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l protected] 前言:2007年最富想象力的商业神话,就是从不为人知一跃成为2.0时代“快公司”的代表PPG了
![黎勇劲:从VC到COO](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62033023404.jpeg)
销售的爆炸式增长、广告的铺天盖地,以及风投的青睐,使得“PPG模式”成为2007年最具想象力的商业神话。PPG从不为人知一跃成为2.0时代“快公司”:每月30%的增长率,50%的回头率,每天超过1万件的销售数量…… 从“教练员”到“运动员” 2005年10月24日起步的PPG,公司总部办公还是设在远郊工厂里,一个月营业额不到100万,规模非常小。而依靠男装、报纸、直销……这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后,实现了一个服装业的销售奇迹:在报纸上卖衬衫,PPG开创了先河。而一个年轻的VC人,就这样被PPG这一新颖商业模式所打动。 在随后两年不到的时间内,以集富亚洲董事黎勇劲为核心的VC团队努力游说,最终集富亚洲联手TDF和KPCB两家国际性风险投资公司,2006年5月和2007年4月两次注资PPG近5000万美元。而见证了PPG艰难的创业期、窘迫的发展期和高速的成长期,使得黎勇劲对他曾经所操刀的这个投资项目,有着不一样的热情和更全面而清醒的认识。也正是出于此,在PPG创始人李亮盛情邀请他加盟的时候,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2007年4月1日,黎勇劲正式从集富亚洲董事转换到PPG的首席运营官。不过,由于年轻管理团队的缺乏经验、销售增长过快提出的全面挑战、订单混乱所引发的顾客抱怨,以及外包工厂面料不合格所带来的质量问题等等,已令PPG的短板暴露无遗。 COO的创造力 黎勇劲在接受看本刊采访时说,“5月份有一批货出了点问题,尽管所占整体销量比例非常小,但互联网的放大效应,超过了我们的想象。”面对来自网络的大量质疑,黎勇劲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挽回措施:一方面,与媒体保持良好沟通,正面回应质疑;另一方面,在内部展开关于质量检测、呼叫中心服务标准、上下游生产和物流等供应链各环节,以及营销推广模式的全面整治;此外,还通过引进专业人士,并规范管理人员职权范畴等方式快速改善管理面貌。“经过这个事件后,消费者对我们的品牌和服务更加认可,6月份调查显示,客户满意度在85%以上。”不过,5月的媒体投放费用首次超过了1000万,大大高于之前平均300万/月的费用。 自始至终,黎勇劲一直强调PPG是一个服装品牌,而不是一个网络平台,只是创新地借鉴了直销模式,尝试归避烦琐而高昂的中间渠道,依靠广告来建设品牌,增加销售。“我们并不是第一家尝试直销的服装企业。从我们出现开始,模仿者也不计其数,有的甚至照搬我们所有细节。但是学其形不能学其神。” 黎勇劲认为,PPG的差异化在于品牌本身。首先,PPG传递的是激情和活力的动感形象。其次,投放广告和宣传册都只是一个外在表现,是为了接触顾客。而真正的价值在于连接这些接触点和销售额之间关系数据库。如何把所有的表象元素梳理清晰,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并且随着消费者需求品位的改变及时变化,才是PPG真正的竞争力。PPG为顾客设计的所有接触点未必适合其他品牌。 “PPG从诞生至今,其核心的商业运作模式丝毫没有改变。但衡量未来,PPG的直销模式能否继续成功,其关键还在于供应链管理的高度执行力。”由于黎勇劲的强势推进,经过2007年的发展,PPG在管理体制、体系上已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接下来,我们依然会毫不犹豫地坚持既有直销模式,同时完善与客户直接沟通的互动平台。” 上任COO已8个月的黎勇劲,已把PPG当作自己重返企业运作的崭新契机。“我在PPG的所有收获都是很有价值的。管理的实战经验,对我以后无论做投资或者做企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还年轻,应该不断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做事,这才是最重要的。”2007年,PPG的年销售额预计会达到10~15亿元,相对于2006年同期,其营业额增长了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