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专注研发,一面继续扩张,欧特克(Autodesk)对中国市场的期待也折射出其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深度思考。
本刊记者 赵仁宇
很多IT行业内的人士知道欧特克(Autodesk)(www.autodesk.com.cn)这个名字,是因为曾经的微软中国区总裁高群耀。高当年正是从欧特克跳槽到了微软,后来又回到了欧特克出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直到2006年他再次离开。 然而,对于机械制造、地理信息、建筑以及娱乐传媒等领域的从业人士而言,欧特克简直是一家比微软还要著名和重要的软件公司。欧特克赖以成名的“AutoCAD”软件推出至今已有26年历史,在二维、三维数字化设计软件类别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几乎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代名词。也正因为如此,“AutoCAD”的知名度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要远远高于“Autodesk”。 欧特克正在渐渐的改变人们的固有认识。从前几年开始,这家颇具传奇色彩的公司开始尝试转型,通过更加密集的收购和大力度的研发投资,将自己未来的发展重心更加倾斜到数字样机解决方案上来—也就是说,针对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利用可视化、仿真、分析等一系列工具,帮助用户在设计图纸转化为产品之前,可以更加真切直观的体验到自己的创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特克最近对中国市场的倾心投入,也顺理成章的成为其最新、也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战略布局。 人海战术 2008年1月8日,欧特克总裁兼CEO卡尔·巴斯(CarlBass)出现在上海,亲自为员工总数多达1500人的欧特克中国研究院(ACRD)揭幕。同一天,卡尔也宣布了欧特克对汉略公司(HannaStrategies)的收购正式完成的消息,但并未透露具体交易金额。这项收购计划2007年11月启动,经过两个月的整合,汉略的董事长、创始人之一黄健铭,以及汉略的总裁SamirHanna进入欧特克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分别主管欧特克中国研究院和制造业解决方案部。 不仅仅是高层,在此次并购的过程中,汉略公司在上海的近千名员工几乎全都进入了欧特克,并撑起了ACRD的半壁江山。ACRD其余半数的研究员,大多来自欧特克早在2003年就已经在上海设立的欧特克中国应用研发中心(CADC),截至2007年底,CADC的规模也已达700多人。 和CADC一样,汉略同样成立于2003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家和CADC存在“共生关系”的软件外包公司,可以说是欧特克软件开发的“特约供应商”。与多数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的在华研发机构或离岸外包公司只做软件本地化和应用套件开发不同,CADC参与了从算法、设计、开发到测试的整个软件研发过程,这也是欧特克全球规模最大、产品线最长、技术最核心的研发中心之一,甚至在很多方面已超过了欧特克设在美国本土的研发中心。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深度合作,汉略所做的事也带上了很多CADC的特色,而此次并购,也使汉略“软件外包商”的身份得以彻底升级。 如此泾渭分明的两批人马组合而成的ACRD“集团军”,会不会遇到融合和协调的难题?卡尔丝毫不为此担心。“那确实是两支不同的开发团队,而且在上海两个不同的地点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我们还将延续下去,”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卡尔解释说,“在我们收购汉略之前,汉略的团队和我们的开发团队所从事的产品开发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之间的业务合作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所以新近成立的中国研究院会有很好的工作延续性,他们的工作内容会和以前一样,并不会存在问题。”从这样的侧面也可以发现,欧特克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其实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高群耀从微软回归欧特克的时候,他曾给当时的欧特克CEO卡萝·芭茨(CarolBartz)女士提议设立一个“中国事务联合委员会”,就像微软当年所做的那样。卡萝欣然同意,卡尔·巴斯在2006年初接替卡萝出任欧特克CEO的同时,还亲自担任了该委员会的主席,这也为CADC的快速发展营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欧特克本来就是一家极其重视研发的公司。据卡尔透露,欧特克近年来的年均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年收入的20%左右,其2007年的数据为22%,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以欧特克2006财年21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计算,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将超过5亿美元。“这的确属于行业里非常高的一个比例。”卡尔略带自豪的说,“关键是对研发的认识,我们认为研发不是一种支出,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滚雪球”式扩张 从“深度合作”到并购,欧特克和汉略的关系发展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对于欧特克,这样的“发展”几乎是一种常态。汉略是欧特克成立26年来所收购的第27家公司。“我们认为任何一家公司都应该清晰地知道,创新不仅是发生在自己公司内部,世界上有很多聪明的人都在创新。对于欧特克而言,我们做的收购基本上都是小规模的收购,收购一家公司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对这家公司的某项技术感兴趣;二是欧特克要进军新的业务领域,为了获得相关人才而收购。”谈及收购的话题,卡尔深有感触,他本人就是由于自己所创建的Ithaca公司在1993年被欧特克收购而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 全球软件行业一向都是资本运作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而以收购作武器的公司也绝非少数,但像欧特克这样纯粹和执着的却也并不多见。从这个角度看,欧特克对汉略的收购,一方面延续了其一贯专注研发的习惯,获得了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也通过其惯用的收购方式,巧妙的将一颗棋子放到了中国市场上,除了中国市场庞大的建筑、制造、娱乐传媒、地理信息等行业的需求之外,也折射出其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深度思考。 毕竟,整个上世纪80年代,也就是欧特克公司成立之后的前10年中,“AutoCAD”是其售卖的唯一产品。欧特克无疑是数字化浪潮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其产品的流行,几乎彻底的把那些绘图板、图纸、铅笔以及尺子等各种传统的制图工具扔进了仓库。卡尔评价说,“现在世界上的各种高楼、飞机、汽车基本上都是使用欧特克的产品设计出来的。尤其是汽车,世界上几乎每一辆车的设计,都采用了欧特克的软件产品。而像视频游戏、电影特效,如果没有计算机辅助工具很难实现,我们其实是在通过我们的软件产品不断推动创意的疆界。” 在那个10年间,欧特克没有收购任何一家公司。“AutoCAD”太成功了,以致于,那几乎就是欧特克的全部。 尽管在公司历史上的第二个10年里,欧特克开始根据具体行业的需求,以“AutoCAD”产品为核心进行了行业细分,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推出了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套件,但其业务模式和对“AutoCAD”高度依赖的状态并没有太大改变。而在21世纪新的全球化浪潮汹涌袭来的大背景下,欧特克的单调似乎有些过时了。 欧特克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瓶颈。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7年间,欧特克进行了20多次收购。卡尔告诉记者,大概从二三年前开始,欧特克已经进入到了公司发展历程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更多为客户提供数字样机解决方案,通过可视化、仿真、模拟分析等一系列工具,使得客户在实体产品做出来之前,就能够去更真切和直观的体会到自己的创意”。这是欧特克眼中的新商机。 不过,作为传统软件公司的一个典型代表,欧特克同样面临着全行业都在面临的“威胁”。卡尔明确的说,多核计算和软件服务化,是欧特克绝对“非常关注”的技术发展趋势。在这个层面看,欧特克精心打造中国研究院也就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