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创业板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email protected]
尽管北京的冬天已经是寒风瑟瑟,证监会的各路人马依然在忙碌着各种发审及批复报告,据说有一千多家创业公司都已经递交了申请,期待着在未来的“创业板”上市,而且还不算数量庞大的有意上市者。 深圳冬天的阳光 2007年12月1日,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在深圳举行。 这一天的深圳似乎格外“阳光”,这一天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深圳以一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报告给争议十年的创业板一个惊喜。 尚福林看上去很喜气,连同等待和聆听他报告的人们一样。在这个发言中,尚福林表示,当前推动以创业板为重点的多层次市场建设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近期创业板的具体筹备应重点做好制度安排准备、上市资源准备、技术系统准备,以及市场宣传与投资者教育等。 这是中国证监会首次向外界公开创业板的市场定位与制度设计,同时也是首次宣布推出条件已经成熟。 “争议十年,筹备十年,终于等到了瓜熟蒂落之时。”一位投行的高级经理如此表示,自2006年10月商务部10号文件颁布以来,基本上已经关闭了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的大门,“别看今年在海外上市了很多家企业,其实这都是在10号文颁布之前审批的,自10号文之后,商务部就没有审批过一家企业,现在商务部排队的企业就有一千多家。”这位经理同时说。 “海外上市大门关闭,A股上市门槛高,而且2007年审批的基本上也都是大盘权重股,一些成长型的企业根本就不会批,因此,大家目前就只能等着创业板了。”法国NBP亚洲董事总经理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就在尚福林发表了建立创业板条件基本成熟的同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六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亦表示,“现在来说建立创业板,或者建立二板市场是宜早不宜迟”。成思危表示,目前建立二板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早在1998年3月,民建中央就向九届政协会议提出《关于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同年12月,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曾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当即要求中国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当时人们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板出台立下了倒计时牌,国内有数百家中小企业为上市而跃跃欲试。1999年,深圳市政府甚至专门成立深圳市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来专门为23家创业企业服务。 但此后长路漫漫,创业板在经过反复的酝酿、讨论,迟迟未能推出。 这一等,就是整整十年。 创业板:漫长十年将圆梦 创业板,按照通俗的称呼,即称为二板市场,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场,是指主板之外的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是对主板市场的有效补给,这一板块在资本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创业板的目的很明确,跟这个名字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数十万的创业企业,似乎原本就跟A股无缘,A股市场动辄上百亿的融资规模让这些企业望而却步。 创业板就是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旨在支持那些一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又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但也可能得到更大的收益。 “从1999年以来,深交所筹备创业板市场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证监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但2000年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下跌80%、全球新兴资本市场也纷纷下调,忧虑和怀疑使这个新生市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同时,创业板也因现行法律制度的限制和市场环境的压力而陷入难产之中。 在这一年里,任正非写了《华为的冬天》,这是一篇在IT业界广为流传的文章,许多公司的老总都向下属推荐阅读,联想集团总裁杨元庆就是该文的积极推荐者。有人认为这是任正非为IT业敲响的警钟,也有人说任正非是“作秀”,还有人猜测是华为在为人事变动制造舆论。由于任正非很少和媒体打交道,因此我们无从知晓这篇文章的真实背景,但是,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任正非大谈危机和失败,确实发人深省。 然而,正是从这一年的年底开始,整个IT界突然一片肃杀,创业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于是,创业板再度被搁置。 2004年,在创业板计划搁置后,深交所推出了权宜之策——中小企业板,不过其IPO条件与主板一样,仅在股本规模上有所区别:IPO发行股份在1亿股以下的企业(金融行业除外)放在中小板,1亿股以上的大企业在上海交易所挂牌。但现在看来,以中小企业板为基础、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这也是从单一层次资本市场向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2007年8月,《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草案)已于8月22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这消息一出,再次将人们的热情推向顶点。 2007年12月1日,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在广东南海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最快将在2008年年初推出我们自己的创业板。 如果确定,那么2008年将是创业板提出的第十年。 快公司助推中国经济转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柜台交易场所。这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块,都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资本体系。正是在这四个场所的共同努力下,资本市场的发展才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国已经进入了资本时代,一本《货币战争》让无数的国人为之震撼,并且持续不断地在争论。“资本市场的完善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高能资本董事长、创始人王晓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创业板将有助于中国一大批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一大进步。” 不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权力没有给予真正的创新企业和绝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资本市场的支持,很多中小企业丧失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据国家发改委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的融资,98%是间接融资,2%是直接融资。也就是说上市融资顶多就是2%,但是从2005年的中小企业板开通3年来,到2007年底已有200家企业上市,2007年一年就有接近100家,共计IPO融资约654亿元、再融资75.5亿元。由此看来,创业板的推出,将更进一步地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技术创新都是依托资本市场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初钢铁和化工行业的兴起,到20世纪末计算机、生物工程成为经济的龙头,起飞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 曾经硅谷的智慧点燃了美国创业的热情,拉开了美国的新技术革命大戏,所以在这样的金融体系及市场环境下,Nasdaq的创立就是水到渠成。这被认为是美国创业板市场的成熟。之后,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以Nasdaq为蓝本,开创自己的创业板,包括欧洲的法国,亚洲的中国香港、韩国等。 若干年后的一天,当中国的创业板上也出现了类似Nasdaq里的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思科(Cisco)时,那么中国的创业板将会是中国经济的又一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