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热带滨海风情的海口市逐渐避开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海岛劣势,回归到独具资源优势的产业中来
文 Raymond Liu
一提到海口,大家都会想到碧海蓝天的热带海岛风情,但对于以生猪和禽类养殖为主业的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000735)总经理徐自力来说,海南岛还有另一个重大优势就在于“海南无疫区”。这家原本为解决海口市的“菜篮子”工程而发展起来的公司,不仅为海口市场提供了50%的猪肉和60%的鸡蛋,结束了海口市肉、蛋靠岛外供应的历史,而且开始作为“无疫区、无公害安全食品基地”开始向香港等地出口潭牛牌文昌鸡和猪肉产品。除了港澳市场,东南亚也成为徐自力的出口目标市场。 作为海南最大的畜牧龙头企业,罗牛山形成了以海口三江8,000亩养殖基地为核心,辐射全岛17个市县的产业格局。同时,罗牛山不断在产业链上进行延伸,为保证食品安全性,通过收购拥有自己的饲料厂;同时还进入零售领域,先后在海口市居民集中地带建立20多家“放心食品店”,打造海南唯一的放心食品连锁店营销网络。2007年,该公司销售额8.1亿元,其中主业畜禽产业业务收入近6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亿元,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17.36%。 为了解决发展规模养殖容易造成的污染问题,罗牛山还发展了“猪-沼-林(果)”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罗牛山结合生物有机肥处理技术和废弃物厌氧发酵技术,对污水进行厌氧发酵和好氧分解,产生沼气作燃料或发电,沼液用于农业灌溉,猪粪便发酵制成有机肥。这一模式实现了畜禽养殖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在海南率先实现了畜禽生产与生态环保兼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必须避开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劣势,立足海口特有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海口市市长徐唐先表示,“罗牛山是其中农牧业的一个典范。”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海口提出了“两地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战略,即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兴工业基地、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则提出了“四地一中心”的产业发展战略,除了继续坚持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旅游休闲胜地之外,强调建设全省都市型农业基地、国家海岛生物产业基地、区域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这表明海口市回归到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主导的大农业、海岛生物产业、旅游业等产业中来。 在建设都市型农业基地方面,海口市除了像罗牛山那样借助“海南无疫区”等优势之外,还希望借助地处热带的独特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打造果菜产业“无公害”品牌。目前,热带水果、反季节瓜菜和热带花卉成为优势产业。除了满足海口本地日常需求外,每年有34万吨果菜销往全国28个大中城市,个别品种出口销往国外,预计今年销往岛外的反季节瓜菜、香蕉等将占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美兰机场周边重点发展的热带名贵花卉种植基地也为海口的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除了提供大量的新鲜果蔬产品,食品饮料深加工也将为海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是海口的重要优势。海口市管辖海域面积约830平方公里,洁净的水质和新鲜的空气吸引了许多外来资金进入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产业。台资企业海南蔚蓝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柯吉瑞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在投资海口之前,柯吉瑞已经在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投资了20多家水产养殖与加工生产企业。他注意到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水产食品的健康安全性,而对海口的考察让他感受到了海南一流的海洋水质和空气质量,以及海南水产品卓著的市场声誉,他认定海南是加工水产安全食品的理想之地。于是,柯吉瑞决定投资6,000万人民币,在海口市桂林洋开发区建设水产品冷冻深加工基地,并建立了3,000亩的水产养殖基地,目前年产量达1.6万吨,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 据海口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苏庆全透露,除蔚蓝海洋外,海口市已经培育出海南照丰水产有限公司、海南佳德信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水产品养殖及加工企业,2007年海口市渔业生产总产值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除了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和海洋资源外,海南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资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现有植物种类4,680多种,药用植物3,100多种,占中国现存药用植物种类近1/3。目前,海南建立了广藿香、肉豆蔻、砂仁槟榔等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基地,全省药材种植面积3.4万公顷,约占全国药材种植面积的15%。 “海口要做好南药文章,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快中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徐唐先市长表示。目前,海南养生堂已经利用当地丰富的南药资源,向全国市场推出了龟鳖丸等知名保健产品。 徐唐先认为,除了继续加强对南药资源的开发利用之外,海口还应该引进更高科技含量的生物科技。让徐市长引以为傲的是2005年引进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吕亦晨教授及其VTI生物研究院。吕亦晨博士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学和传染病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艾滋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2004年10月,一次偶然的考察机会让吕亦晨教授爱上了海口,并决定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组建具备国家级研究能力的VTI生物研究院,主要从事艾滋病、治疗性乙肝和新型流感三类疫苗的研发工作。此外,VTI生物研究院还承接科学培训项目和举办相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大大提高了海口在生物产业的地位。 “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海口市最大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发展的根本,”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大学教授的徐唐先市长看问题思路非常清晰和冷静,“我们要充分发挥海口的环境优势,吸引外来游客和外来投资,同时对任何有损环境的投资说‘不’。” 这座曾经以烂尾楼著称的城市现在不仅把所有的烂尾楼全部消灭,而且把这里变成热带滨海旅游休闲胜地。在世界环保组织公布的全球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中国有两个城市入选,三亚排名第二,海口排名第五。 面对同处一省的竞争对手——三亚市,海口市一方面开发新的旅游线路,另一方面策划更为丰富的旅游活动,同时整合湛江和琼北旅游资源,统一策划、捆绑促销,迅速取得成效。据海口市旅游局的统计,2008年上半年,海口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28.78亿元,同比增长12.7%。此外,海口市与三亚市之间正在磋商缔结友好城市的举措,预计将为海南两座最著名的城市增加更多的合作机会。而徐唐先设想的类似深圳华侨城这样的创意旅游项目,也许会给游客带来更长的逗留时间和更高的旅游消费。 繁荣的旅游业也加快了海口房地产业的发展,许多游客到海南旅游之后都为这里的气候和环境所倾倒,尤其是冬天温暖的气候和相对三亚低一半左右的房价让全国各地的许多游客成为海口的“候鸟”。“海口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理想的第二居所,目前海口房地产的70%以上由岛外人士购买。”徐唐先表示。 海口的环境资源同样带来了火爆的会展经济,2007年在海口举办的专业会议和大型会展达到6398场,平均每天有近18场会议在海口举行,这种会展经济不仅为海口带来了酒店、航空、饮食、旅游等方面的收入,同时对海口市的“引才”、“引智”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除了许多优秀人才因为爱上海口的环境留下来之外,许多到美丽海岛讲学的专家教授也为海口的人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年的《福布斯》中文版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尽管海口市的综合排名列88位,但是其劳动力素质指数和高级人才指数在全国190多个城市中分列27位和16位。 曾经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徐唐先市长深知城市定位和产业选择对一个城市的深远影响,专门成立了一个包含海外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在内的海外智团,帮助自己拓展思路。“除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之外,我们都认为高科技、高资金密集度、高劳动密集度的一些产业集群将会更快地推动海口的整体发展。”徐唐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