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完善投资环境来看,创业板的推出与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均应受到同等重视。
文/肖明
讨论多时、也争议多时的中国版纳斯达克已经临近。3月21日,中国证监会(www.csrc.gov.cn)正式公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而根据媒体的预测,最快可能在本年度6月份将会有首批企业登陆创业板。 6月份的时间线仍旧值得观察,但是创业板之于中国高科技行业,乃至整个中国风险投资环境的改善,投资链条的完善意义不容置疑。“我们不缺少好的创业企业,有很多有潜力的行业,同时也已经诞生了大批的国内投资者。”半年前,在热议创业板时,一位创业者表示“(创业板的推出)这将补上中国创业投资链条的最后一环。” 长期以来高科技行业一直处于“两头在外”——外资投资、国外上市的局面。“在我们接受海外风险投资的刹那起,也就注定了我们要走上海外上市的道路。”盛大网络(www.shanda.com.cn)董事长陈天桥分析。国外的风险投资,特别是美国的风险投资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投融资以及最后的退出机制。 海外上市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可以拿到更多的发展资金,其利自不待言。但是,其弊也异常明显。海外上市的代价有时对上市公司来说,显得过于沉重,而且由于投资者多为海外投资基金,它们对国内产业界的熟悉程度多以美国相关企业做类比。有了Google(www.g.cn)的参照,百度(www.baidu.com.cn)就可以获得非常好的股价体现,而因为中美产业不同,中国的网络游戏概念公司则估价相对较低。 而如果转在国内股市上市,这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此外,创业板的推出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也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国内居民储蓄率偏高的大背景下,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一直是国内金融市场的一个长期命题,创业板的推出也符合这一趋势。主板之外、辅助以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再加上三板,中国资本市场形似接近完整。 但是,国内资本市场一直为人诟病的监管环境也让人担忧国内创业板会不会沦为低质企业的温床?有纽约上市企业高层曾经表示,之所以选择海外上市,而不是国内上市,其主要理由是因为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更加严苛。此话的另一面也可以理解为对国内上市企业形象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监管的失望。 在关于创业板的上市企业资质上,与国外创业板相比,决策者提高了上市企业的门槛,提出了上市企业连续盈利的具体要求。这对于当下的国内孱弱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来说无疑是明智的。此外,如果创业板能够顺利推出,决策者也应该尽快考虑打开海外上市企业的回归之路。对于国内股市来说,让这些高科技公司回归国内股市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海外上市的经历,这些公司的公司治理相对来说要比国内上市企业更加严谨。而从利润成长性来说,海外上市企业均为最近10年中国成长最快的企业。它们的回归对于改善国内股市的监管环境,让国内投资者分享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果实意义不凡。同时,也可以让这些高科技企业从快速成长的中国股市获得资本层面的支持。 在两会期间,政协代表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就有一个关于允许海外上市企业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提案。从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来看,这一提案也有其相当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