。上调后的利率水平基本可以覆盖通货膨胀(4月份CPI的达到3%)的水平。 此次央行对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的幅度低于市场预期。此前市场传言,央行将上调存款基准利率54个基点,上调贷款基准利率27个基点。但依然可以看出,央行对资产价格的关注,尤其是对股票价格大幅飙升的关注。 中信证券研究部总监杨青丽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央行对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高于贷款利率,是希望储蓄资金不要过快地流向股票市场。央行4月份最新数据显示,当月居民户人民币存款减少1674亿元,同比多减2280亿元。 而此次央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幅度,除5年期及其以上的上调9个基点外,其他均上调18个基点,低于一年期及其以上存款利率的幅度。 根据本刊整理,国内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名义利差空间,由于本次利率的调整开始收窄。其中1年期利差从3.6%收窄至3.51%,3年期利差从2.61%收窄至2.34%,5年期利差从2.7%收窄到2.27%。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金融机构的负债中活期存款占有相当比例,而各家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差别较大,本次利率调整依然维持活期存款利率0.72%不变。因此,本次利率调整,加之存贷比的约束,对各商业银行的影响差别较大。 影响各异 中金公司测算,本次升息对商业银行名义利差出现收缩,但由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实际上商业银行实际利差有所扩大,但由于存贷比不同,招商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由于活期存款占比较大,净利差会略有扩大,这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工商银行受到的负面影响相对最大。 2006年工商银行活期存款占比为48.6%,总的加权存款利率变动为12.1个基点,5年期以下贷款占比为73.2%,加权贷款利率变动为15.6个基点,存贷款基准利差变动为3.5个基点,有着正面影响。但该行存款总额为63514亿元,存款利率变动带来的利息支出为76.85亿元;而贷款总额为36312亿元,贷款利率变动带来的利息收入则为56.65亿元,两者相抵为-20.20亿元。 另一方面,本次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从11%上调到11.5%,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2007年4月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9万亿元,上调0.5%的准备金率将直接从商业银行抽取大约1800亿元的资金。 目前,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87%,较此前下降了0.1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为2.4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79%。因此,本次准备金率的上调给商业银行带来紧缩效应要强于此前的准备金率调整,但银行可以通过较少债券投资以及同业拆借来应对准备金率的上调。 从银行减持债券资产而言,以3%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计算,债券利率与法定准备金利率(1.89%)的利差为1.2%,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将减少22亿元的净利息收入;从银行信贷资金减少而言,以6.5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贷款利率与法定准备金率的利差为4.68%,加之4.66的货币乘数,银行减少大约390亿元的净利差收入。 中金公司认为,准备金率上调将减少商业银行的净收入。以工商银行为例,预测工行2007年存款余额达到69738亿元,新增加的存款准备金为348.69亿元,相应带来利息收入的减少为33.87亿元,税后收入减少2.59亿元。以放贷进行计算,会减少利息收入16.32亿元,税后收入为10.93亿元。 温和的背后 总体而言,央行本次采取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还是相对温和的。 “央行没有将贷款利率上调到和存款同样的水平,原因在于目前贷款利率已经相对比较高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与理论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说,央行还是希望减少银行信贷资金供给,来抑制银行的信贷扩张。 以目前24.4万亿元的贷款,一年期存贷款利差减少0.09%计算,企业贷款融资减少大约220亿元的利息支出。企业利息支出减少,也就增加了盈利,从而降低企业的市盈率,让目前证券市场高企的市盈率在未来存在降低的空间,从而缓解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不仅如此,在商业银行资产中房地产贷款占有很大的比例。2007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显示,国内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房地产购房贷款已近达到4万亿元,并且以20%的同比速度高速增长。 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的提高,将给购房贷款者增加较大的利息支出。目前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利率为6.12%(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7.20%),而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第一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月平均价格同比上涨5.6%。 房地产贷款利率高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意味着人们贷款购买的房地产是处于贬值之中,人们所购买的房子成为负资产,如果利率上升的幅度超过人们的承受能力,房地产贷款市场就会崩溃,房地产贷款就将直接转化成商业银行的坏账。 更为直接的是,目前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已经高于外资银行的水平。这将会促使一些贸易企业转向外资银行进行贷款融资,使得中资银行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本次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7%,5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更是达到7.20%。而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一般由LIBER加点生成,比如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5.25%)之上加20至50个基点。进出口企业转向外资银行贷款融资,意味着将减少70至100个基点的成本。 经营转型 因此,央行本次将贷款利率上调18个基点,低于存款利率27个基点的水平,显得有所“投鼠忌器”。而央行这种“投鼠忌器”的行为还将延续,也就是可以提高存款利率,但是顾及上调贷款利率的带来巨大经济波动,央行将被迫牺牲商业银行的利益,通过缩小利差来换取经济的稳定。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拥有3.6%的存贷款利差(一年期),其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高达95%。较高的利差收入促使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信贷扩张,降低了自2003年来中国央行连续8次上调准备金率抑制贷款增长的效果,也促使企业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经济风险集聚在银行。2007年前4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到1.8万亿元,同比多增2737亿元。 中国商业银行较高的存贷款利差带来的两个不良后果:一是投资膨胀,二是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盛松成表示,“这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房地产和股票等主要资产市场价格上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答案。” 盛松成认为,当前缩小存贷利差时机已经成熟,具体途径有二:一是正如本次央行采取的举措,通过实行利率调整差别幅度来逐步缩小存贷利差,最终将利差由目前的3.6%缩小至3%左右。二是推进利率市场化,以市场竞争逐步缩小存贷利差水平。首先,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幅度,提高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其次,加快推进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步伐,允许大额长期存款利率由商业银行和客户协商定价,以降低商业银行的实际利差水平。 利差空间的缩小,将从根本上削弱国内商业银行的生存基础,也就倒逼商业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来获取持续稳定的收入。建设银行中间业务负责人黄广明表示,传统的信贷业务已经是夕阳产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中间业务创新,才能在未来的银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据悉,此次调整冲击较大的工商银行自2001年就开始培育理财市场。2006年,该行个人储蓄存款仅增加2080亿元,同比少增740亿元左右,而其销售的各类理财产品4328亿元,同比增长93%。如果你现在到工商银行去存款,工商银行一定会更愿意向你销售他们的各种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