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四川经济发展 地震“震”出四川发展弊端



近年来四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来投资、外延发展模式取得

    ◎刘奇洪

  “5·12”汶川地震夺去了四川数万人的生命、伤害了四川数十万人的肌体、毁坏了四川数百万间房屋,其破坏之大、影响之广创造了四川历史纪录。汶川地震对四川短期经济发展而言,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主要以恢复家园、进行重建工作为主;但就长期而言,如果社会各界能够认真吸取经验与教训,对四川乃至中国整个西部开发战略进行反思,这对推动四川乃至整个西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可能也是“多难兴邦”的另一种诠释。

  地震对于四川经济的短期影响

  四川在地形上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四川盆地及其周边丘陵山地,二是川西北高原山地,三是川西南山地。四川盆地为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地区,也是中国天然气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在地形上以龙泉山、华蓥山为界,又可分为三个部分:华蓥山以东,为东北——西南走向平行岭谷地形,目前主要划给了重庆;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为丘陵地带,这里以盛产水果为主;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以成都平原为中心,这里是四川开发历史最为悠久、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川西北高原山地,主要包括阿坝州全境和甘孜州北部,地处大渡河、岷江、雅砻江、黄河等河流上游,也为牧区向农区过渡地带,高原、山地、峡谷、湿地广布,生态脆弱。川西南山地,主要包括凉山州、攀枝花市和甘孜州南部,属于横断山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布明显,高山、峡谷、河流相间分布,生态脆弱;又由于地处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这里成为中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5·12”汶川地震灾区恰恰分布在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处,重灾区以龙门山为核心,南至雅安,北到甘肃陇南和陕西汉中,长达300公里、宽达50公里。四川地震重灾区包括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等地,2007年成都、绵阳、德阳、广元、阿坝、雅安六个市、州生产总值为5136.57亿元,占到了四川全省的48.9%。

  从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看,四川地震直接损失预计在8500亿~10000亿元,按照2007年四川实现生产总值衡量,直接经济损失占到了四川生产总值的80%以上。

  但同时,国内外经济援助和灾后重建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四川经济发展,根据各种经济援助和各级政府灾后重建预算支出推测,2008年四川用于灾后重建资金将超过2000亿元,考虑到一些救灾物资不在四川生产,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有限,但按照倍数2.5计算,也将带来5000亿元生产总值。

  从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看,地震灾区为四川经济最为发达地区,“5·12”汶川地震由于影响面广、余震持续时间长,影响到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如以旅游业为主的阿坝州、成都的都江堰,此外,一些道路、厂矿的恢复要有一段持续时间,这将影响到2008年四川经济增长。

  同时,考虑到2008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地震灾区在四川所占经济比重和所受影响时间,预计2008年四川实际经济增长率为7%左右。

  地震暴露了四川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5·12”汶川地震一方面向世人展示了地震破坏威力,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模式之弊端。尊重规律、尊重自然,应成为四川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首要遵循的不二法则。

  回顾30年乃至更久的四川经济发展,我们发现四川不乏本土企业,如白酒制造和其他一些农产品加工等,但四川经济增长更主要依靠外来投资、外延发展模式取得。目前,四川经济总量虽然在西部地区排名第一,2007年四川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个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的省份,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指标依然偏低,许多农村家庭依然靠“打工经济”维持家庭的正常支出。“5·12”汶川地震,导致数千万人短期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供应匮乏,不得不长距离从沿海地区调拨,这说明四川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农产品深加工不发达,四川在农业资源转为经济优势方面,还要大打折扣。

 为何说近年来四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来投资、外延发展模式取得?根据四川统计报告,2007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生产总值的55.6%,与全国比重相同,而这些投资有相当部分投向了四川的水力资源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开发,一方面,由于大多为中央企业垄断,由此,导致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矛盾不断;另一方面,四川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多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急功近利式的开发,早在“5·12”汶川地震前就为四川长远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

  四川在地势上,处于中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之间,使得四川成为中国相对海拔最大的省份之一;同时,由于四川地处中国淮河——秦岭南北分界线以南,降水丰富,这使得四川水系发育非常充分,“四川”之名也集中体现了多河之意。“落差大”和“水量多”使得四川成为中国水力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四川发展最快的行业是水电行业,直接和间接吸引外来资本最多的行业也是水电行业。

  在1978年国家提出开发的十大水电基地中,与四川有关的就有黄河上中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上游等五大水电基地,其中,雅砻江、大渡河水电基地全部在四川境内,金沙江水电基地一半在四川境内,而这些水电基地大多处于纵贯甘肃、宁夏、陕西、四川、云南等地的南北地震带上。“5·12”汶川地震所幸的是主要江河大坝没有发生溃坝,但地震对电站库区水源涵养区所造成的山体松动,进而可能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将长期成为人们心中悬挂的“石头”。

  自2003年中国城镇化水平突破40%以来,中国又一次步入能源紧张状态;同时,又由于环境问题被摆上了议事日程,这使得国家决策高层到地方基层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清洁能源”——水电方面,在电力发展上只做环境评估,不做生态评估,或生态评估流于形式,甚至在200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中也有怒江水电开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问题。事实上,水电资源并不是无限制可开发的资源,大禹治水靠疏而不是堵,大规模在生态脆弱地区建大坝,危害的将是中国长期生存环境。因此,“5·12”汶川地震如能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自我纠正,这或许是“多难兴邦”来源的真正所在。

  地震要求四川进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如何改变四川农村现有的“打工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改变四川现有经济发展模式?这是“5·12”汶川地震对四川各级政府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作文”。

  四川如何进行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对四川而言,四川具有发展现代工业所必需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就区域优势来说,川西南(凉山、攀枝花)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攀枝花钢铁公司;川南(宜宾、泸州、自贡)已初步形成具有全国意义的酿酒、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产业集群;以成都为中心,涵盖德阳、绵阳、资阳、眉山等城市在内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已形成了装备制造(发电设备、航空、轨道交通、重型机械、量具刃具)、电子、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具有全国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如何提升四川产业结构,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一是要充分发挥成都平原城市群科研、教育和装备产业优势,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装备产业的机会,以电子通讯、航空设备、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设备等产业为龙头,提升四川产业结构;二是针对川西南金属矿产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大力发展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新材料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和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震后重建,就近实现农民就业和创业;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发展以金融、物流和旅游休闲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川西高原(阿坝、甘孜两州)和川西南山区应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把旅游业作为致富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

 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一是通过震后城镇规划建设,继续做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实现成都平原交通、产业统筹发展,形成以成都城区为核心,以成渝、宝成、成昆铁路为主干和多条放射形高速公路为依托的产业发展走廊;二是根据四川盆地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特点和要求,确定四川盆地其余不同地级市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以地级市为范围,培育强势产业和强势企业,除了酒业外,还应培育其他农产品加工产业,使得四川盆地农业资源尽可能多的转变为经济资源;三是以交通建设为基础,以物流业为发展重点,构造多个省际物流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广元、达州、宜宾等城市;四是针对川西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的情况,以航空业为突破口,以规划建设支线机场为核心的地面高等级公路为基础,加快交通和接待、景区设施建设,并从游客的角度出发,在适当时机,开辟川西支线机场直达中国东部门户机场航线;五是四川多河流,且大多汇入长江,主要城市也多位于河流回合处,又由于同一河流不同河段属于不同城市管辖,因此,在产业选择和布局上,应以流域为单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旅游业——地震灾区经济发展必然选择

  中国的地势分为三级阶梯,由于过去交通的不便和人们活动范围较小,在中国有2/3的人主要生活在第三级阶梯上,因此,人们旅游的目光也主要放在了第三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上,尤其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带更成了一条重要的“黄金旅游线”。例如,中国目前著名的旅游景点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张家界、神农架、华山、五台山、武当山、恒山等就处于这条过渡带上。但随着交通、通讯的改善,尤其在人们追求自然的大潮流下,中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带则成了当前旅游的一条“火爆”热线,目前云南旅游最热的西北线(香格里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等),四川九寨沟、黄龙等就处于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带上。旅游目的地的重点转移,将继续成为四川地震灾区旅游“做大、做强”的基础。

  另外,从旅游目的地本身情况,四川地震灾区也需要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带具有江河海拔落差大、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和少数民族众多等特点;另外,又处于中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上,中国有一半强烈地震发生在这一地带。但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是这里的水电资源。因为与火电相比,水电不往外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似乎大力发展水电,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这里要指出的是,“生态”与“环境”要分开来,可惜的是,目前中国从高层到百姓,都把“生态”和“环境”混合一起,在一些大的项目上只做环境评估报告,很少做生态评估报告,有的即使做了,也只是草草了事。除了真正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少的项目外,水电和矿产开发不适宜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带大力发展。那么,这里的经济发展什么?生态旅游、体验式旅游、休闲旅游等是这一带可以发展的项目,丽江古城、纳西古乐、九寨沟开发的成功就是明证;同时,由于旅游产业带动性强,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实现这一地区的富民。

  阿坝州九寨沟、黄龙等旅游项目的成功推广和发展,说明发展旅游业,可以使一个地区百姓脱贫致富。对阿坝州来说,就面积而言,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省级单位规模;就人口而言,86万的总人口,相当于一个县的规模;阿坝州2007年生产总值为105.1亿元,只相当于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一个镇的规模。据统计,2007年阿坝州接待海内外游客为880.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了74.38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04亿美元;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业,既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水平,又能够投资用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这次地震的震源离九寨沟景区很近,周边的平武、松潘、青川、北川、茂县、文县(甘肃)等县都成了重灾区,九寨沟景区以外所依托的漳扎镇也遭到了地震严重破坏,宾馆饭店墙壁裂缝,道路路面开裂,山体崩塌导致道路堵塞,但由于九寨沟景区长期用旅游收入再投资景区保护,从而使得九寨沟景区在这次地震中免受了浩劫。因此,只要地震灾区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并通过旅游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就可以实现地震灾区振兴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跨越传统工业化、直接进入后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灾区重建,在经济发展上,旅游业是可考虑的首选发展产业!

 地震与四川经济发展 地震“震”出四川发展弊端
  (作者系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38700.html

更多阅读

越南经济发展 中国与越南经济发展

越南胡志明市--在各国政府与外汇储备肿胀和通胀相对温和的地区,越南是一个经济不稳定的孤岛。该国的经济仍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但工人阶级正在承受双位数字的粮食和其他必需品价格上涨的逼迫,导致著名信用评估公司最近调低该国国债信用

广西象州铁路发展图 论南广铁路与广西经济发展

     铁路作为基础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尤为明显。建国以来先后修建的湘桂线、黔贵线、黎湛线、南昆线对于广西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现在,连接两广首府的南广铁路将为广西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其建设迫在眉睫!  一、“沿江”

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水电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文|刘金焕     目前,为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走循环经济道路。考虑到风电、太阳能、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技术等方面还有局限性,短时间内还难以大规模发展。要实现我国“十一

易经与品牌经济 发展经济,大筹码还是品牌

——访湖南省湘西州质监局局长吕继贤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蒋永峰  湘西自治州质监局局长吕继贤。  贫困地区要发展经济,大的筹码还是要靠一些过硬的品牌来带动。  近年来,湖南省湘西州质监局紧紧围绕名牌战略不

金融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银行金融信贷与民营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宪法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后来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由此可

声明:《地震与四川经济发展 地震“震”出四川发展弊端》为网友我疯我癫我骄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