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山 因为雪灾,春节前广州火车站滞留了总共350万人,占2007年广东全省262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13.3%。在滞留广州火车站的外来务工人员中,不乏那些已经辞了工作,退了房子,准备在新的一年中在自己家乡或中国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另谋生路的人。 根据广东各地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情况反映,制衣、制鞋、电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以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部分企业存在结构性缺工现象,最主要表现为普通工人的短缺。 一方面工人难招,一方面现有工人流失。据报道,番禺某电机厂每年春节前辞职的流水线工人人数要接近1/3。 在珠三角,产业工人的平均月劳务收入为1100元,而长江三角洲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提高到750元,在那里从事同样的工作会比珠三角多三四百元。中西部地区与珠三角的劳务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因此珠三角的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提供的工资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工资是劳动力成本的一部分,工资涨了,劳动力成本增长得更快。 除了工资以外,中国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中还包括根据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必须要给员工支付的社会保险。如果再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来看,中国制造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其中包含的劳动力成本也根据人民币升值的比例增加了。在珠三角,企业搬迁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原先在深圳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企业,搬迁到东莞、中山、惠州,还有的搬迁到内地省份。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韩企和港澳台背景企业,则选择退出中国市场,或者干脆整体转让。 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将一直贯穿未来的十年中,关键在于如何消化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劳动力 英文 劳动力涨价](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82915981011.jpeg)
由通货膨胀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整体的经济质量不会有根本性的损伤,因为劳动力价格本来就具有黏性,在所有生产要素中,劳动力的价格变化总是滞后的,是对其他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的补充。由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不可怕,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本来就必须要遵循的一个规律。伴随着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以部分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来消化。 但另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制度环境。本来,一部分人就业会创造另一部分人的就业机会,但不适宜的制度环境在让一部分人失业后,也造成了另一部分人的失业。例如,新《劳动合同法》以法律形式强行增加了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使得一些利润已经非常微薄的企业不得不选择关张。在造成大批失业人员的时候,原本围绕这个企业运转的供应商也遭受损失,不得不以裁员来止损。这样就形成了更庞大的失业队伍。 劳动力既然同土地、资本一样属于生产要素,因此劳动力价格像土地和资本一样由市场在配置过程中来决定,实际上是最有效率的。不良的制度环境相当于在流动的市场中打入了一根粗大的木桩,其作用只能是扭曲了价格。 因此,劳动力成本上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制度环境本着怎样的哲学智慧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