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表示,展讯现在还没有江湖地位,还需要拼死往前冲
文/冀勇庆
10月23日,展讯通信(Nasdaq:SPRD)宣布,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成功实现了基于展讯通信TD-SCDMA/GSM/GPRS双模芯片解决方案的TD-MBMS业务。TD-MBMS是部署在TD-SCDMA网络上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应用解决方案,可在手机上成功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播和组播业务。众所周知,TD-SCDMA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 而在前不久中国网通在大连的AVS_IPTV(音视频编解码交互式网络电视)商业试用网总结验收会上,采用展讯SV6111AVS芯片解决方案的机顶盒顺利过关,AVS也是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 至此,展讯在“中国标准”的核心技术上都获得了至关重要的突破。但是由于中国移动关于TD-SCDMA手机终端的招标采购已经推迟,AVS_IPTV在国内也还没有大规模推广,展讯要从“中国标准”上获益恐怕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实际上,目前展讯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国际上主流的GSM/GPRS手机基带芯片业务;展讯也在积极跟踪国际上主流的另外两种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H.264和MPEG4,并列入近两年的研发重点。 作为从硅谷回国创业的技术型公司,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市场形势,展讯就这样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平衡点,这也正是展讯成功的秘诀所在。 中国标准VS国际标准 2001年武平、陈大同等4人从美国硅谷回国创立展讯的时候,他们一开始的想法是做WCDMA手机基带芯片,他们也是这么与投资人沟通的,毕竟WCDMA是全球最主流的3G标准。 回国之后,展讯先从2.5G的GPRS手机基带芯片做起。2002年,GPRS芯片研发成功。到了2003年的四五月份,展讯的2.5G芯片已经做得非常成熟,开始陆续接到国内手机厂商的订单了。依靠开发市场上主流的GSM/GPRS芯片,展讯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 但是,展讯很快面临着一个关于3G的艰难抉择:下一步到底是做国际上主流的WCDMA芯片,还是上马当时前景并不明朗的TD-SCDMA芯片?考虑再三,展讯选择了TD-SCDMA,理由很简单:如果这个时候做WCDMA,展讯只能跟在TI、高通的后面,没有多少赶超的机会;而TD-SCDMA芯片却只有三四家国内企业和合资公司在做,展讯后来居上的机会更大一些。最后的结果也是如此,展讯成为了全球第一家开发出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的厂商。 “如果我们成为TD-SCDMA第一批推动者的话,不仅会在市场上占据先机,我们也将为咱们中国自己的3G标准做出贡献。”展讯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陈大同认为。 实际上,展讯已经看到了全球技术市场的重大转变,那就是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后,中国在全球技术标准的制定中开始寻求自己的话语权,开始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尴尬的是虽然我们能够制定标准,却无法跨越将标准转化成产品的“死亡谷”。展讯这样的技术型公司的出现,正好在山谷之间修起了一条路,使得天堑变通途。这是一个对于中国政府、对于展讯这样的技术型公司双赢的结果。 因此,展讯明智地选择了跟着政府走、跟着中国标准走的策略。TD-SCDMA是如此,AVS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一种信源编码标准,AVS能够广泛运用到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等众多领域。如果AVS能够在中国加速完成产业化的进程,它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TD-SCDMA,而作为推动者的展讯也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展讯就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押在中国标准上面,毕竟不是所有的源自于中国的技术标准都能够像TD-SCDMA那样成为全球的标准;即使成为了全球的标准,也有一个从标准到市场的艰难过程,就像TD-SCDMA的商用一样。 因此,展讯一直在中国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来回游走,待机而动。展讯CEO武平表示,目前会集中精力做好TD-SCDMA芯片,并在将来杀入WCDMA芯片市场,市场上也一直有展讯可能会通过收购一家海外公司迅速切入WCDMA的传闻。 而在客户方面,展讯在一只眼睛盯着国产手机厂商这些老客户的同时,也没忘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际手机厂商。据了解,展讯已经开始为一些手机大厂供应手机芯片。陈大同也表示,展讯来自海外市场的收入比例会“一年比一年高”。 资本家VS管理层 在今年6月底上市之前,展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由于展讯所处的芯片行业的技术门槛非常之高,需要很高的研发投入。因此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展讯就患上了资金饥渴症,不得不数次融资。 最困难的时刻出现在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从2002年6月开始,展讯出现了资金紧张,只好寻求第二次融资。但是,由于几个月之前美国发生了纽约世贸大楼遭受袭击的恐怖事件,当时的硅谷一片萧条,所有的风险投资都不敢下注,更别提到中国下注了。 当时展讯的2.5G基带芯片已经做出来并能够演示给投资者看了,但是找钱仍然非常困难。为了维持必要的研发开支,展讯实行了全面降薪,其中高层降薪50%,中层降薪30%,还一度考虑过全面停薪;武平和陈大同更是已经考虑把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和股票卖掉以帮助公司渡过难关。幸运的是,2002年10月展讯顺利完成了第二次融资,迈过了倒闭的门槛。 对于武平等公司创始人来说,如果展讯被国际上的芯片巨头收购,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好的结果;但是,对于怀着创业理想的他们来说,这也是一个糟得不能再糟的结果。而在展讯短短的公司历史上,这种潜在的危险不止出现了一次。 为了活下去,展讯甚至不得不接受竞争对手的“救济”。在展讯的第一期融资中,MTK(联发科)创始人、董事长蔡明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在第二期融资中MTK更是曾经直接入股。一直到了2005年,MTK和展讯各自都发展得相当不错,并且在市场上短兵相接之后,蔡明介和MTK才退出了展讯。 而在展讯进入TD-SCDMA领域之后,一家国际芯片巨头的高层曾经请展讯的高层吃饭,希望他们能够将公司卖掉。“它可能会扼杀你,也可能并购你,这都是有可能的。”在武平看来,展讯被国际大公司并购的风险始终存在;即使已经上市成功,展讯的市值也不过5亿美元,显然很难防止国际巨头们的恶意收购。 展讯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融资的过程。在上市之前,展讯一共获得了二三十家风险投资共计6000多万美元的投资。在上市之前,展讯CEO武平和CTO陈大同是展讯最大的个人股东,但是他们分别只持有展讯总股本的5.34%和5.16%,上市之后更是被稀释到了4.33%和4.18%,展讯其他的管理人员的持股比例就更是微乎其微了。相反,投资方却占有较大的股份,如第一大股东NEA持有上市后的展讯19.59%的股份,还有其他20多家VC也都持有大量的展讯股票。 在展讯的8人董事会中,仅有武平和陈大同两人来自管理层。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董事会对管理层的工作非常支持也非常满意,并没有过多干预公司的发展方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未来资本与管理层就永远不会发生冲突。为了保证展讯沿着自己设定的方向继续前进,武平和陈大同等人还需要施展更加高明的平衡术。 交钥匙VS平台策略 8月29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展讯技术论坛”上,展讯第一次将自己定位为“创新的无线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而不仅仅只是一家提供产品的供应商。在这次论坛上,展讯重点展示了自己的MocorTM平台,这个平台以展讯的多模单芯片为核心,同时给客户提供通信软件、应用软件、参考设计、开发板、开发工具和技术支持等一站式解决方案。这次论坛吸引了众多的手机厂商、外围芯片厂商、软件和应用服务商参加。 从Turnkey模式到专注于核心平台,展讯正在向价值链当中的正确位置回归 论坛上的展讯表示,自己以后将会更加注重为合作伙伴提供核心技术平台,而不再插手应用层的开发,这也意味着如今的展讯正在与过去的自己决裂。过去,展讯的做法与MTK并无多大的区别,都是为客户提供Turnkey(交钥匙)服务——展讯等芯片厂商几乎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了,国产手机厂商们甚至只需要在板子的外面套上一个外壳,就能拿出去销售了。也正是通过这样一种在中国独有的商业模式,MTK和展讯在国内市场上竟然打败了TI等国际芯片巨头,赢得了局部的优势。2006年,展讯在国内2G/2.5G手机基带芯片市场上占据了10%的市场份额,仅次于MTK和TI。 当然,Turnkey模式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当时的国内手机厂商普遍没有研发能力,芯片厂商被迫承担了更多的开发工作。“当中国的手机厂商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强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地退,但是也不能一下子退得太快了,这需要一个过程。”陈大同表示。 而3G时代也许需要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由于运营商更多地采用定制手机的方式来主导整个产业链,这也要求手机厂商必须具备更强的研发和整合资源能力。这个时候,能够更快地响应运营商需求的手机厂商才能活得更好,而不直接与运营商打交道的芯片厂商也根本无力满足如此之多的应用需求。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芯片厂商只有放弃自己并不擅长的应用开发,专注于核心平台,才有可能在未来的价值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展讯已经意识到了这点。5月27日,展讯联手国内最大的手机设计公司闻泰集团在浙江嘉兴建设3G手机产业基地;据了解,华为将是他们重要的客户。 8月29日,展讯又与中兴通讯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讯是与中兴通讯的TD-SCDMA系统部门而不是手机部门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其实,这也是展讯落实其平台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了中兴这个重量级的合作伙伴,展讯就能够不再考虑应用层面的技术,而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到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价值的芯片平台业务上面。而且,随着中兴和华为的手机走向海外市场,展讯也就能够将自己的芯片平台拓展到全球各大运营商中去。 展讯的财务报表也显示,从2005年第3季度开始,手机基带解决方案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7%一路上升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85%,这个比例每个季度都在上升;与此同时,Turnkey的比例则从2005年第二季度的93%下降到2007年第二季度的15%。平台策略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展讯的毛利率也从最初的19.2%一路攀升到45.5%。 可学习VS不可复制 当展讯已经站稳脚跟的时候,庆幸自己赶上了一只潜力股的VC和后悔错过了投资机会的VC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寻找类似展讯模式的技术型创业公司。但是,让他们很懊恼的是,他们几乎一家都没有找到。“我们是过去10年中,全球唯一做基带芯片做到上市的公司,这种机会是很难出现的。早做5年,我们不可能做成这个企业,如果到今天来做,也不可能成功。我们恰恰就是在2000年到2001年的时候开始做,赶上了历史机遇。”展讯CEO武平表示,“我们现在不是想保住江湖地位,应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什么江湖地位,而是吃别人的江湖地位。我们目前做产品的时候,有点像拼死往前冲的感觉。” 另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中星微的董事长邓中翰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中星微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因为并不存在一个割裂的中国摄像头芯片市场。对于怀着创业和成功梦想的本土技术型公司来说,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产品是全球的,技术是全球的,只有服务是本地的”,他们面临的是技术领先的国际巨头们的全面追杀。这个时候,中国标准、中国政府的支持、针对中国市场的服务也就成为他们对抗国际巨头们的有力武器。但是,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他们也在时时刻刻地提醒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同样的道理,为了公司的发展他们需要借助海外资本的力量,但是他们也需要时刻注意不要被海外资本牵着鼻子走。他们好像在走一条非常狭窄的平衡木,必须时刻注意掌握好平衡,而真正能够走过去的也是屈指可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展讯和中星微的发展模式可以学习,但是却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