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的趋势下,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延续强劲的势头,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将创新由口号转化为行动,正是企业能否实现持久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文/钱大群
钱大群: 钱大群(D.C.Chien),现任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于1977年加入台湾IBM公司,在过去30年IBM的工作历程中业绩斐然,曾担任过一系列的销售、渠道、服务、市场、营运和技术职务。 1996年,在纽约担任IBM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先生的行政助理。 1997年,在北京担任IBM大中华区系统与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职务。2001年,在东京担任IBM亚太区系统与科技事业部副总裁。2004年,在新加坡担任IBM东南亚/南亚区总经理。 2007年1月,被任命为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掌管IBM公司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与香港三地之销售、研发、采购、营运等业务。钱大群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数学系,曾于美国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高级管理课程、IBM全球高阶经理人课程进修。 在全球化不断加强的今天,所有的人和机构都有可能受到影响,这既是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在竞争优势和经济趋势这些传统观念不断被全球化浪潮重新定义的环境中,全球商业领袖普遍将商业模型创新视为获取竞争优势方面最重要的、可持续的途径。而全球整合、流程转型和企业内部创新成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并帮助其客户实现价值的法宝。 IBM所进行的全球整合转型,是以全球化的角度进行管理和运作,进行整合生产,并应用全球资源带给顾客价值。全球整合的趋势要求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大量地流动和不断重组,经济资源的配置将取决于世界各地区的不同特点和优势。 一直以来,企业架构、业务规模、技术创新和市场发现推动IBM不断在全球整合之路上进行探索,并形成了完整的全球整合企业的思路和战略。现在,在全球整合企业模式下,IBM在生产、分销和劳力配置等流程运作上采用完全创新的方法:把技术研发中心设置在技术人才丰富的国家;把生产和制造基地建立在制造业发达,并距离原材料产地较近的地区;财务中心、采购中心等职能中心分布在相应具有优势的地区。这样能够更好地利用和配置全球资源,达到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少成本、高效运行的目的。 内部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企业若想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良好的竞争态势,内部的创新力和凝聚力就显得尤为重要。IBM在信息基础架构平台的支持下,采用“全球在线即兴大讨论”的方式,就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未来发展方向、企业管理等问题调动全球员工进行创新思考,从而制订出凝聚所有员工智慧的发展战略。目前这一做法已经被很多公司采纳。 现在,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企业已不可能在每一个业务领域都有杰出的表现,还不如专注于自身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同时依赖几个战略伙伴支持其非核心但是重要的业务部分,或者把自己并不擅长,但是对核心业务大有帮助的业务外包给合作伙伴。他们需要将过去通过并购来实现业务整合的模式转变为比合资具有更高效率的协同业务模式,从而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跨国公司在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过程中,正越来越多地借助这种协同业务模式;而中国公司在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也应对这种模式多加关注。 其实,业务模式创新并不是大公司的专利,小公司同样面临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和合作方式的选择问题。 几年前,全球最大的前20个公司中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企业。但到了2007年,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里已有7家是中国企业。从规模上、竞争上来看,整个中国的企业也在全球的舞台上占了更大的一席之地。华为和联想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推动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要帮助企业节能降耗。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5.5%,却消耗了世界15%的能源。节能降耗,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发展共识。IBM认为,通过虚拟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节能运营,对中国的环保和发展意义重大。 在2007年,IBM还发表了“绿色中国”白皮书,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发展建言。白皮书指出:把环保纳入到业务战略和运营之中的中国企业,将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并有助于加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同时,白皮书针对如何采用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中国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该白皮书为正在面对环保及能效挑战的中国及中国企业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对于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产业价值链的优化管理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但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应用新技术,还需要建立创新的行动模式,动员全社会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 任何企业若想健康永续的发展,必须以承担社会责任为己任,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方面,从而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繁荣的趋势下,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在思考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延续强劲的势头,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将创新由口号转化为行动,正是企业能否实现持久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