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奥运经济不是奥运会经济



强调奥运经济的外部性,绝不能仅看到外部性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外部性的消极一面

  □白明/文

  自从洛杉矶奥运会实现赢利以来,奥运经济俨然被看成是一些商业资本的运作平台。且不说奥运场馆建设这样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的投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就是“送钱”的赞助商也是趋之若鹜,更不用说想发“奥运财”的宾馆、饭店、航空公司、零售店铺等相关经济群体。

  然而,如果要将奥运经济完全等同于奥运会经济,那目光未免也就太过短浅。想当初,洛杉矶奥运会确实取得了几个亿美元的赢利,但美国政府支持举办洛杉矶奥运会绝非仅仅看中了这几个亿美元的“小利”,而是看中了奥运会的影响力。迄今为止,也只有奥运会的影响力,才足以起到“为国家做广告”的效果。

  其实,无论是取得赢利之前,还是取得赢利之后,许多国家办奥运会都有“为国家做广告”的初衷。

 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奥运经济不是奥运会经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与7年前北京申奥成功之时相比,人们热情犹在,但更加理性,也更加关注北京奥运会的利益得失。虽然直接用利益得失来评价奥运经济并无不妥,但是如果仅仅用直接利益得失这个“小算盘”来对北京奥运会进行经济评价,而没有看到奥运会在经济上的外部性,则未免视角偏颇。

  首先,认识奥运经济的外部性要立足于规模效应。过去,加拿大、希腊等国家在奥运会结束后,经济确实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中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中国是个大国,经济规模和人口基数与上述国家的经济规模相比,差异非常大,而举办奥运会所需要的投资差异并不大。虽然中小国家的人均收入比较高,但人口少,均摊的奥运会成本自然就大。中国人口基数大,每个人分担的成本小。

  数据显示,雅典奥运会的总开支大约是160亿美元,而2004年希腊的GDP是1850亿美元,这意味着奥运会的花费占GDP的8.6%,而北京奥运会总投资预期是雅典的两倍,但中国去年的GDP大约为3万亿美元,奥运会投资只占1%左右。

  其次,认识奥运经济的外部性要立足于长远。如果说中国经济的受益周期只有17天,举办奥运会的确很不经济。然而,为奥运会而兴建的基础设施并不是奥运会结束后就都拆了,许多基础设施要继续为中国人民特别是居住在北京市的中国人民所用。

  中国过去30年来的投资增长很快,而且是连续性的。进一步说,举办奥运会虽然会增加一些投资,但更多的投资跟奥运会没有直接关系,奥运会的结束,不代表投资的结束。事实上,奥运工程在北京整个城市建设的投资中所占比例不高,像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本来就在计划之中,即使没有奥运会,也一样应该建。

  最后,认识奥运经济的外部性要立足于奥运会对经济的拉动。就北京奥运会而言,相对一些人口小国来说,人均负担的奥运会成本并不大,但这只是从奥运会的投入角度来谈大国的好处。从产出来看,也不能仅看到眼前的出售转播权、赞助、销售特许商品、门票等方面的收益,更多的要看到奥运会对中国经济所带来的多方位拉动作用。

  当然,强调奥运经济的外部性,绝不能仅看到外部性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外部性的消极一面。如果只从正外部性视角看待奥运经济,而对举办奥运会的负外部性视而不见,很可能会使奥运经济的运行过程受制于各种约束,在宏观经济层面与微观经济层面容易造成“奥运后遗症”,像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后出现的“后遗症”就相当严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9157.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奥运经济不是奥运会经济》为网友从未停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