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彦明把发展远洋事业视为历史赋予的责任,在他的领导下,河北远洋在经营管理、用人用工制度、按劳分配、企业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企业活力大为增强,不仅使河北远洋走上了全新的道路,也为国企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本刊记者 宋奕青
扩张之道 任何一个企业在起步时必有一个可以勇闯天涯的领军人物。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彦明,一个个性严谨、率真热情的人。他受命于河北远洋危难之际,穿梭于变革时代里的机会和需求之间。在短短9年间,将河北远洋由5艘老旧船舶,发展到全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总吨位在香港列第一位。高彦明的个人资产也在2007胡润全国富豪榜排名中列第45位,达到130亿元,成为航运界的传奇。 20多年前,河北远洋只有一条屡经修补的旧船,名为“远洋”,实际上最远只到过香港。上个世纪末,长期亏损的河北远洋走到了破产的边缘。但高彦明从公司业务类型和产业供需失衡中看到了人们忽视的商机:杂货运输市场逐渐萎缩,散货运输市场正在异军突起。上任伊始,他就全面实施低成本扩张等战略,使公司的船队由小型杂货船向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油轮方面发展,由近洋航线向全球航线发展。2003年,他又引进了低成本、载货量大的好望角型散货船,成功进入超大型散货船运输市场,使公司实现了质的飞跃;2004年,河北远洋一年买入船舶13艘,净增运力260多万载重吨,成为当年世界上最大的船舶买家之一,并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原油运输市场;2005年,公司又接入了10艘船舶,使河北远洋成为近些年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船公司之一。 令业界惊叹的“远洋速度”彰显出一个企业家魄力和决策智慧。目前,河北远洋拥有和控制的船队规模为100多艘船舶、1000多万载重吨,在中国大陆境内排在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之后名列第三,成为集海上运输、船舶租赁、船员外派和国际贸易于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公司船队从事全球海上散杂货及原油运输,承运的货物主要有谷物、铁矿、煤炭、焦炭、化肥、杂矿和原油等。曹妃甸港区三分之一的进口铁矿石也是由河北远洋船舶承运的。 超越自我 抓住产业历史机遇,是高彦明掘到“第一桶金”的原因,但是不断地超越自我的精神与能力,才是他给我们的真正启迪。 思路决定出路,高彦明的脑子里充满了创新思维。2004年,根据多年的经验,他力主改革将一艘25万吨超大型单壳油轮改造成超大型铁矿专用船。该油轮的成功改造,在世界上开创了超大型油轮改造的先河。此后,河北远洋又与中船重工民船研发中心联合设计,成功开发设计出符合国际造船新规范、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18万吨新型好望角型散货船,满足了船东对该型船吃水、航速等各项技术指标优化的要求。该船的设计优于日本、韩国的同类型船舶。在推向市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接获了40多艘的订单。这一点可以说是高彦明与河北远洋的核心竞争力。 高彦明很低调。在他身上,有着北方企业家那种典型的“务实,不张扬”的性格。正像有些学者所说的那样,“草根企业”因其发展迅速和经营模式多变等特点,对环境、市场有着更敏感的反应和更细致的要求,这一点,在高彦明身上,我们的感受尤其深刻。 在此次会议上,高彦明明确地提出了“国际一流的大公司和国家主力船队”的战略目标。沿着这一目标,2007年,河北远洋又斥资11亿美元,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订了16艘18万吨远洋巨轮。这一宏大的造船计划又一次震动了世界航运界。 对此高彦明感慨地说:“我国是海运大国,但是我们国家80%以上的远洋货物是由外国船东承运。作为国际海运企业,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收复失地。把河北远洋发展成能在国际舞台上、国际航运市场上驰骋打拼的国家的主力船队之一。”当身边的同行侧目打量这艘几乎是在一夜间成长起来的“巨舰”时,它已经风帆高扬,只等东风来临,起锚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