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侠2 身陷险境 鸿海模式被复制身陷四面楚歌 郭台铭神话不再去职或成烟雾弹



    作为一家“家长制”企业,鸿海的企业文化打上了太多“郭台铭”式的烙印,他曾经带领公司所向披靡。而现在,鸿海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考验,郭台铭能否展现个人魄力,再次力挽狂澜

    记者/杜舟

  新年伊始,台湾首富、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的去留成了业界讨论的焦点。

  日前,他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表示,将履行诺言,正逐渐淡出集团的日常运作,将主要精力放在战略制订上。

  按照4年前郭台铭的表态,他将于2008年放手。早在去年,郭台铭就一直在寻找新的接班人,而原本有意培植的郭台成(郭台铭之弟)去年7月已病逝,谁是未来鸿海集团的接班人,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起来。

  鸿海集团是全世界EMS(电子组装制造)产业中的老大,其他竞争对手只能望其项背。但是,鸿海的日子也并非高枕无忧,先前每年30%的高增长态势已一去不返,投资者由追捧开始变得摇摆。据统计,2007年11月至12月下旬,鸿海集团包括鸿海、鸿准、富士康及群创等公司,市值蒸发8000亿元新台币(人民币与新台币的比率约为1:4.15)。

  鸿海正面临一个十字路口,其过去成功的商业模式,被竞争对手模仿,令企业陷入成长瓶颈。以富士康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代工厂,最近几年遭遇了比亚迪的强势冲击,从富士康手里抢走了大量订单。

  另外,富士康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加上新劳动法的实施,以及新税法出台,富士康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郭台铭神话的光环正在逐渐褪去,他是去还是留,成了一个问题。

  商业模式被复制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后,鸿海集团终归平庸。

  富士康现在就有了强劲对手,比亚迪这个后起之秀,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把营业收入突破了126亿元。而最让富士康头痛的是,它抢走了自己大量的客户,郭台铭为此找不到好的应对策略。

  比亚迪早期从手机电池起家,逐步建立手机生产技术,并锁定富士康为目标,打进诺基亚,成为富士康之外的第二大供货商。由于比亚迪的产品价格明显较富士康有优势,诺基亚对比亚迪的有意栽培越发明显。目前三星、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TCL、海尔、华为、飞利浦等都是比亚迪手机的代工客户。

  比亚迪的商业模式与富士康非常接近,从2003年起,比亚迪进入了手机代工领域。目前,该公司的业务涵盖手机电池、手机代工及汽车生产领域。富士康表示,之所以比亚迪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就是因为它采用整批挖角的方式,复制了富士康的商业模式。

  富士康集团一高管披露,自2003年开始,比亚迪不断以各种手段(承诺跳槽者均可获得优厚待遇)利诱富士康的员工跳槽,至今已被挖走400余人,其中包括富士康花费几十万元派往欧洲培养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

  不仅富士康如此,据台湾媒体报道,“群创(富士康旗下的公司)整合上游面板、关键零组件及下游监视器、电视的做法,在过去面板产能过剩时,创造了一个奇迹。不过,现在这一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类似群创的整合商业模式也一一出现,例如友达与佳世达、奇美与冠捷,以及华映与唯冠等,它们的结盟,也让群创的领先优势不再明显。”

  连鸿海本身也遭到了强有力的挑战。过去,通过横向并购,以及从模具、机壳、零组件到组装制造等上下游的垂直整合模式,鸿海打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版图,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把全球其他EMS大厂、国内ODM(原厂委托设计制造)厂商逼得气喘吁吁。

  然而,也就几年时间,鸿海成功的商业模式就被竞争对手成功复制。例如在EMS厂部分,早期曾遥遥领先鸿海的伟创力,自2005年龙头地位被鸿海超越后,它也开始“研究”鸿海,包括收购旭电、华宇计算机的笔记本计算机生产线,还入股驱动IC设计公司联合聚晶,这些购并及整合动作,无一不是针对鸿海而来。从各自财报看,2006年伟创力的营收为188亿美元,旭电为115亿美元,两者相加约为303亿美元,与鸿海的385亿美元仍有一定差距,但它们之间的整合,有望从鸿海手中抢回EMS的龙头地位。

  鸿海的商业模式已被竞争对手成功复制,这对鸿海构成了极大威胁。

  成本优势不再

  郭台铭现在的烦恼,不仅是来自竞争对手,还有鸿海本身,因为它已开始面临成长极限的挑战。

  2007年,鸿海集团营收将超过400亿美元,这一成绩,在台湾找不到任何竞争对手。但是,过去每年成长30%以上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

  仔细观察,不难看出,鸿海过往的出色成绩,主要得益于中国内地的成本结构,也就是说,是无数低工资工人的血汗造就了鸿海帝国。但郭台铭和他的鸿海集团已经把劳动力成本降到了最低,再无下降空间。

  这两年,富士康遭到了极大的非议,特别是劳动时间严重超标,工人待遇低,一直处在丑闻的漩涡中,而郭台铭公开表示严格遵守《劳动法》,更大程度上是在作秀。前些年,在富士康等工厂,每月加班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36小时,几乎司空见惯。

  普通工人的工资待遇很低,要想拿到1000多元,必须长时间加班,这种待遇在我国已经没有竞争力。而做研发的工资也不高,所以很难招到名校学生。很多人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积累一点经验就跳槽。

  低成本已经很难留住人才,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低成本正是鸿海集团的优势所在,如果没了这项优势,公司的前景将大打折扣。

  而从今年元月起,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在中国投资最大、员工数目最多的鸿海将产生重要影响,这样一来,势必增加生产成本。新劳动合同法收紧了企业的用工“灵活性”,各大城市正在不断提高“最低劳动工资”标准。以深圳为例,深圳市政府继2006年将深圳市关内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从710元上调到810元后,2007年又上调至850元。

  截至2007年12月,富士康在大陆的员工人数达68万(年初时仅为45万),分布在深圳、山西、山东、武汉等全国13个厂区中。富士康一位管理层人士透露说,公司在寻找理想的“办法”,解决业绩高增长压力下员工的效率问题,除了依靠自动化提高效率外,还包括考虑是否借用“劳务派遣工”的方式节约成本,也就是临时工的方式。

  郭台铭是否交棒

  投资人最关心的是,郭台铭此前多次强调,将在2008年交出大权。

  现在看来,疑问多多。作为一个向来强势的领导,郭台铭不可能退得那么彻底。但若真如此,投资者又担心,一旦郭台铭退下来,没有了主心骨的鸿海集团,能否守得住。现在的鸿海,竞争对手众多,郭台铭的退出,难免会动摇公司的军心,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靠制度运转,但鸿海不同,郭台铭的强势,使鸿海集团打上了太多他的烙印。以其旗下的富士康为例,郭台铭似乎就是整个公司的象征,大部分决策都得由他一手拍板决定,公司董事会形同虚设。

  在郭台铭的强权下,鸿海太依赖他的个人主义,一旦没有郭台铭,公司在短时间内将很难适应。而从目前来看,除郭台铭外,很难找出有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他的强势,剥夺了更多人的成长空间和锻炼机会。

  郭台铭交棒的事情传了很久,对象大多是与其一起创业的老臣,如负责游戏机业务的戴正吴,模具铸造的徐牧基。也有新近冒出的战将,如拿下苹果系列产品代工业务的蒋浩良,协助鸿海进军液晶面板产业的群创光电总经理段行健等,但他们都很难压得住台。

  郭台铭原本有意栽培郭台成,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此前,花旗环球证券董事总经理杨应超曾表示,因为鸿海接班人最重要的权力,就是要承接郭台铭的财富分配权,最够格的鸿海接班人,非郭台成莫属。“可惜郭台成身体不争气,于2007年7月病逝,这也打乱了鸿海集团的接班布局,因为郭氏家族在鸿海内再无实力派人物。

  2007年,特别是下半年,公司股票大幅跳水,这让郭台铭很费脑筋,也让人怀疑,他还是原来那个郭台铭吗?很多过去相信“买鸿海股票一定会赚钱”的投资人,如今内心似乎也开始产生疑窦。过去,外界对鸿海不看好时,郭台铭的魅力总能让人跌破眼镜。

  现在,郭台铭似乎更大程度上是一个娱乐明星,与多位明星传出绯闻,而且多次霸占娱乐版头条。投资人担心,他原来那个努力打拼事业的勤奋形象正在消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8869.html

更多阅读

再生侠2 身陷险境 张春江身陷“网事”调查(3)

  债务包袱  尽管原来属于小网通的资产在上市之后与网通集团渐行渐远,但其留下的债务包袱却给其带来了持续影响。  网通在并购进入吉通之后调查发现,吉通负债是28.4亿元。而小网通的债务负担远高于吉通。2001年底的媒体数据是,

再生侠2身陷险境电影 中小加盟店再陷“短命”险境

   炒栗子、糖葫芦,今冬小吃市场除了这老几样外,最火热的当属改头换面的烤地瓜深得人心了。已经进入热卖期的烤地瓜,被一些餐饮管理公司用专业烤炉和统一配送的特甜品种地瓜重新包装上市,但伴随而来的是众多加盟店身陷大量克隆的窘

创业秘籍 鸿海系 郭台铭的创业秘籍

  郭台铭曾经回忆自己在创业初期,同样面临借不到银行资金,也无政策扶持的窘境,最好的人才即使有钱聘请,也不愿意屈就小公司的窘境。     这些处境,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处的境地,似乎没什么区别;但20年后,“鸿海系”纵贯

声明:《再生侠2 身陷险境 鸿海模式被复制身陷四面楚歌 郭台铭神话不再去职或成烟雾弹》为网友现实太现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