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活跃度 我的信息活跃了谁的市场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信息的,门儿清!”王先生2004年在北京市大兴区买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最近几年经常会接到中介公司的电话,“他们老问我房子卖不卖,租不租,隔三差五换一拨人来问一问。门牌号,户型,我家的情况,全都特清楚。不过这一年好像清净了点,可能是和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有关吧。”

  毫无疑问,王先生是当今社会不计其数个人信息遭泄露的受害者之一。事实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重复着王先生的遭遇。房屋中介机构的、保险公司的、孩子教育机构的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推销都会非常精准地打到你的电话上,推销员如同老朋友般地向你推销各种各样的产品或服务。而我们却对这样的被侵犯束手无策。

  人民网早在2011年就开展过一次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网友曾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有94%的网友认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

  那么,究竟是谁泄露了我们的信息?

  是谁在泄露信息?

  王先生告诉记者,“我曾经非常生气地问推销人员从哪里得来的信息。他们刚开始吱吱唔唔,后来问急了,告诉我说是物业的人。其实,他们即使说了,我也很难分辨真伪。有可能真是物业泄漏的,也有可能并不是物业,而是他们为了保护泄露我们信息的人而信口胡说的。所以问了也白问。”

  为此,记者专门走访了王先生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经理告诉记者,“还真不是物业透露的,因为在我们接手这个小区之前,业主的资料就已经在满天飞。”他表示,可能是楼盘当初的销售代理公司的人,也可能是开发商自己的人,“这就不好说了。要知道,从业主开始决定买房子一直到住进来要经过很多次信息登记,预售、签约、贷款、入住、签供暖和物业服务协议、后期装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泄漏,很可能业主的信息被好几拨人都泄漏了,这就是一场无头官司,说不清楚。”

  与王先生不同,自由职业者杨小姐就比较清楚自己的信息是如何泄漏的。“几年前调查公司还不是那么多的时候,我在家里偶尔会接到一些调查公司随机拨来的电话。我有个朋友是做调查的,我觉得她们挺辛苦的,所以,就很认真地配合他们做调查,他们问资料我也就给了。虽然他们一再表示信息会保密,但我很清楚,真正能做到保密的又有几个?这种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这么大,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把我们的信息带到别的地方去。”

  从事医药相关行业的张小姐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我喜欢在试用网站上领取试用品,所以我的信息泄漏非常厉害。虽然我很清楚领取试用品有可能会造成信息泄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把我的信息泄漏了就理所应当,这其实是偷换概念。但现在我们没办法,很多地方都在泄漏我们的信息,你随便办张VIP卡都有可能是雷区,甚至发个快递都是泄漏的源头,而你又不可能不从事社交活动,所以就只能接受了。”

  事实上,正如张小姐所言,用户随意填写的一张会员信息,就有可能被传播出去,甚至在传播的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会被不断地完善,使之丰满起来。

  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盗取他人帐号和密码的盗号行为也是信息泄漏的另一主要原因。

  2013年1月15日,瑞星发布了《瑞星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瑞星的统计显示,除了黑客攻击、利用钓鱼网站盗取信息外,员工泄密也是盗号猖獗的原因之一。瑞星的安全专家表示,“目前,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等技术逐步成熟,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大量采集用于公共事业管理及服务行业。许多单位、组织,在维护这些信息系统的时候,都选择雇佣第三方外包公司,使得隐私泄露危险性加大。”

  我的信息谁的商机

  《瑞星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显示,个人信息盗取已形成了一个闭合的完整产业链。

  有位从事保险业务工作的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老板(上级)那里买陌生客户的资料,一条信息0.15元。”至于老板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陌生客户信息,这位女士则坦言,“老板有老板的渠道,基本上是公司从专门倒卖信息的人那里一次买很多,然后公司再卖给我们。”

  “一个小区所有业主的资料是打包卖的,像2,000户这样规模的小区打包价格也就是5,000元吧。”有位房地产中介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资料里什么信息都有,很齐全。我们有时候是从物业买,有时候是从物业或开发商的个人手里买,反正谁愿意卖,我们就买,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信息准确就成。”

  而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前不久,就有媒体曾爆出快递行业泄露客户个人隐私的事情,“在一些专业的网站、QQ及论坛上,一个快递单号售价从0.4元至2元不等,5分钟内就可以发出2,000个单号信息。已扫描单号中无收货地址的卖0.4元,有收货地址的卖0.5元。”

  目前,市场上已形成了专门的售卖隐私的中间商,他们会根据信息需求者的需求向盗号团体购买信息,也向下线人员兜售个人隐私信息。“部分专业化的中介则是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并取名为‘整合营销’,再推销打包出售给相关的公司。”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毫无疑问,信息泄漏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成的产业链,而在这个产业链中,获取信息的环节却是最简单的。真正让我们纠结的却是,我们的信息泄漏后成就了谁的商机?

  2012年3月15日,上海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用于作案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均购于互联网,由此发现一个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犯罪群体。办案民警通过追踪定位,查明有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机动车主信息、学生学籍信息及大量企业信息等被非法销售。通过网络以每份60-200元不等的价格买进,再以150-300元的价格贩卖给下家,嫌疑人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2012年5月17日,南京市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据介绍,许某等人通过办理假身份证冒领受害人申办的信用卡挂号信,并在网上购买受害人的个人征信记录(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信息)等资料,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现牟利,对信用卡管理秩序、公民财产权利造成了巨大损害。

  山东大正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新亮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刑法对“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规定,把“情节严重”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而对于那些没有对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尚未构成犯罪的轻微违法行为,在法律监管上仍是空白。

  然而,王新亮也指出,以买房后个人信息被泄露、装修公司不断骚扰为例,要想通过正常途径维权,只能由当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被告则只能是涉嫌骚扰的装修公司。“但即使是诉讼成功,也只能由装修公司赔礼道歉,而不会有经济上的赔偿。而且诉讼时间长达两三个月,加上律师费,大家肯定耗不起。”

  事实上,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旨在为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装上“法律的盾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认为,个人信息应当特别地加以保护,目前无论是在社会生活当中还是在网络上,侵害个人信息是非常猖獗的。他表示,《决定》将“保护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放在首位是特别重要的,“我们过去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刑法有个规范,民法方面还不是特别明确,现在在《决定》中提到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以把目前尚不完善的地方统一起来。”

 市场主体活跃度 我的信息活跃了谁的市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4075.html

更多阅读

如何创建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我的词条

如何创建百科词条——简介创建百科词条简介如何创建百科词条——工具/原料百度百科如何创建百科词条——方法/步骤如何创建百科词条 1、在百度百科的每个页面的顶端都可以看到百度搜索框,在搜索框中输入您要查看的词条名称。如果您

我的文库 我的文库百度文库

http://www.52cp.cn/双彩网http://www.17500.cn/index.php乐彩网http://www.civilcn.com/土木工程网-工程师的家园http://wenku.baidu.com/user/favo?pn=25&st=1&ta=93百度我的文库http://www.docin.com/XNJLC1234我的豆丁

《白雪公主》(坏男孩与我的罗曼史)----推荐度:超强

  《白雪公主》改编自韩国人气小说《坏男孩与我的罗曼史》,该剧曾创下韩国年度电视收视率记录,如今华娱卫视内地首播,广大观众亦有欣赏这个韩国年度最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BT种子下载地址:白雪公主  曾获SBS演技大奖“最佳人气奖”

我的班规制定原则:

我的班规制定原则:一、民主。制定班规要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充裕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去反复讨论与斟酌,真正反映大多数学生的真实意愿,而不是班主任的硬性强加;二、合法。班规制定的程序必须合法,从起草到最

声明:《市场主体活跃度 我的信息活跃了谁的市场》为网友月光终成沙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