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一季度不必恪守35%的原定信贷投放额度,但全年核定额度仍需遵守,货币政策 “前松后紧”成为事实
钟华/文
货币管理部门“可能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称,“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投放仍出现了较大增长。” 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信贷规模已达到了10492亿元,达到全年预定额度的近31%,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已经达到了监管部门核定的全年额度的近一半,有些甚至更是达到了三分之二。按照此前的信贷投放计划,2008年新增贷款的季度分布为35%、30%、25%、10%。 而信贷投放监控的放松,可能对中国不断走高的通货膨胀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月份,CPI达到8.7%,创下13年来新高。有鉴于此,以及大量央票和国债正回购将在3月份到期,有机构预测,央行本月可能加息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信贷扩张 2007年,金融机构信贷增长达到3.6万亿元,远远超出预定的3万亿元的目标。央行对此吸取了教训,2008年将采取以季度信贷额度控制代替年度的方式。据称,监管机构还表达了实施月度信贷额度监控的可能性。 但这一严厉态度,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扩散以及国内遭遇百年一遇大雪灾,发生了变化。“简直是个大转弯。”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称,中国农历新年后,监管部门召集了各家商业银行主管信贷工作的副行长开会,透露出商业银行第一季度可以不必恪守原定的信贷投放额度,但同时要求必须遵守全年核定额度。 2月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为2434多亿元,较1月份的8036亿元有所下降。今年前两个月新增贷款规模已达到10492亿元,比2007年同期多出了1000亿元左右。同时,2月份的外汇贷款猛烈增长了214亿美元,同比多增189亿美元,约为152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2月份本外币新增贷款合计为3954亿元,前两个月本外币贷款为1.3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3.9万亿元本外币贷款的33%。 据悉,2008年信贷增长预定控制目标在12%左右。按照去年底27.8万亿元的贷款余额计算,2008年全年信贷额度为3.34万亿元。根据季度信贷投放比例估算,今年一季度信贷额度应为1.14万亿元,前两个月人民币信贷投放额已接近完成了第一季度35%的预定目标。 业内人士透露,新增贷款的快速增长,一方面在于2007年第四季度信贷需求受到严厉压制,该季度新增信贷额仅有当年第一季度的19.4%、二季度的24.7%、三季度的33.3%,于是在2008年年初集中释放。 此外,根据此前的“游戏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部门若看到信贷投放大大超出预期,严厉的紧缩政策就将在下半年出台,从而促使商业银行“逆向思维”抢在监管部门严控前大量放贷。 由于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态度变化和最新指示,因此,一季度信贷目标不会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暂时有实际制约。尽管如此,各家商业银行在对待信贷投放问题上,还是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部分商业银行继续采取较为稳妥的信贷投放。“基本上还是按照既定的季度额度进行信贷投放。”另一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人士表示,如果现在信贷投放过度导致年度超标,还是会受到惩罚的。尤其是目前通货膨胀高涨,监管部门严格控制信贷和采取其他紧缩政策的可能性还是极大。 但有一些银行信贷投放比较激进。“去年第一季度就放掉一半(全年信贷额度),现在看来,今年一季度比去年还要多。”一位国有商业银行人士称。该部分商业银行做法较为激进,仍坚持信贷“早投放,早收益”的操作方法;另外还假借“雪灾贷款”和“灾后重建”之名大力拓展贷款,“即使今后信贷超标,对监管部门也有说辞。” 本刊获悉,2月份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300亿元,超过了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信贷规模的53%,股份制商业银行则因流动性紧张占比有所下降。2007年,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信贷规模为13055亿元,仅占全部新增信贷规模的三分之一强。业内人士称,国有商业银行新增信贷投放占比上升,可能就与上述银行的激进策略有关,也可能与国有银行大雪灾贷款和战后重建贷款有关。截至3月2日,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救灾及重建类贷款1025.56亿元。有人士称,现在还没有明确,救灾及重建类贷款是否计入信贷额度之中。 信贷纷争 关于监管部门放开“货币水龙头”这一举措,业界也颇有分歧。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其仁教授就认为,松货币和紧物价是一个危险的政策组合,很可能造成通货膨胀加剧和需求萎缩的双重风险。 赞成者则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美国和全球经济放缓的威胁,央行提前放松货币,有助于减少外部冲击。“如果大家切切实实看到影响已经发生,再松货币就晚了,货币政策必须要有前瞻性。” 更为细致的解释是,金融机构2007年新增贷款中增长最快的是居民贷款,明显快于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2007年,居民贷款增加1.2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增速比上年高9.3个百分点,同比多增5466亿元。 其中,消费性贷款达到8686亿元,80%以上是住房消费贷款。“大银行住房贷款占消费贷款的比例还更高,有些达到95%。”一位银行人士说,“之所以如此,在于居民贷款需要抵押,除房子外,一般居民基本没有可抵押之物。” 现在看来,中国房地产形势显然没有去年喜人,居民消费贷款将会大幅萎缩,这将会大幅影响金融机构消费贷款业务,进而会影响整体贷款完成情况,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无法用完年度贷款核定额度。 据估算,今年1月份居民涉及房地产贷款为1035亿元,相当于全部贷款的13.49%,比22%的去年年度平均水平大幅下降。2月份的居民贷款仅增加101亿元,同比少增767亿元,仅占当月新增贷款的4%。消费贷款有大幅萎缩的风险,给商业银行信贷多元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风险舞蹈 由于房地产业和相关行业对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增速一旦严重下滑,很可能对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冲击。而且,现在也很少有别的行业能够替代房地产业。 不仅如此,在通货膨胀高涨的情况之下,通胀预期在不断扩大,各种资产估值也跟着上行,银行信贷投放风险也就随之上升,“这是在通胀下的跳舞,风险也大。”银行人士称。 比如,现在猪肉价格不断飙升,现在按照国家政策将贷款投放给养猪户,并不能保证生猪半年出栏时,价格形势依然像现在一样好。如果半年后猪肉价格下降,养猪户可能还面临亏损,贷款追回的可能也就变得不那么容易。因此,去年底以及今年前两个月10492亿元的新增贷款,面临的风险也在扩大,银行机构坏账水平也可能会一改此前下降态势,出现上升。 事实上,这一态势已有显现。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损失类贷款在不断攀升,从2007年一季度4665.9亿元上升到四季度的5877.1亿元,损失类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也由一季度的2.48%升至四季度的2.86%。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类在2008年还可能大幅度上升。”银行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