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整个创投行业都将会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时期,而近三年因为市场泡沫较少,尤显可贵
中国的风险投资(VC)自2000年开始起步,目前已经成为美国之外,创业投资规模最大的市场。多年来,本土VC的发展缓慢,投资项目少、数量小,80%的市场份额由外资掌握。但过去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股市的红火和创业板推出政策的明晰,大大刺激了本土私募创投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民营私募创投公司密集成立,实业资本大规模地进入创投领域。
“去年到明年的三年期间,是创投最黄金的时期。”达晨创业董事长兼总裁刘昼说,相对而言,创业投资处于估值洼地,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为本土创投提供了发展依据;中小企业板全流通后,赚钱的示范效应明显。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越来越多的资金汇集到创投行业。未来十年中,整个行业都将会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时期,而近三年因为市场泡沫较少,尤显可贵。 刘昼说,随着人、财的汇集,创投行业的竞争也会逐渐进入白热化,行业利润将趋向社会平均利润。这两年,创业投资水涨船高,企业要价也不断提高。2006年投资一家企业的市盈率,行业平均在5倍到8倍,2007年上升到6倍-10倍,今年可能平均在8倍-13倍之间,有些项目要价更高,甚至15倍到18倍。在这种趋势下,创投公司的回报却呈现下降趋势,“一开始被创投企业在创业板还能有20倍左右的发行市盈率,过个三五年,可能都会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创投的收益也会大大减少。” “创投企业之间的收益率差距很大。”东方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邓宏光说,创业投资的价值体现在价值发现、价值管理和价值创造三个过程,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出创投团队的管理和运作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相对于投资风格和投资领域,创投团队更为重要,其决定了一个创业投资公司收益率的高低。 刘昼说,创投企业要利用创业板推出的良好机遇尽快形成品牌效应,因为很多人最后都要被淘汰掉。“在黄金三年里,竞争的关键是储备好的项目。”刘昼说,要占领投资行业的制高点,尽可能多地拿到每个子行业的前三名企业作为项目储备。这样才能应对可能的泡沫来临。现在国内的创投同样处在热潮中,但刘昼认为现在与2000年的情形完全不同。当时,仅深圳就有190多家创投企业,到了2005年还剩10多家,很多创投企业亏得血本无归,而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成熟了。“2000-2005年的时候,创投的日子很不好过。”刘昼经历过整个行业的那段艰难日子。他说,最难的是没有退出渠道,“就好比吃东西没有消化渠道。” 现在,企业管理的资金多了,比如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的股本金16亿元,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元,投资150多个项目;达晨创业股本金1亿元,管理资产20多亿元,投资30多个项目。创投企业在每个项目上的投资额也提高了。2001年,达晨创投投资同洲电子(002052,2006年上市发行市盈率24.32倍)总额不到1000万元,现在随便一个项目就投3000万-5000万元。更重要的是,创业板的推出将给创投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能不能上首批创业板,顺其自然的好。”刘昼说,经过挫折的公司都会更加理性。创业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关键要看投资的案例有多少,特别是其中的经典案例、明星案例有多少,是否创造了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或者是否存在创新的盈利模式。投的项目好,被投企业就会获得更高的估值,反过来有助于树立创投企业的形象。 不过,创投业的黄金三年对于仍然主导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外资创投却是一种悖论。 “外资创投现在比较难。”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堂硅谷”)执行总裁吉清说,外资创投的架构就是两头在外——钱在外,出口也在外面,只是资产和项目在国内。这样的一种结构,投资的项目不能够在国内上市。国内给这么高的PE,令外资创投羡慕。“外资创投每次开会都呼吁人民币投资基金的发展,就是因为国内资本市场比国外火,他们想分享国内市场上的高市盈率。”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金蝶和用友。前者在香港上,上市后跌破发行价,而后者在国内上的时候冲得很高,一度是A股价格最高的股票。这两者经营业务和业绩差不多,但是在两个市场上的融资规模和估值水平差距就太大了。 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说,外资创投比较习惯国外资本市场规则,且外资进入国内进行投资要经过商务部批准,所投项目在国内退出,还要申请换汇,如果被允许汇出,还要征税。而改变“两头在外”的模式,运作起来有许多难度。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创投企业负责人说,在本土投资,内资创投较外资创投有优势——对本土企业更了解、没有文化差异、对国内资本市场规则的熟悉程度,包括人脉关系。外资创投的钱进来很麻烦,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单子可能已经让内资创投抢了。因为它只要谈好了,马上就能给钱。“我们碰到很多这样的企业,本来设计的股权结构想做境外上市的架构,后来改做境内上市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