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向东/文

经济总是在起伏中发展,有繁荣就会有萧条。透过对CPI和PPI走势的分析,也可把握经济的起伏:当CPI不断上涨,而PPI仍然处于企稳或者下跌的时候,经济就开始步入繁荣期,因为总需求不断扩张的同时,供给仍然相对充足,此时,企业利润将不断向上攀升;当CPI开始向下走,而PPI却不断向上攀升,此时,经济就开始步入衰退期,因为CPI的下降表示总需求开始收缩,而PPI的攀升则显示经济规模的扩大已经受到上游行业或者资源的约束。在传递的路径上,经济开始复苏时出现总需求的扩张,导致对终端产品需求的加大,该需求必然会逐级向上游传导。当传导到最上游的资源性产品时,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必然会导致资源品价格的急剧上涨。资源品价格上涨的结果就是企业利润受到侵蚀,同时总需求由于价格的提升而受到抑制,经济便开始步入“冬天”。资源约束引起的国内PPI的上涨是通过加工制造业体系逐步传导的。7月份,中国的PPI同比上涨10.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从7月份的PPI结构来看,采掘和原料工业涨幅远超过其他工业行业的涨幅,这说明:资源品价格上涨透过工业体系在传导,但这种传导在不断的衰减,资源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在中下游工业行业中被消化,这将造成中下游行业利润下降,经营环境恶化。由于翘尾因素的消除,7月份的CPI回落到6.3%。2004年至2005年,中国的PPI也出现了一轮上涨,但PPI的上涨并没有传导至CPI,而是完全被中下游企业消化。这一次PPI上涨将很可能传导至CPI。这是因为较之2004年PPI上涨时的内外经济环境,目前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一,2004年的国际经济环境较好,全球经济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中国产品的外部需求很旺盛,国际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企业盈利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企业易于消化PPI的上涨。而目前,全球经济都面临下滑,外部需求会急剧减少,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处于位,这会导致企业盈利状况发生恶化,盈利下降将导致消化PPI的能力减弱;其二,目前中国总需求增长已趋稳定,供求总量关系大体平衡,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单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生活消费品价格。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社会环境成本不断加大等因素变化,近两三年来企业盈利状况发生恶化,企业盈利状况的恶化又导致一些行业的部分企业面临两种选择——亏损或提价以维持盈利,企业亏损会最后导致企业关门倒闭,这又会导致全社会的就业状况发生变化,提价则将加大PPI和CPI上涨的压力。目前,全球经济已经步入加速衰退的通道,经济的衰退将降低对资源的需求,这将导致价格弹性较为明显的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趋势性下降,国内PPI未来的压力也将减缓。前期国内石油价格的理顺,对PPI的传导较为迅速,但在经历两个月之后对PPI的传导会逐渐衰减。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已出现快速的回落,因此,PPI在未来的两个月内会呈现出拐点,出现趋势性的下降,而此时的经济增长和企业利润增速将步入此轮经济周期中的最糟糕时期。■ (作者为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