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卫文省/文 从细微处入手对上市公司进行的监管,非常有效。这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几点考虑: 首先,监管部门忽视细节,上市公司就可能忽视更多更大的“细节”。中国的俗话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代表国家和政府对上市公司依法监管的证券监管部门,如果对于上市公司经营运作方面的细节问题不予理睬,那么上市公司的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是高管们,就会认为监管部门的监管不过如此,就会为自己的违法违规找到合适借口,而不断在合规与违规、合法与违法之间走钢丝。 例如,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可能会发现,个别董事会、股东大会记录不全,个别董事没有签名,如果此时保持沉默,上市公司可能以后再也不关心会议记录,甚至不经过所有董事或董事会就有可能出台或通过经营管理方面的“重大决策”。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上市公司运作的质量不断下降。 其次,监管部门忽视细节,上市公司就可能制造更多的细节问题规避监管。现实生活中,懵懂无知的孩童犯错后,并不知错,大人批评,甚至是打骂后,他们肯定就不会再为同样的错误而被打骂批评,这就是监督的效果。 同样,如果证券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及时,或者是曾经打过补丁,却采取默认的态度;亦或看见上市公司的办公场所出现大股东的标记,或者是财务上出现与大股东的非经营性小额往来,却不发表意见,这就会助涨上市公司继续违规的气焰,直至违法。 尽管上市公司的人员不是孩童,他们有可能因为轮岗而培训不及时,当然,也不排除个别的素质低下者,专门钻监管部门的漏洞。不过,由于你检查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应该就不是问题,于是就可以继续“将其发扬光大”。干脆重大信息以后也不披露了,或者是和大股东不分你我,放任大股东从上市公司转移财产资金,这样的后果非常可怕。

最后,监管部门忽视细节,投资者就可能对监管和市场失去信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之所以愿意进入这个市场,一方面是因为有从资本市场投资致富的冲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工作的信任。相信这个市场会有人管,如果出现问题,监管部门会依法维护公平和正义。 相反,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违规被披露处罚,而从中能够发现监管部门曾经怠于履行职责,导致上市公司小问题积少成多的痕迹,那投资者肯定会对资本市场失望,再也不敢、不愿、也不想与这个市场打交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这个资本市场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没有投资者的市场,或者是投资者人气不旺的资本市场肯定没有很好的发展前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我们今天的不慎或者是马虎大意,就可能酿成未来的大患。从“守土有责”的角度讲,证券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监管,绝对不能忽视细节。 (作者单位:中国证监会山西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