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机会还是创投的盛宴
朱晓瑾/文
创业板的设立注定将成为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事件,也因此,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成为2008年“两会”上最热门的经济人物。陈东征接受采访时表示,深交所为建立创业板准备8年,目前已是水到渠成。他并表示,“五一”节前推出《创业板发行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可能性较大,“五一”节后有望推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其后,尚福林也对媒体表示,有关创业板的管理办法将在“两会”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这标志着中国创业板的发展进入关键性阶段。据悉,经过几轮征求意见,《办法》将在不久后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于业界关注的上市企业标准和监管原则等问题都有进一步的完善和细化。 创业板规划历经数年打磨,不断走向成熟。而自2006年底至2007年初,随着深交所重新筹备创业板的消息逐步明朗,各路资本也加紧打造围绕创业板的致富路径。高科技中小企业、中介机构、创投企业以及高新技术园区都在新政策中探索和延伸着新的梦想和发展机会,而那些独具慧眼的创业投资企业将是首当其冲受益者。 创业板临产 2000年为开端的中国创投企业热潮,随着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裂陷入沉寂。但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各种类型的企业带来良好的外部环境。深交所和科技部的联合调查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发展态势和创新能力相比八年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推出创业板时机成熟,已成各界共识,创业板直面走来。 业界对于创业板发行上市主体的认识,就是要符合“五新三高”,即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的行业分类,及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的企业发展情况。此前业界认为,创业板将强调发行主体的高成长性,和国外创业板一样,对企业盈利方面不做具体要求。但近来的一系列信息表明,首批创业板将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 陈东征日前表态,创业板上市标准在财务方面将显著低于中小板,且对“五新三高”企业有所倾斜。但他同时强调,在挑选上市企业时,应吸取纳斯达克的教训,避免概念型企业上市,创业板上市标准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企业必须盈利。 预计在《办法》的公布后,创业板推出也指日可待。其后,有关细则将很快确定,管理层即可受理拟上市企业的申报材料。最后的高潮是首批创业板企业的面世。 “首批创业板企业将体现‘优中选优’的原则。”深圳本地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他介绍,创业板上市条件不高,能够达到条件且有上市意愿的企业很多,深交所方面希望券商能够坚持优选原则。据该人士了解,由于各家券商考虑到通道问题,对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都很重视,这也保证了首批上市企业资质较好,“净利润一两千万的都根本排不上号。” 上述《办法》提出,创业板要新设一个独立于主板发行新股的发审委。创业板发审委成员原则上不与主板发审委互相兼任。“这太有必要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何愿平对此非常高兴,他笑称,“之前证监会最爱否决中关村科技园的项目了,去年就否了5家。”他说这与高科技公司普遍轻资产的行业特点有关。 2月28日,在新三板挂牌的久其软件公告,证监会再次受理其主板IPO申请,而在一年之前,该公司却未能过会。据知情人士透露,久其软件就是因为发审委认为公司董事长的呈述,未能充分展示企业的发展潜力,这其中不排除双方对一些问题理解不同的因素。 “单设发审委,还算不上创新,国外的创业板都与主板不共用审核机构。”深圳创业投资同业公会秘书长王守仁教授说,创业板更大的创新在于设立创业板咨询委员会。 创业板咨询委员会由证券交易所聘任,委员将从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单位聘请。创业板咨询委员会委员没有表决权,其专业咨询意见对审核工作不具有约束性。但能够为发行人的行业发展、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经营模式等提出独立咨询意见。王守仁对此评价很高,他说,发审委的成员主体上是投行、律师、会计师等中介结构的公信人物,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拟上市公司的法律、财务等方面的合规性,但是新兴行业的成长性很难把握,由行业专业人士组成咨询委员会可以更好地帮助把握拟上市企业的成长性。 去年2月以来,中小板共有30余只个股出现减持,比例远高于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成了大股东的套现板”,人们担心创业板推出后,同样的情况也会出现。并且,创业板因为盘子小,也容易被操纵。 “创业板的挑战集中在监管上。”陈东征日前表示,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具有不确定性。对中小企业本身,尤其是信息披露上,要公平、公开、公正,一旦发现交易中有可疑问题,立即向所在营业部发出询问。要加大风险监控,“重点是对大股东的监控”。他称首批创业板企业原则上将采取批量上市,交易所会吸取中小板开板首批8家公司股价被炒高的教训,创业板的首批企业一定比中小板的首批要多。如每次推出挂牌家数在60-70家左右,避免少数几家企业上市后,没有足够的可供交易量,造成短时间交易后的闲置,使得市场不够活跃。 对市场关心的“新三板”转板问题,陈东征说,未来三板企业一定要符合创业板标准,才能实现转板。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全国统一监管下的场外交易市场是一套标准,创业板是一套标准。”因此,企业由三板向创业板的转板,不管是否有“绿色通道”的安排,“只要符合标准就可以进”。 自己做创投 “我们的投资部门正要迎来大发展,欢迎帮我找钱、找人、找项目。”3月的第一个周末,谈起创业板带来的机会,清科集团CEO倪正东如此笑谈。数年前,倪正东在清华读书时曾是亚洲第一个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清华大学创业计划竞赛三个创始人之一。如今,所执掌的清科集团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业投资顾问和研究机构。 然而,这个“掌握中国创投市场最全面信息之人”,于2006年发展了一项新的业务——募集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专注于投资具有高增长潜质的中国企业。 “现在机会好,我们国内的资源也比较丰富,就和大家一起投资一些项目。”倪正东说,资讯仍是清科的主业,投资是项新业务,目前主要采用联合投资的方式,与国内外著名创投机构合作投资于中后期企业。不过,他表示投资业务的发展形势很好,今年将较大幅度地扩充投资部门的人员和设置。 清科集团看好的股权投资业务,是当前中国资本流动的一个潮流。除了清科这样原本就在创投业内的企业大力扩展业务,越来越多的资本圈内人士,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特别是实业资本开始杀入创投行业。他们要么组建自己的创投企业,要么重金投资于创投企业。 “有一段时间,光杭州一天就有2-3家创投公司成立,有一些公司的股东背景还非常强大。”身处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天堂硅谷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天堂硅谷”)执行总裁吉清,对2007年本土创投的火热深有体会。 吉清所言“股东背景非常强大”的杭州本地创投,首指去年11月成立的浙江浙商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商创投”)。浙商创投首期资本规模10亿元,是去年杭州地区成立的最大创投企业,且是浙江省第一家真正以基金管理模式运作的私募股权基金。 浙商创投由传化集团、喜临门集团、惠康集团等12家浙江民营企业投资组建,股东全部是从事传统行业的知名企业。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出任董事局荣誉主席,喜临门集团董事长陈阿裕出任董事局主席。该公司总裁陈越孟此前就职于惠康集团,从事实业经营。 “像浙商创投这样由实业资本进入创投行业的不再是少数。”倪正东分析说,武汉健民、TCL集团、宇通客车等一些大的企业集团,都纷纷在去年下半年组建自己的投资公司或股权投资部门,涉水创投领域。 据清科统计,仅2007年下半年时间,新成立的本土创投公司有20家之多,其可用资金达71.97亿元。这还不包括准备成立的海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和长城证券等券商下属的直投公司或部门,以及一些低调运作的新生本土创投机构。 国内创投资本活跃的另一个迹象就是资本圈内人士的大量变动:淡马锡控股中国区投资的高级董事总经理FrankTang不久前离职创办自己的创投企业;高盛集团中国合作伙伴方风雷也已决定创建一只总额为20亿美元的基金。 与之呼应的是,以往更关注证券投资的一些私募公司,也将相当大的精力转向股权投资。以价值投资而闻名国内的深圳同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2006年以来,已有多起股权投资的成功案例,其中,去年5月投资、12月上市的金风科技(002202),投资半年多,回报超过4倍。近期,该公司更是借助新华信托,发行同威一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专门投资拟上市企业投(Pre-IPO)项目。 “现在各种资金涌入创投领域,主要是看到了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赚钱效应。”吉清说,创业板让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2004年7月,苏宁电器(002024)发行市盈率11.26倍,上市首日涨幅超过1倍,一举成为中小企业板股价最高者,当日缔造4位身价亿元的公司高管。去年11月,全聚德(200186)以29.97倍的发行市盈率上市,首日上涨两倍多,换手率超过80%,并创下中小板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最快纪录。12月,金风科技约30倍市盈率价格发行,开盘价高开2.83倍,市盈率骤升至115倍。 在IPO频频造就新首富的背景之下,人们相信定位于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一经推出,将再现诱人的赚钱机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巴曙松估计,“如果在珠三角符合深圳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都能上市,珠三角将可以产生1万名亿万富翁。” 浙商创投成立后,曾有媒体称其目标直指拟上市企业投资。但是公司总裁陈越孟解释说,“创业板的进展我们非常关注,但是我们不是单奔着创业板来的。”创投企业运营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上市推出,而是要挖掘出一批龙头企业。创投发展的黄金十年已经来临,并且浙江创投发展的土壤非常好。但他同时表示,首期资本会有50%—60%投资于拟上市企业投资的项目。 募资估计达2.7亿元,目前国内最大的PE信托计划——同威一号信托计划,则明确向委托人表示主要投资于有高成长潜力、预计1-2年内上市可能性较大,或有分红能力的企业;以短时间内可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为主。 王守仁说,近两年进入创投行业的人员和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部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觉得股市风险大,投资难了,拿一部分钱做股权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相结合;二是,一些房地产老板,因为政府的行业政策波动大,而改投一部分股权投资;三是,传统的制造企业,现有产业的成本升高、利润薄了,改投一些股权。 创投基金热潮 “我们不再需要股东层面的投资,但是欢迎可供投资的资金。”一位创投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投企业或者股权投资企业的成立和扩张,为那些希望分享行业回报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 据王守仁介绍,目前国内创投机构的营运模式主要公司型自我管理和委托管理两种。自我管理的资金来源于公司股东,委托管理扩展了可以运作的资金范围,但是目前的模式都不是很成熟。主要有公司制创投基金委托管理制、有限合伙制和信托契约制。这三种委托管理运作方式,都给非专业的投资者提供了进入创投行业的渠道。 “目前,有不少公司都采用公司制创投基金的形式运作。”王守仁介绍说,公司制创投基金依照公司法设立,但只有董事会,没有经营层。基金委托给专门的管理公司、经营公司、咨询公司或者是顾问公司来管理。其中,借鉴了有限合伙的形式。基金向管理人支付平均约2.5%的管理费,不参与管理。 天堂硅谷成立8年之久,这家诞生于上一轮创业投资热潮的公司,经历过创投行业的最低潮,而今位列国内创投企业中的佼佼者。天堂硅谷目前的运作模式,是典型的公司制创投基金。 2006年6月,天堂硅谷发起设立首只公司制创投基金——阳光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阳光基金”),阳光基金的成功开创了浙江省公司制创投基金的先河。 阳光基金的投资人以注册资本金的形式提供创投基金,成为股东。阳光基金本身就是创投机构,但它本身不从事投资业务,而是把资金委托给天堂硅谷来运作。 从本质上,阳光基金和天堂硅谷之间是两个创投企业之间的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这类似于我们比较熟悉的公募证券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吉清说,这不违犯法律法规,因为2006年3月开始实施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一个创投企业把资金委托给另一家创投企业来运作。不同的是,公募基金可以打广告、发传单等,而他们不能有公开的宣传。 “设立创投基金,有一个让市场认识的过程,品牌非常重要。”吉清说,天堂硅谷目前已经有7家公司制创投基金,最早的阳光基金半年才募集了5000万元,而且其中还有公司的垫底资金,约定一旦发生亏损,则先损失天堂硅谷的资金。阳光基金设立后,投资的莱宝高科(002106)是天堂硅谷早已投资的项目,并且上市进程已经很快了,天堂硅谷将自己持有的部分莱宝高科股份转让给阳光基金。这实际上是基金管理人向基金所有人让渡了自有利益,涉及金额上亿元。莱宝高科上市后投资人的回报目前已经达到4倍以上。此后,天堂硅谷的后续基金认购越来越踊跃,快的1天就募资完毕,而且不需要垫底资金,不用有具体项目,只要说明一下投资方向就行。 “99%的投资人都是个人,法人很少。”吉清说,基金的募集主要靠平时的关系积累,现在合作银行也把他们的基金作为一种理财产品推荐给银行的高端客户,募资不成问题。 深圳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达晨创投”)董事长兼总裁刘昼,这段时间奔波于几个城市之间,他忙着到各地考察项目,签署投资协议。达晨创投也是一家老牌创投公司,目前管理8只基金,资产规模达到20亿元。与同行一样,去年达晨创投的投资项目明显增多。 “现在有钱人太多,到处找投资渠道,股权投资是很好的渠道。”刘昼说,创投行业的发展目前占尽天时地利,创业板临近和中小板已经树立的财富效应带动了投资激情。而外围的资金也非常充裕。“从去年到明年将是创投行业最黄金的时期。” 刘昼说,投资一个项目是基于坚信这家企业能够成功,“创业板提供了一个新的退出渠道,但上不上创业板,要跟企业商议,看哪种更快更合适。公司也不会因创业板而影响投资金额的决策依据。”他说,今年他们有近10家企业准备上报上市申请材料,其中有5家符合创业板的要求。 大量涌现的创投公司和创投基金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虽然都是委托管理,但是每家企业的具体做法都有不同,要鼓励创新。”王守仁说,在美国比较普遍的有限合伙制,随着《合伙企业法》的颁布也有出现,比如温州的东海创业投资,深圳的南海成长创业投资。这种模式,出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管理,一般合伙人担任基金管理人,一般出资额仅占1%,承担无限责任。而信托运作形式,目前国内的主要做法是,信托公司发信托凭证,出资人购买信托凭证,之后再与基金管理人签署合伙协议,管理人出任普通合伙人。 这种投资的门槛不低,据本刊了解,现在接受委托管理的股权投资公司,一般都要求投资人的最低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部分要求50万元),高的也接受千万级的投资。并且一般都希望单只基金的投资人数在50人以下,单只基金总额在1亿元-2亿元。所以,普通投资人想投资创投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一是投资者有没有那么多钱,二是在管理人看来,单只基金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如果要做大,就必须向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向发展,像美国的黑石一样,管理的资金达到800亿美元。”好在有志向的创投企业都有一个发展宏图,接受委托管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基金产品。正如天堂硅谷,未来三年至五年的奋斗目标是管理100个亿元左右的基金规模,其中政策性资金10亿元左右,成立30至50只创业投资基金,支持500家以上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问题。而目前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20多亿元。该公司已经开始细分客户群,从百万级的到千万级的,按照不同的承受风险能力和投资回报要求细分投资群体,推出组合基金。 备战创业板 随着创业板推出时间的临近,谁能成为首批登录创业板的企业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2004年6月,中小企业板推出时首批上市企业有8家。据了解,考虑到创业板企业的规模,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可能有50家以上。注册在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的北京碧水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已经成为创业板上市的一个热门候选。 成立于2001年的碧水源,目前注册资本1.1亿元,是一家专职从事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应用的高科技公司。其实根据碧水源现在的经营情况,公司完全能够达到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条件。据本刊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该公司近几年每年的业务增长在100%以上,2007年的净利润已经达到7500万元。按照公司既定战略,2008年要争取上市。之前,中小企业板是惟一的希望,而现在即将推出的创业板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目前,碧水源的申请材料尚未上报证监会,“我们两手准备,哪个快就上哪个。”公司常务副总裁何愿平表示。但他同时介绍说,咨询有关方面后得到的建议是“创业板可能给的发行市盈率更高”。而同时,中关村的项目在中小板的IPO申请有多个未能被批准,“去年就被否了5家。”何愿平认为,“IPO的一个上市标准是净资产,但是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都是轻资产的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内最大和最早的高新园区,不久前,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曾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意向书,市场认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中很多会来自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000家,其中被业界称为“瞪羚”企业的高科技高成长企业有2180多家。2007年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非上市公司超过400家。德勤近两年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企业50强”中,近一半的企业来自中关村。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投融资处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日他们正忙于制定组织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赴创业板上市的工作方案。该负责人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园区开始关注创业板的进展,并按照市场上流行的创业板上市的大致条件,筛选出一批上市的后备资源,并推动它们与券商、交易所对接,在改制过程中帮助它们协调一些政府部门的关系。目前该处计划,待创业板规则公布后,召开一次上市动员会,并随后针对后备企业联系深交所、券商和中介机构,进行系列的专业培训。对个别的重点企业,还要做跟踪辅导服务。 “我们接触的多数企业,基本符合创业板条件,上市积极性很高。”据上述负责人透露,园区内可以作为创业板上市后备资源的有500-600家,其中,为首批创业板上市重点跟踪的有100多家。 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试点企业也被看作创业板企业的一个重要来源。该负责人说,进行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不少企业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但也不会出现一哄而上的局面。部分试点企业目前愿意留在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因为该系统在融资方面具有小额、快速、低成本和按需融资的特点和优势。处于高成长阶段的科技型企业,一次性融资需求规模不是很大,但对融资效率要求很高,因此更适合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发展。他透露,目前中关村重点关注的100多家企业中,也包括一些新三板企业。 “如果创业板推出,中小企业肯定更愿意在国内上市。”长江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表示,从各个市场的比较来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20-30倍,新加坡是12倍,香港只有8倍,而国内中小企业板都是70-80倍的市盈率。创业板给出的市盈率可能会更高,所以,除了某些行业在特定的市场估值更高,国内企业最好的上市地点还是在国内。 目前,国内投行界也正在为即将推出的创业板摩拳擦掌,而适合项目的储备是投行间竞争的资本。国信证券投行部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去年它们又是承揽中小企业IPO项目最多的券商(15家),对于创业板企业的上市也早就做好了准备。国信证券投行总部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龙涌说,公司2006年在中小企业板上的优势开始强化,项目储备丰富,因此公司没有特别成立专门的创业板部门,也没有刻意为创业板寻找项目。他说,会从以往为中小企业储备的项目中找一些合适的企业上创业板。 “现在才为首批创业板准备项目就来不及了。”据介绍,准备报创业板的项目一般都不是当年的,通常最少已经培育1年,时间长的已经培育了3年。“那些本打算在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处于够与不够之间的企业,就很想上创业板。” 同样在中小企业板具有优势的广发证券,也很适应于这种业务新机,并没有因为创业板的临近改变既有的业务轨迹。不过,广发证券保荐代表人钟鸿鸣说,“一定要上创业板首批。”他非常看重上首批创业板所带来的品牌效应。 钟鸿鸣表示,创业板的发行市盈率也不一定比中小企业板更高,未来更多项目的选择还需要等创业板推出以后,综合观察市场反映,考虑市场的接受程度,发行市盈率高低,交投是否活跃等。 企业在选择上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上有多种考虑,投行人士分析,一种是上层次较高的市场被否,还有就是因为“在中小板不可能成为龙头,但在创业板肯定就是龙头了”。 投资成长股 去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上“创投概念股”成为下跌行情中的一枝奇葩,大比例参股国内主要创投公司的大众公用(600635)、紫光股份(000938)、力合股份(000532)等表现都远远超出了大盘。但是,一些投资者担心,创业板的推出将进一步分流主板的资金和投资热情,在当前A股市场积弱已久的情况下,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会受到创业板的冲击。 “如果马上推出创业板,对市场会有不利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贺强教授说,如果在大牛市,比如去年的火热市场环境中,创业板推出对A股肯定不会产生影响,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对股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对于主板的影响不会很大。兴业证券策略师张忆东认为,主板与创业板的上市标准不同,相应的风险收益和投资者结构也不相同。在创业板开创初期,上市公司数量不多,再加上静态估值偏高,机构投资者大多会在初期持观望态度。另外,海外市场经验也显示,创业板推出没有对主板市场走势形成显著影响,因此不必过分担心创业板的冲击。 其次,中小企业板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东方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邓宏光说,高成长股票的稀缺性导致了中小企业板目前的高估值,这种情况将随创业板的推出而改变。创业板在总股本、流通股本,以及成长性等方面都存在对中小企业板的替代效应,有可能一个行业的竞争对手,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这种情况下,A股市场中小市值股票的供应将增加。另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相比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长性,会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相对高成长优势有一定的削弱。 再次,主板中ST股、绩差垃圾股的炒作将大大降低。张忆东说,小市值、高换手率更适合小规模资金,因此创业板将吸引私募和个人投资者等市场活跃分子离场。并且,创业板的推出将使中小企业上市更加便捷,削弱ST股、绩差垃圾股的壳资源价值。 最后就是“创投概念”股的影响。一些主板上市公司由于参股创投或是直接投资创业板企业,在创业板即将推出的背景下被赋予“创投概念”而交易活跃。“创投概念股”的价值重估过程从去年8月份就已经开始,在上周五(3月14日)因为消息面的明朗,却上演了一出“见光死”,集体下跌。 邓宏光认为,人们对“创投概念股”的热情不会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而直接转向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热情。“不论参加申购,或者是从二级市场购买,投资者都不可能以低廉或者相对合理的价格拿到公司股票了”。他说,创投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集中大家的钱,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拿到原始股,这是普通投资者无法实现的。另外,创投公司有能力甄选更好的项目,且可以持续地拿到好项目。 “创业板公司的高估值会因产业的共性,一定程度上外溢到主板同类公司,提升主板同类公司的估值。”张忆东研究了韩国创业板的历史,发现创业板公司集中的创新型行业,在主板的估值也出现上升。 但是,联合证券分析师戴爽也提醒投资者对创业板带拉的机会不要过度乐观。他认为,从风险/收益的角度来看,创业板市场的投资价值并没有显著超越主板。他观察海外创业板推出后最初两年的走势,发现世界上发展比较好的创业板,多数市场指数在达到20%左右(大约半年时间)的涨幅时均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而一些发展状况不怎么好的创业板市场则干脆就是一路下行。 中国创业板发展历程 “创业板有关管理办法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可能就在4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的公开表态,大大坚定了人们对创业板上半年推出的预期。 中国的创业板与“两会”有着不解之缘。1998年“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被视为中国创业板的开端。 此后,深交所曾于2000年停发新股,筹备创业板,但之后几经波折,创业板却未能顺利推出。直到2004年开设了中小企业板后,才重启深交所IPO的闸门。 据后来成思危的解释,当初准备多时的创业板未能推出,是因为时机不成熟,有关创业板的炒作过热——“准备上创业板的公司‘虚火’很旺。”70%想上创业板的公司都是在1999年听到开创业板风声以后成立的,其中不少是匆忙拼凑包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很多风险投资公司争购拟上创业板的公司的股权,甚至按预期的市盈率来定价。导致大部分资金被套,鼓吹没有创业板就没有风险投资。 此外,2001年美国高科技神话破裂,NASDAQ指数暴跌,同期香港的创业板也从1200多点跌到最低100多点。让国内创业板未经推出就感受到了巨大的风险,因此推出计划也暂时搁置。 不过,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创业板又被重新重视。特别是去年以来进程明显加快。2007年8月22日,《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创业板推出的关键一步。今年“两会”上,尚福林、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的一系列表态,令创业板的框架原则一点点展现在公众面前。 中国创业板大事记: ●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版; ●2001年初,纳市神话破灭,且国内股市频传丑闻,成思危建议缓推创业板; ●2001年11月,高层认为股市尚未成熟,需先整顿主板,创业板计划搁置; ●2002年,成思危提出创业板“三步走”建议,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 ●2004年5月,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中小板; ●2004年6月,深市恢复发新股--8只新股在中小板上市,时称中国股市“新八股”; ●2005年6月,中小板第50只股票上市,此后沪深股市停发新股,让路股改; ●2006年6月,新老划段第一股中工国际在中小板发行,两市为IPO重开闸; ●2006年下半年,尚福林表示适时推出创业板; ●2007年3月,深交所称创业板技术准备到位;尚福林要求积极稳妥推进; ●2007年6月,创业板框架初定; ●2007年7月,深交所称正紧张筹备创业板;权威人士称2008年正式推出; ●2007年8月,范福春称尽快推出创业板; ●2007年8月,国务院批准《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 ●2008年1月,尚福林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 ●2008年3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表示,《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将在“两会”后公布。 创业板将催生又一波创富潮 “创业板推出后必有一火。”一位深圳投资界人士表示,创业板所有的股票都是小盘股,庄家可以通过很小的代价就能够操纵一只股票的涨跌。而深交所为了避免首日上市就出现暴涨暴跌,已经决定将首批上市企业的数量加大到50家甚至更多。但这也会产生巨大的财富增值效应,随着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同一天上市,说不定会出现股票纷纷大涨,财富迅速增加的胜景,而资本市场不知道又会出现多少位亿万富翁?而后续,随着众多中小企业走向创业板,将给这些公司的创始人,较早进入公司的创投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增值,甚至那些较好把握投资机会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将获益匪浅。 谁会成为本土创投的最大赢家 创业板的推出也将带来中国本土创投的大发展。目前,国内创投从资金来源上看,有纯粹民营资本的集合,如浙商创投;有大的产业集团全资或主导成立的投资机构,如联想投资;还有政府财政直接出资的国有全资或控股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如深圳高新创投。这些公司的运作中,有的投资项目多,但每个项目的投资额较小,另外一些投资项目少,却倾向于每一项目上的较多投资。邓宏光说,很难比较哪种股东背景和投资风格的创投公司更具优势。但是,可以相信以往投资回报好的创业投资,其优势地位将有一定的持续性。 有机构曾经对中外近100只创业投资基金进行了调研,6只基金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内部收益率保持在30%-40%,并一直处于前20名之列。其中,有国资背景的深圳创新投、上海联创和联想下属的联想投资位于国内创投前三甲。其他如上市公司投资控股的达晨创投、武汉华工等过往都是不错的。可以发现,目前排名靠前的创投公司都有一个较强的股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