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走向蓝海的过程中树立起新的壁垒和优势?如何避免先行者成为先烈?” 在一次高峰论坛上,当笔者把这个问题抛出的时候,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成功不久的两个企业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阿里巴巴CEO卫哲强调了钱的重要性,即融资的现实性和由此而带来的进入壁垒;而潘石屹则用他惯常回答媒体中所套用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等语录来做务虚的回应。有趣的是,与台上的表现相反,阿里巴巴是个盛产语录的公司,而潘石屹则凭借上市圈钱树立起了壁垒。 散会的时候,两个人的态度亦耐人寻味:卫哲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一脸冷傲地从红地毯上走出了会场,而老潘则笑眯眯地跟每一个迎上来的人都热情而耐心地换名片,比他旁边的秘书表现的还要有涵养。尽管,那张纸片上注定不会出现太多私密的信息。 我们不得不相信,每一次都笑脸迎人的潘石屹内心里一定会有自己的坐标,在房产甚至商业的生态圈里,他知道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自己的谦恭和格调,亦明白该如何将自己的判断和果决应用于实际行动。 “今年年初,我看到其他地产公司的年报,震撼不已,没想到一大批地产公司完成与资本市场接轨后都飞了起来。我想,再不改变战略,就是麻木不仁,就是愚蠢的商人了。”潘石屹绝对不是愚蠢的商人,2007年1月8日,SOHO中国为再次上市举行启动仪式。 “我需要的就是时间,我不能让市场淘汰。”潘石屹没有错过时间,甚至还在次级债的阴影中碰上了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的利好时机。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成功,“最终一共募集了129亿港币,再加上自有的几十亿,现在SOHO中国帐上的可支配资金超过150亿。”
![摄影作品老母亲的笑脸 老潘的笑脸](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0533711059028.jpeg)
考虑到宏观调控政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上市几乎成了地产企业不被排除在游戏之外的最后希望。幸运的是,潘石屹在时局突变前搭上了末班船,而且还是艘超级巨轮。