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马云哪一天会不会宣布自己“退休”,去做首席架构师?那样的话,阿里巴巴才真成了一个快乐的青年
作者:胡翦
阿里巴巴六位高管离任或换岗,一时间IT时评家们四处发表言论。 至于为何离任,旁人强猜都是隔靴搔痒。而几乎与此同时,华为宣布任正非“退休”(继而又被返聘)。如果任正非的“退休”并不是华为辞职门事件的终极公关手段,则此次两起人事变动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标志性意义。民营企业经理人的发展生态终于和政治人物的发展生态撇清了联系,进入到了自然进化阶段。说白了,就是大企业高管终于从“干到死”的预期过度到了“干到老”的现实。 看来,阿里巴巴想做一个快乐的青年。因为只有活力,才能保证生命力;因为只有年轻,才能与时俱进,才可能实现马云要做103年的企业帝国的梦想。与之相比,任正非的“退休”似乎来得有点晚。 高管换血,除了企业家从“尾大难掉”的企业权术考虑外,还有利于杜绝企业思维和企业性格的僵化。1979年,盛田昭夫推出WALKMAN。在此之前,研发人员都认为,把录音机的喇叭录音功能拿掉,装个耳机,光听不录,是异想天开。但是盛田一意孤行,结果SONY的WALKMAN随身听风靡世界。这种由企业一把手押宝式的战略选择,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几乎天天都在做。尽管索尼押对过两次,可是其在电视机市场液晶、等离子方面的“站错队”,最终掀起了索尼在全世界市场萎缩的序曲。企业根深蒂固的人治文化、权威崇拜,是横亘在百年老店理想前的最大路障,更何况是每一秒钟都不一样的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 “青年”和“教父”不可得兼,阿里巴巴要想做103年,就必须向完善的公司治理、Google式民主的企业文化进军。而不能像官僚干部一样,只上不下,甚至出现“60岁的人召集50岁的人研究40岁的人的退休问题”。 在华为前副总裁李玉琢的回忆里,段永基问任正非: “你有没有考虑到,你们(指任正非和华为高管)只占3%的股份,有一天别人可能联合起来把你们推翻,将你赶走?” 任正非说,“如果他们能够联合起来把我赶走,我认为这恰恰是企业成熟的表现……如果有一天他们不需要我了,联合起来推翻我,我认为是好事。” 我们很难确信任正非的回答是发自肺腑的,就像我们很难求证“退休”的任正非是不是可能“退”而不“休”。但是任正非敢予表态,敢于“退休”的做法,意味着他也承认,中国式的公司治理并不一定需要一位永恒的“教父”来把持。 或许,很快,在阿里巴巴的战略目标一个个陆续实现之时,人到中年的马云会宣布自己“退休”,去做首席架构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