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一飞

从这个月开始,上海光明牛奶的订户,就需要为每天送到家的牛奶多付1到3毛钱。 饲养成本增加导致的原料奶价格上涨,终于开始辐射到终端市场。据了解,光明此次针对入户奶的价格上涨,辐射到浙江、江苏等光明占有率最高的华东地区,几乎覆盖所有品类。 基于竞争激烈的缘故,牛奶涨价大多是从入户奶起。这是因为入户奶大多具有一定品牌忠诚度,小幅度价格上涨,并不会使订户改变品牌。 在超市等零售终端的牛奶涨价就不那么简单了,那里比价的空间很大,消费者对超市牛奶品牌的忠诚度较低,价格和促销往往是促成购买的重要原因。不过已经有消息说,光明在超市、便利店等零售终端的牛奶品类也开始小幅涨价。 从奶牛饲养成本增加,到奶农杀牛卖牛,原材料端的成本增加从一开始,就由于3大乳品企业几乎占据液态奶65%的市场份额而拥有巨大的议价能力,因此并未能顺利传导到终端。不过国家关于保护奶农利益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开始触及到乳品企业脆弱的神经。 几天前,美林证券将蒙牛乳业的评级从买入,调至卖出。理由是,原料奶的涨幅已经超出蒙牛乳业的预期。这份研究报告说,管理层的预期是在2007年全年原料奶的涨幅为11%左右,此外在2008年还有3%左右的增幅。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原料奶的增幅已经达到40%。 这已经触及到蒙牛乳业的利润,如果该公司还不考虑涨价的话,2007年全年利润必将受到很大影响。此前,美林证券已经调低了伊利牛奶的评级。此外,几乎同时,德意志银行和花旗美邦也针对原料奶涨价对乳品企业的影响发布研究报告,尽管这两家并没有调低评级,但是目标价格已经被调低。 几乎就在美林证券发布报告的同一天,有坊间消息称,蒙牛乳业打算全面提价,提价幅度在8%到10%,计划预计将从12月或2008年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