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图书俱乐部 张艺博 与技术派大师相比,彼得·林奇应该算是技术最为粗糙的职业选手了,但他却是世界最大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在13年的时间里收益高达29%年复利。 你可能会想,这得要多高的技术啊,但是看完他的书,你就会觉得投资非常之简单:只要选好股票,买入,然后一路持有就可以了。 和巴菲特相比,他们都是价值投资,但有异曲同工之妙;和欧奈尔相比,他缺乏技术面的图表划线分析;和江恩以及艾略特相比,他几乎完全不懂技术。这就引发我们讨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证券市场到底是投资还是投机? 技术派会告诉你,投机!价值投资者会告诉你,投资!但是读完《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你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证券市场是在投资。你进一步还会发现,你根本不用懂什么技术图表,只要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哪个公司经营得很好,而且前景广阔——这就足够了。是不是有点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吧。 1,基本面调研,从生活中寻找牛股,机会来自于生活中的细心。彼得·林奇的投资名言是:“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书中举出了不少例子。比如,看到婴儿实用的纸尿裤,你就要知道帮宝适或者宝洁公司的品牌,不出5分钟你就能了解宝洁公司的有关情况。作者的第一笔投资就是飞虎公司的股票,这是因为越战期间该公司一直在为前线跑运输,所以赚了不少钱。联系到我们生活中,你应该吃到火腿肠,就要想起双汇发展;在深圳买房子,就要想到深万科;然后打电话到公司咨询,或者索性实地考察。这样得到的一手材料,远比坐在那里上网四处搜罗得到的信息真实得多。用他的话说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迟早会有良好的表现。”

2,寻找股票的具体方法。林奇将上市公司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稳定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stalwarts)、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裕型(assetplays)以及转型困境型。这6种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投资方法,而且林奇对不同类型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也不同。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分类和框架模型,它的好处就是会减少投资者对不同类型股票不切实际的期望。“诸如可口可乐、宝洁、贝尔电话这样的公司是些大笨象型的公司。这些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巨型公司确实不是快速增长型的公司,但是它们的增长速度比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还是要快些。” 另外,每一个投资者都无法回避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林奇对此做了一个简单的财务讲座,并对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每一种重要数据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这样投资者就不会再对厚厚的上市公司报表无从入手了。对于如何卖出股票,林奇根据股票的6种不同类型,也详细列举了何时应该卖出,何时应该持有的详细依据。当然,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对于这些方法,要分析林奇得出结论的依据,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3,强调组合投资的重要性。随着巴菲特集中投资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资者已经对分散风险和组合投资嗤之以鼻。不过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组合投资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分散了风险,也增大了成功的可能性。毕竟我们不能指望买入的每一只股票都能成为林奇所说的涨10倍的tenbagger。 林奇在配置自己的投资组合时,也有自己的原则:比如“多少股票算太多?”、“你的组合中应尽可能分散投资,但不是乱买一气,而是应在2-3种公司类型中选择。” 4,本书的特点:细致入微。书中频频出现的比如“当我从某家公司员工的谈话中得知专家上一次在该公司露面的时间是三年前时,我几乎不能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不要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和才智评价过高”、“在买股票之前先买一幢房子”、“寻找tenbagger(能够上涨10倍的股票)的最佳地方就是在自己住处的附近等,对当今的选股也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本书,我最后想要说的是,生活中细心的基本面调研+如何寻找+投资组合=无往而不胜。用心去读这本书,它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