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拥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药明康德董事长李革的现身说法能帮助投资者清晰中国向高科技产业转移的路径
文|郑晓芳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一间宽敞透亮的办公室里,李革正激情四溢地讲述着他与药明康德的使命和梦想。办公室墙上挂着多幅古典字画,一排镌刻着宋词《念奴娇》的红木屏风,将办公区域和会客区域隔开。在这个面积达63万平方英尺,以国际最前沿设施装备而成的研发中心,这间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办公室不经意f地提醒来访者,这家国际顶尖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是中国人的公司。 40岁的李革身材高大。他随意倚在沙发上,语速很快,声音洪亮。“药明康德的价值在于,通过向客户提供全面的,整合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来帮助客户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缩短新药研发时间,”他说,“最终的目标则是改变药品研发模式。”在李革的药明康德之前,医药研发外包在中国仅仅是一项主要由科研院所承接的业务。这是可以想见的事情——国际研发新药的平均时间长达10年,每年需要投入资金达1亿美元,而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却只有千分之一——在如此巨额的研发成本面前,中国的医药企业自然地选择了回避。 不过也正因为研发成本高昂,越来越多的西方企业希望利用中国的成本优势在当地完成药品开发工作。 中国拥有非常专业的科学家队伍,而他们的工资与美国同行相比却要低很多。瑞士信贷(CreditSuisse)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一家美国药物研究公司给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全职研究员开出的年薪一般在25万美元至30万美元,而中国研究人员的年薪一般在3万美元左右。 另外,数据显示,在中国进行临床研究的开销也要少得多,可能只需美国同类研究的八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We‘repaidtodiscover" 2000年,在美国打拼多年的李革回国创业。此前,拥有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的他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医药集团Pharmacopeia公司从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管理其最大的实验室达八年之久。 李革说,“中国的科学家在美国的体制中可以发挥才干,回到国内后,他们还能有所作为吗?”——这是他当年回国后面临的最大质疑。 不过七年下来,药明康德的医药研发外包模式逐渐为国内接受,并因其较为丰厚的经济回报,引来众多跟风者。目前,在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江苏泰州等地,医药研发外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2006年,中国的此类公司已超过120家。为了克服一般医药研发外包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无法承接国外大订单的弊端,以优势互补、设备共享为基础的产业联盟模式正被各地探索。 药明康德自然是其中当之无愧的大佬。除了外高桥保税区63万平方英尺的研发中心,药明康德还拥有上海金山区22万平方英尺的cGMP生产基地,天津13万平方英尺的研发中心。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后,李革则又将其融得资金的4000万美元用于在江苏吴中建立一个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药物安全评价中心。“这将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李革说。 目前,药明康德拥有80家国际客户,其中包括全球前20大医药公司中的19家。 “我们的商业模式简单说就是Wearepaidtodiscover,我们不自己开发新药,只帮助客户按他们的要求完成新药开发某个环节上的研究,帮助客户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提高新药开发成功率。”李革领导的药明康德公司利用自身在组合化学、药物化学上的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生物分析、毒理研究、化合物合成及前临床试验等各项服务。而70名海归、2100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使药明康德即便与世界上最好的医药研发外包公司相比,也毫不逊色。 下一站:中国 在刚刚颁布的“安永企业家奖中国2007”获奖者名单中,李革是中国制药行业唯一的获奖者。“他已影响了大型制药企业对中国的观感,使他们了解中国同样尊重知识产权。”安永如此评价道。而在德勤发布的“德勤中国高科技成长50强”榜单上,药明康德也多年在列。截至2007年,药明康德在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达223.15%。 “五年前,说到医药研发外包,国际大型制药企业马上会想到印度。但是,现在,他们会说,中国和印度。”李革说。 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创业经历的李革觉得,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美国相比,主要的区别在于:在美国创业主要靠自身技术,在中国则需要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2000年,李革在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地中,挑选上海为其创业基地,主要也是考虑到人才环境。 不过中国在这一方面的短板正在得到大力加强。在过去近20年里,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人才,他们已经逐渐开始在医药研发领域展开拳脚。 此外,中国政府还为医药研发行业的发展制定了优惠政策,意在努力使国家经济重心从低成本的制造业向高科技产业转移。“2005年,国家提倡现代服务业,药明康德所从事的,正是现代服务业中有代表性的一种。”李革说。 中国政府也一直努力在知识产权乃至药品专利方面取得更多的成效。实际上,从法律角度来说政府对这一方面的保护力度并不差。业内人士说:“执行可能存在问题。我们还将会看到仿冒品。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会对已经拥有专利的药品发放新药许可。这种情况不会再发生了。因此,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主要威胁。” 这无疑将给中国的医药研发外包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李革说,中国的产业政策并不急于在自主知识产权领域一蹴而就。“政府提倡建立“创新型国家”,而“创新型国家”不是以专利的数量来衡量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绝大部分专利没有商业价值。”李革说。 “我国创新药研发能力有限,李革解释说,“我们把这个研发平台搭建好了,哪天当国内的医药企业有外包需求时,我们同样可以为他们服务。从全局来看,我们对中国制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拥有优质科研力量的中国医药研发服务业的地位和重要性正在日益提高。继药明康德在纽约成功上市之后的10月,美国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PacificGroup,简称TPG)对中国医药研究外包服务公司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ChemPartner)进行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 据称,TPG此前曾对投资药明康德表现出了兴趣。但最终没有达成交易,TPG在投资睿智化学时曾表示,不想再错过任何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